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由 大先生說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6-02
簡介為了讓扇面的內容豐富多彩,人們在繪製團扇的過程中經常會根據扇子形狀的不同對繪畫內容進行調整,促使扇面與扇形達到統一的狀態

錦繡河山的意思是什麼呢

引言

在我國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扇子作為一朵璀璨的“奇葩”照亮了歷史的光陰,深厚的山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整合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

扇子的起源非常早,在漢代時期的文人詩集中就有記載,在曹植的

《九華扇賦》

中記錄了九華扇不方不圓,其中結成文,九華扇是漢桓帝賜予的名字,不方不圓的扇子上提有文章。

宇宙初開之時,止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與妹上崑崙咒曰:‘天若遣我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菸頭悉合。其妹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人娶婦,用內外方巾花髻為扇,象其事也。“——(唐代 李冗)《獨異志》

在古老的神話傳說中,自天地初始就只有女媧兄妹二人,二人商量著結為夫婦,便上崑崙山詢問上天的意思,上天在允許女媧兄妹結為夫婦後,二人用草編織成一個扇子,以其掩面,後人學習這種行為,在新娘出嫁時均用卻扇遮住面容。

雖然女媧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新婦在出嫁之時用卻扇遮面乃是為了遮住害羞的表情。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一、扇文化:從權力的象徵到大眾化的蛻變

扇文化的初源源自於中華民族的遠古時代,人們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的葉子或是動物的羽毛,進行簡單的加工,以此來遮住太陽的暴曬併產生風,

所以扇子也有障日之稱

。最早的扇子是用蘆葦做成的,它起初並不是用來拿來納涼,是作為權力的象徵而存在著,統治階級用扇子的規模為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

早期的扇子多見於皇宮之中,所以扇子的別稱也叫做“宮扇”,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的大量出現才使得扇子逐漸深入百姓的生活之中。隋唐時期的文人墨客十分喜愛把玩扇子,

一些詩人經常拿著扇子一邊飲酒一邊作詩,在這一時期,流傳著大量關於扇子的詩詞。例如: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詠破扇》等等,要是這些詩人詞人手中沒有扇子,就彷彿失去了品味,與大家格格不入。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扇子與唐代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既是搖動生風的消暑納涼物品,又是唐代文豪繪畫與題詞的重要載體,唐代的新人在成婚之時都會用扇子將面容遮起來,如此頻繁的使用讓扇子在唐代有了快速的發展。

唐代時期,扇子作為結婚時的必需品,新娘要用其將面部遮擋起來,一是為了“遮羞”,二是為了“辟邪”。無論是款式的製作還是材質的選擇都有了改良和進步,眾多的場合之中都會擁有扇子的身影。

扇子發展的清朝時期,不僅喜歡擺弄詩詞的人熱愛扇子,就連踏入仕途的官員以及賬房先生,甚至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人員都要手持一把扇子。扇子最開始是做維護一種禮儀工具而存在,為了迎合統治階階層的權力與特權,但是扇子發展都後期,出於人們對它的喜愛,逐漸的走向大眾化,走進基層人們的生活。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二、“咫尺內萬里可知”:筆墨丹青繪製一幅扇面

自從有了扇文化,人們就開始賦予它多種多樣的文化內涵。東漢三國時期到唐代,扇面繪畫就被記載到了文史之中,南齊的謝赫著有

《古畫品錄》

,張彥遠著有

《歷代名畫記》

,二者均有對團扇繪畫的記錄。中國繪畫自古就有把咫尺天涯的美景記錄在一幅繪畫之中的習慣,所以團扇的扇面就為文人墨客提供了這樣的場所,

團扇扇面的繪畫主要包括了山水、花鳥、動物以及人物,在相對緊湊的繪畫空間內營造出無限空曠的視覺效果。

唐代時期的扇面繪畫藝術造詣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為後來朝代的扇面繪畫技術提供了經驗。

南唐宮廷畫師顧閎中在其鉅作《韓熙載夜宴圖》中,描繪了一名侍女轉頭揮舞著長柄團扇的場景,團扇素娟上呈現出了山石與梅枝的景象,仕女手執小巧玲瓏、設色淡雅的團扇與賓客談笑風生的景緻相協調。

