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北京青年報圓桌小記者走進瑞蚨祥體驗非遺

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人文2022-05-12
簡介同學們不僅瞭解到老字號瑞蚨祥建立的歷史故事、企業文化,還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盤扣的製作環節,在製作參與中感受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精緻之美

蚨取名是好字嗎

同學們不僅瞭解到老字號瑞蚨祥建立的歷史故事、企業文化,還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盤扣的製作環節,在製作參與中感受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精緻之美。

北京青年報圓桌小記者走進瑞蚨祥體驗非遺

開業於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北京瑞蚨祥前門老店,是目前北京前門大柵欄地區保持最完整老字號商業建築群,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瑞蚨祥的“蚨”字,引自“青蚨還錢”的典故,青蚨是傳說中一種神蟲,一母一子,孩子出門時,母親將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飛到哪裡都能飛回家。青蚨又代表古代的銅錢,取名“瑞蚨祥”,就是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帶回金錢的青蚨,可以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北京青年報圓桌小記者走進瑞蚨祥體驗非遺

步入大廳,瑞蚨祥服裝部孫晨旭首先為小記者們講解了瑞蚨祥字號的來歷、建立歷史、主營商品、企業文化等內容。如今瑞蚨祥的店面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櫃檯式絲綢售賣形式、傳承百年的店訓……每一步都發散著歷史的氣息。位於二層的文化長廊展示著瑞蚨祥的“老物件”——民國時候瑞蚨祥的老海報、計劃經濟時期的布票、開國大典上安門廣場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複製品、瑞蚨祥鼎盛時期連鎖化經營的代表——茶葉罐,每一樣東西的背後都有一個積澱故事,都在展示著瑞蚨祥厚重的文化歷史。

北京青年報圓桌小記者走進瑞蚨祥體驗非遺

在店面裡,小記者們被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所吸引,綢緞、呢絨、民族服裝服飾等各種特色商品讓人目不暇接,參觀中孫老師還特意介紹了店面佈局是傳統的四合院式,天井的設計使採光更充分,讓顧客有更好的購物體驗。

北京青年報圓桌小記者走進瑞蚨祥體驗非遺

來自朝陽區日壇中學東潤分校小學二年級的張珈萌同學說:“我以前不知道這麼多服飾方面的傳統文化,今天參觀之後才瞭解到中式服裝之美,以及從蠶絲到絲綢的多道工序,以後我還要繼續瞭解其他老字號的歷史和文化。”

北京青年報圓桌小記者走進瑞蚨祥體驗非遺

隨後在孫老師和非遺傳承工作室張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們一起動手體驗手工盤扣非遺技藝,並製作成胸針。大家從丈量尺寸、彎卷布條、縫線固定到最後的鑲嵌珍珠,每位同學都全心投入,享受動手的樂趣。雖然工序不多,但第一次製作仍花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帶上頂針,穿針引線。當同學們看著自己完成的精美作品,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彭小菲

編輯/毛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