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組織氛圍如何透過煞有介事的績效考核將組織帶下深淵的

由 傅強觀 發表于 人文2022-05-20
簡介現實社會中,我們也很難找出對自己的親人都非常惡毒或刻薄的人,會真心尊重、愛護自己的領導或同事,除非他有個無法告人的“大目標”,譬如,易牙、勾踐等等,不管你要不要、有沒有用,人家的過分付出一定是要求未來的超額回報的,到時候,你未必付得起,要識

苞籠永珍如何使用

一般人都知道,傳統中國社會,孝是衡量個人品性的重要標準。不管按照傳統的儒家思想體系,還是按照現代的心理學前沿理論成果,都會認同,忠與孝之間的內在有機聯絡。

現實社會中,我們也很難找出對自己的親人都非常惡毒或刻薄的人,會真心尊重、愛護自己的領導或同事,除非他有個無法告人的“大目標”,譬如,易牙、勾踐等等,不管你要不要、有沒有用,人家的過分付出一定是要求未來的超額回報的,到時候,你未必付得起,要識破這些暗藏的兩面人,最簡單辦法是看看他們行為邏輯的一致性。所以說,傳統中國社會提倡孝道,不僅是世界觀和價值觀使然,更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必然選擇。至於能不能達到目的,這就要看組織氛圍的了。

許多人都知道晉代的八王之亂,把幾千年的家底都砸得差不多了;好多人還知道,晉代是以孝治天下的,李密的《陳情表》感動了無數的孝子賢孫。

《晉書》孝友傳(列傳58)上有:“大矣哉,孝之為德也!分渾元而立體,道貫三靈;資品彙以順名,功苞永珍。用之於國,動天地而降休徵;行之於家,感鬼神而昭景福。”開篇立意很高,習學文言寫作的諸君可以拿來參考,不必老跟“求仁得仁”較勁。舉例之後,總結道,“因彼孝慈而生友悌,理在兼綜,義歸一揆。夫天倫之重,共氣分形,心睽則葉悴荊權,性合則華承棣萼。乃有推代瘦,徇急難之情;讓果同衾,盡歡愉之致,緬窺緗素,載流塵躅者歟!”

這裡揭示了晉代的一個現象,只要這個人有孝的名聲就可做官、做大官,個人的能力素質特徵是不在組織考慮的範圍之內的。所以說,我們在史書上看到,晉代的大把名人都是大孝子就毫不奇怪了。有的朋友也許會說,這麼多孝子參與社會治理,天下一定會被處理得井井有條,老百姓們有福了。可惜,歷史沒有支援我們這位朋友的判斷,前面我也說了,有八個根正苗紅的“大孝子”把自己家徹底拆了,最後國沒了,家沒了,人也沒了,什麼也沒了。為什麼會這樣,情況很複雜,原因非常多,許多歷史愛好者將根源歸咎為九品中正制的績效考核制度,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後果,堵塞了寒門子弟的晉升路徑。這麼說,當時制度的創立者曹丕和陳群一定不會服氣,人家乾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多的么蛾子。

我們可以將晉代的亂局從組織氛圍的角度理一理。我們發現,三國時期,司馬氏參與國家治理以來,一直深諳權術之道,司馬懿扮豬吃虎的本領實在高超,曹爽小兒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司馬昭的表演天賦也著實了得,不是影帝勝似影帝,當街殺害曹髦的惡行被推得一乾二淨。後來司馬家的皇親國戚們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國家法度不在這些孝子賢孫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當然,人家並沒有將陳群的績效考核系統推倒重來,只是在結果先行的基礎上,加上了些正義凜然的關鍵因素,譬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孝。

單純倡導孝文化,沒有問題,作為一項績效考核指標也沒有問題,但是在特殊的組織氛圍下,會造成績效考核結果明顯偏離實際的情況。這種結果的偏差未必一定有事先的周密謀劃,但如果沒有強力的外來干預,一定會透過績效考核系統的反饋機制不斷放大,從而形成系統性的明顯偏差,傻子也能看出其中的貓膩。

譬如說,提倡孝文化,需要發現有孝行為的人,對於執行者而言,自家的孝順孩子自己最清楚,常來常往的老同事、老朋友家的孩子也很容易瞭解,但是一千公里之外的小山村裡的孝子們的孝行,要讓手握權柄的朝廷大員們知道就不容易了。人家根本沒有暗箱操作,僅僅是按照制度規定,採取常規的辦法就完全可以實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績效考核結果了。這不是制度的必然,而是組織氛圍的必然,當司馬氏的家風成為了組織氛圍的關鍵特徵,當統治階層的組織氛圍成為了社會環境中的主流,後面發生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組織氛圍如何透過煞有介事的績效考核將組織帶下深淵的

組織氛圍如何透過煞有介事的績效考核將組織帶下深淵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