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由 海哥說演講 發表于 人文2021-06-05
簡介可是,與父母的關係,說來也不是那麼輕鬆愉快

究竟離爸媽太遠好嗎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再好的關係,也不能走得太近,尤其是親戚。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親戚,不能住得太近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 親戚遠來香,鄰居高打牆。意思是,親戚住得太近,關係就不會處得太好。

越是遠道而來的親戚,越是相見甚歡。即使居住相隔一面牆的鄰居,也要把牆打得高高的,以免相互之間不必要的摩擦。

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關係越好,走得越近,越容易產生矛盾。

我說個我家的故事。我們家和舅舅家是上下樓。

小的時候記憶中,我媽和舅媽平時在一起有說有笑挺好的,吃喝不分。

今天我給你送餃子,明天我給你送燉肉,要不然就你去我家吃,我去你家吃。兩家人不分彼此,其樂融融。

後來,我跟表姐都考上大學離開了家。我再回家,總聽到母親嘮叨舅媽。

說舅媽愛佔小便宜,今天說忘了買蔥,來我家拿一根,明天說沒鹽了,忘了買,來我家要一袋。三天兩頭來我家“搜刮”。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舅媽還愛嘚瑟——說表姐考的大學怎樣怎樣,比我考的大學強多了。總之,母親和舅媽倆個似乎總鬧不愉快。

後來,樓房改造。我們都搬離了原來的樓房,那年春節,我家搬進了新居,我回家過年。晚上的年夜飯,三口之家,很是冷清。

爸爸說,要是你舅舅一家一起,就熱鬧多了。媽媽沒有吱聲,但是,明顯感覺出了她心情的失落。

第二天大年初一,媽媽一大早就喊我起來,說是去給舅舅舅媽拜年。我趕緊起床,收拾妥了就跟著爸媽出門了。

舅舅家跟我家住的是同一個樓區,只是不同小區。我們都是改造拆遷戶,兩個小區只隔著一條小柏油路。

這次拜年自是皆大歡喜,我們在舅舅家待了一整天,吃了晚飯才回家。我媽跟舅媽真像是久別重逢,說不完的體己話。

臨走,我媽還一再囑咐舅媽明天早點兒去我家。她們說好了,轉天初二,舅舅一家去我家待一天。

有人說,再好的關係,走得太近也是一場災難。

親戚,住得近了,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不愉快,彼此挑剔、嫌棄,傷了和氣,心生嫌隙,太不值得。

就像我媽和我舅媽,住得近了,時間一長,沒事兒也能找出事兒來。

可是,分開以後呢?時間久了,又都想念之前的好,那些不愉快的小事,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人與人之間,離得太遠,關係容易淡;走得太近,又會生出許多是非恩怨。距離產生美,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好方式。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再好的關係,也不要離得太近

但是有一種關係除外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因為走得太近,會傷感情。可是,有一種關係,另當別論,就是與父母的關係。

有人說: 人與人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遠遠近近自己定,原則是讓自己愉快別人輕鬆。

可是,與父母的關係,說來也不是那麼輕鬆愉快。離太近了,親戚間都會有矛盾,與父母更是少不了摩擦。

《都挺好》中,父親蘇大強住在二兒子蘇明成家裡,他每天都要給大兒子明哲打電話抱怨,說二兒子對他不好,使用冷暴力,不給他吃好的,天天虐待他,要求大兒子趕緊為他買新房,他要搬出去住。

其實他在蘇明成家過得挺好的。他每天變著法的折磨小兩口,老同事來把家裡弄得烏煙瘴氣;他撿了條流浪狗把朱麗嚇得不知所措;他不願洗澡,還說是蘇明成嫌棄自己。

他處處折騰蘇明成夫婦,事後還裝作一臉無辜的樣子。同在一個屋簷下,父子間的關係不融洽,還特別緊張。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可是,等到他離開二兒子家,住到女兒蘇明玉那裡,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知道自己生病了,非要立遺囑,把財產全部留給二兒子。

所以,不要跟父母較真,他們對子女的心都是一樣的。

他們知道誰是最需要呵護的那一個,他們不會因為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和睦,就對他心存怨懟。他們一如既往地善待自己的孩子。

所以,不要因為任何藉口遠離父母。更不要以工作繁忙為藉口,少去探望父母。有的父母,他們不缺錢,不缺吃穿,他們缺少的是陪伴和關愛。

父母老了,如果有可能,還是別離他們太遠。

與親戚不能走得太近,與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父母,不能離得太遠

有句古話說: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這是子女對父母的責任,如果父母年齡大了,依然健在,一定不要離他們太遠。

春秋記載:一日孔子出行,聽到遠處傳來十分悲慼的哭聲。他與同行弟子趕緊循著聲音,走近一看,是一個叫皋魚的人在路邊哭泣。孔子問皋魚:“你家是不是有喪事,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

皋魚回答說:自己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學習,周遊諸侯國,沒有把贍養父母放在首位,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意效力君主,到頭來一事無成,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因為小事斷絕聯絡,這是過失之三。

說完感慨道: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了!

失去的歲月無法挽回,離去的親人再不能相見,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親人吧。皋魚說完就辭世了。

這就是有名的“皋魚三失”。

孔子見了,感慨萬千。他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要從這件事中悟出一個道理!於是,有大約十分之三的弟子向孔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

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因為自己無法對父母盡孝道,羞愧難當,自責而亡。

而今天的我們呢?

為了自己的工作,遠離父母。一年到頭只有春節匆匆回家過個年,與父母的感情變得不痛不癢,心中漠然,打個電話都嫌麻煩。

為了前途,更是不惜一切。把應該放在父母身上的心思、時間統統都放在了自己所謂的追求上,錯失了與父母相伴的歲月。

等到有一天,父母離去後,再去追悔,也只是悔之晚矣!

畢淑敏曾說: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有些事情,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經太晚!

為了人生不留遺憾,在父母垂垂老矣之年,還是不要相去太遠,儘自己所能,儘量留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