韓熙載高超的的繪畫技藝反映出了我國唐代在扇面繪畫中的水平。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與文人墨客在扇面繪畫中有所不同的是用在婚禮上的扇子,新人舉行時所用的扇子有著嚴格的規矩。在婚嫁時,男子所用的團扇不同於摺扇那樣恢弘蒼勁,巧妙構思形成的扇面更能表達出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而女子用來遮面的卻扇扇面需要顯示出溫柔細膩的一面。

唐代的思想相對禁錮,有些事情父母不好與兒女當面敘述,就可以利用卻扇繪畫的形式相對委婉的對兒女進行敘述。

為了讓扇面的內容豐富多彩,人們在繪製團扇的過程中經常會根據扇子形狀的不同對繪畫內容進行調整,促使扇面與扇形達到統一的狀態

。扇子的形狀各式各樣,八角形、六角形、海棠形亦或是梧桐形,千篇一律的將團扇中的繪畫形式套用在形狀各異的扇子中,只會顯得生硬,而利用筆墨丹青根據不同的肌理營造出不同的效果才是對扇面繪製的靈活運用。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繪製扇面不僅僅只有繪畫這一種形式,

隨著扇文化的發展,刺繡也逐漸融入到了團扇的繪製之中。

刺繡藝術在漢代時期極為發達,到了唐朝,刺繡的工藝和技法以及材料都得到了更為先進的發展,由此,刺繡也成為扇面繪製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表達我國婦女的心靈手巧,

貼花、抽紗等形式都逐漸運用到了扇面繪製之中,

團扇的藝術表達形式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三、變與不變之中把握扇子的形式

卻扇一般為女性使用的物品,因此在女性的婚禮上,團扇帶有柔美的女性特質

。女性使用的團扇扇骨相對纖細小巧,表現出女性特有的嫵媚之感,而男性使用的摺扇則體現出了筆直剛毅的的特性。人們製造扇子時,為了讓扇子的造型變化多端,扇柄成為卻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扇柄除了長短的變化外,其花式變化多為俏麗俊秀,如意頭、圓頭或是古方的造型為扇柄藝術的變化添姿添彩。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扇柄的末端也成為人們改變扇子造型的方式之一,人們往往會用紅色的繩子繫著吊墜、琥珀、象牙以及紫檀等,這種裝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們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有錢人家的扇子擁有較為華麗的裝飾,而一般的家庭用不起貴重的物品,只能以日常掛件作為裝飾,或者並不對扇柄的末端進行裝飾。

婚禮中對扇子的大小規格有著極為準確的把握,整體尺寸和比例是根據人們婚禮的步驟有所要求的。

扇面與扇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型別,首先是一比一的關係,一比一的扇面與扇柄不適合作為卻扇使用,一比一的團扇相對較大,能夠較好地對新娘進行面部的遮擋,新娘從出嫁大禮開始就要一直雙手張扇;其次是一比二的團扇,扇面與扇柄呈現出一比二的比例,它在唐代婚禮中最為常見,扇面較小,實用性更強;最後是一比三的比例,扇面與扇柄的比例是一比三,這種比例的扇子扇柄相對較長,不利於人們日常的使用,所以它更多地出現在宮廷繪畫中,作為裝飾而存在。

總結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今紅”——唐朝畫扇藝術裡的錦繡河山

新娘以扇掩面,新郎誦詩卻之

扇子作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結婚時,新娘用它來遮羞;天氣炎熱時,可以用其納涼消暑;文人雅士需要繪畫題詞時,扇子又作為很好的載體呈現出來。時至今日,扇子仍然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的一項內容,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

扇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是人們古往今來審美變化的體現。

從扇子的產生,我們的祖先用其遮陽納涼,到封建傳統中,皇宮貴族用它來彰顯身份,再到新娘的遮羞工具以及後來成為文人雅客的玩物,無一不彰顯其獨特的裝飾性以及美觀性,

在如今提倡古為今用迴歸民族文化的潮流下,讓團扇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獨異志》

《世說新語》

《資治通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