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家庭教育微課堂】教育與愛同行之(115)——勇於張口,擺脫膽怯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5-13
簡介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才能使青少年健康發展,從而在社會上立足

如何克服自卑和膽怯心理

膽怯,是許多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情緒狀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確地認識膽怯並加以改正,這種心理就會發展成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患者總是處於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與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有的青少年因膽怯而自卑,並走向自我封閉,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那麼,父母對膽怯的青少年應該如何幫助教育呢?

【家庭教育微課堂】教育與愛同行之(115)——勇於張口,擺脫膽怯

一、正確認識膽怯,並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膽怯是可以改變的。在各種社交場合中,家長應讓孩子順其自然地表現自己,不要擔憂人家是否注意。當他與對方交談時,眼睛要看著對方,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眼睛上,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對方的注意,減少對方對孩子的注意,讓他學會用心靈去溝通。在此過程中,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從轉變自己的教育行為開始,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讓孩子多考慮“我要怎麼辦”。

二、端正教育態度。父母要樹立起糾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才能使青少年健康發展,從而在社會上立足。父母要端正教育態度,從思想上認識到對孩子的溺愛、嬌寵,只會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

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平時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情,而不能一味地不管不問,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家庭教育微課堂】教育與愛同行之(115)——勇於張口,擺脫膽怯

四、讓孩子不要敏感。凡事儘可能往好的方面想,要看積極的一面。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情緒和情感,讓孩子相信多數人是以信任和誠懇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於不信任和不真誠的假定環境中。那樣,對別人總是懷有某種戒備心理,自己偶有閃失或者並無閃失,也生怕別人看破似的,這樣自己就會惶惶然,加重羞怯心理。

五、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願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孩子和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同學到家中來做客,讓他做小主人,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膽怯有礙於青少年以後更好地適應社會,不利於身心健康、人際交往、職業選擇等,所以要及時及早去克服。當然,戰勝膽怯,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從最容易的做起,堅持不懈,並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就一定能戰勝它。

原標題:《【家庭教育微課堂】教育與愛同行之(115)——勇於張口,擺脫膽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