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孩子哭了抱給娘”是一種教育“懶政”

由 蒲公英評論 發表于 人文2021-06-06
簡介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很多時候學校沒對學生違紀進行耐心教育就直接把孩子推給家長:“回家反省一週,改好了再說

孩子哭了抱給他娘是什麼意思

“孩子哭了抱給娘”,原本是句俗語。初聞此言,是在剛當老師不久的某次班主任例會上,一領導說:“嚴重違紀管不了的學生,就讓家長領回家,孩子哭了抱給娘嘛。”一晃20年過去,學校教育中至今仍不乏“孩子哭了抱給娘”的做法。

課堂上學生違紀了,學科老師自己不處理、不管教,直接交給班主任處理;稍微棘手的事情,班主任不辦理,非得交給政教主任;以此類推,直至推給校長。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很多時候學校沒對學生違紀進行耐心教育就直接把孩子推給家長:“回家反省一週,改好了再說!”最近就有媒體報道某學校讓學生“回家反省”,不讓參加期末考試,真是咄咄怪事!

借用今日熱詞,“孩子哭了抱給娘”是教育界的一種“懶政”。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分,認認真真履行這一職責方為合格教師。傳授學科知識,只是學科教師的任務之一,還有一個義不容辭的任務是“育人”。學生在課堂上違紀,任課老師應該按照班規校紀正常處理和教育,事後可以向班主任簡要說明,便於班主任跟上後續工作。這樣做才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

動輒把違紀學生推給班主任,這樣的教師只幹了“教書”的活,沒有做“育人”的事,是“半個老師”。 同理,班主任把棘手的問題推給政教主任,推給校長,直至最後把學生“遣送回家”,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不作為表現。

如何根治這種“懶政”?首先需要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率先垂範,不推卸責任,不找藉口把麻煩推給上級和家長,而是在學校大力倡導既重教書更重育人的好風氣,真正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其次,需要建立和完善學校的育人制度,加強對教師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習慣等育人工作的考核。再次,注重教師素養的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優秀的教師絕不會將育人與教書割裂開來,相反,總能“潤物細無聲”地育人。最後,還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學校與教師的“懶政”與不作為現象。

當然,作為教育懲戒的一種方式,筆者並不反對讓學生“回家反省”,但前提是,學校和老師必須對違紀學生進行過耐心細緻的教育,幫助其深刻認識錯誤。當然,這種方式得慎用,同時必須考慮到學生個人和家庭實際,若恰好是個“留守兒童”,讓其“回家反省”不等於把孩子變成了“流浪兒童”?教育的本質是用愛心與善意“靜待花開”,培養並呵護孩子慢慢長大成人,學生犯錯違紀,學校應認真地教育,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趕其回家”。

“趕學生回家”,也是學校教育乏力與無能的表現,並涉嫌濫用教育處罰權,最終損害的是教師個人的威信與學校的形象和聲譽。為此,筆者呼籲,學校和教師都應主動為學生教育負責,積極作為,拋棄“懶政”作風,樹立起“學生違紀,我有責任”的理念。

(作者程騫,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35次入選“銳評”欄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