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5-04
簡介原創 謙遜好學盛老師 循跡曉講 收錄於話題#網路熱點1個循跡曉講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謙遜好學盛老師全文約4400字,大約需要12分鐘2020年,原本只是網友自嘲玩梗的“打工人”火速出圈,成為中文網際網路最熱門的話題,有熱度自然不缺玩

糴在粵語什麼意思

原創 謙遜好學盛老師 循跡曉講 收錄於話題#網路熱點1個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作者:謙遜好學盛老師

全文約4400字,大約需要12分鐘

2020年,原本只是網友自嘲玩梗的“打工人”火速出圈,成為中文網際網路最熱門的話題,有熱度自然不缺玩梗的人。

10月24日,就在“打工人”發源地B站上,有個富二代網紅UP主“曹譯文iris”釋出的一期題為《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的影片,從而引發眾怒。

在該影片中曹譯文說:“今天我要去體驗搬磚小妹的一天,我瞞著家裡人潛入自家的建築專案。現場所有人不知道我是集團大小姐。”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白富美”的痛苦“打工人”是無法理解的 圖源於網路

最有意思的是,在體驗完“打工人的一天”後,曹譯文衝著鏡頭說:“工頭的評價都帶滿了資本主義的酸臭味。”緊接著她又說:“到時候房子收工的時候,我就跟爸爸說,我要哪一棟的哪一戶,因為那裡面有幾個釘是我釘的。”

整個影片下來,她的表現更像是讓自家“打工人”陪她玩的一場COS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據天眼查APP,疑似曹譯文的家族企業上個月剛因32萬元的執行標的被列為被執行人。而影片中,她曬出了自己的銀行存款高達1550萬元,執行標的金額只不過是她存款的2%。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事件發酵後,改了標題 圖源於網路

曹公主的微服私訪體驗“打工人”的一天,不過是自己自欺自認的低能把戲,而一夜間我們身邊的同學、朋友都變成了“打工人”確實殘忍的現實。

他們饒有興致的在朋友圈釋出“打工人”語錄:“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累,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早安,打工人!”

那麼,“打工人”究竟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人選擇美化、粉飾,有些人選擇逃避、甚至還想將其作為營銷的噱頭,賺一波流量榨出一些利益。

而筆者認為,想要理解這一群體現象,就必須弄清“打工人”現象的精神核心,以及這個詞得以誕生的土壤。

01

“打工人”的構成

打工人可以算是一個“新詞”,也可以算作一個老詞。

新是因為“打工人”這個詞是從網際網路上爆紅,老是因為“打工”“打工仔”這個詞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就已經婦孺皆知。

1976年12月,由許冠傑為電影創作的主題曲《半斤八兩》的開頭就用到了:“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糴直頭系壞腸胃”。

這首歌曲不僅描述了打工者的辛酸,也標誌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市場正式形成,當然這是後話了。

很快,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來臨,“打工”一詞由南向北成為中國人熟知的新詞。

在中國社會中“打工人”包含了兩大部分人群,一是規模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即農民工),二是擁有高學歷或專業技術的大專院校畢業生。

雖然“打工”屬於一箇中性詞,但不論是農民工還是曾經的“天之驕子”大學生一旦成為“打工人”,在實際語境中往往飽受歧視。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 農民工年齡構成及農民工月均收入及增速 圖源於網路

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其中男性佔65。2%,女性佔34。8%。從年齡結構看,平均年齡為40。2歲,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2。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趨勢。而農民工月均收入僅為3721元。

雖然同樣是“打工人”,但似乎生活在高檔寫字樓中的白領顯得“高”檔次,在筆者讀書的年代,很多長輩都會拿“打工”和“白領”作比較,並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未來在寫字樓中當白領,而不是在工地上揮灑汗水的搬磚工。

事實上,大部分剛工作的畢業生的生活並不比搬磚工強太多。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 2018 屆本科畢業生去向分佈 圖源於網路

同樣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 “受僱工作” 的比例為 73。6%,並且連續五屆持續下降。而就業滿意度方面2018屆大學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 “收入低”(本科:65%,高職高專:67%)、“發展空間不夠”(本科:53%,高職高專:53%)。

此外,2018屆大學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624 元僅比2017屆增長了307元。

所以“打工人”這個詞並不代表所謂“有力、自豪且有使命感,平凡中透露著追求,努力表現出倔強,懷著對新的一天的希望。”而是在內卷大環境下(有網路話語權的)青年群體對自身工作生活的不滿和對被壓榨剝削的厭惡,但又無力改變這一切的無力感。

最後,只能化成一種黑色幽默式的自嘲和調侃。

02

抵制“奮鬥逼”

回顧這幾年的網際網路思潮,便可清晰地看到我們這代青年人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成“打工人”的。

在六七年前,從百度戒賭吧流傳出的網路形象“竊格瓦拉”開始火遍全網,其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和希冀,一時間被廣大網友尊為精神領袖。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 忘記初心,成了電動車公司的創始人 圖源於網路

幾乎同時,混跡在深圳的“三和大神”群體也開始為網友所關注,大神們堅持的“幹一天可以玩三天”理念被一部分人調侃嘲諷,卻也引起部分人的嚮往和欣賞,雖然這一切終結於戒賭吧的封禁,但已經在網際網路浪潮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在短短几年後迅速生根發芽。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 三和大神 圖源於網路

到了2018年,在焦慮、壓力不斷增長的社會環境下,“喪”文化和“佛系”文化應運而生。

青年群體開始厭倦從小被灌輸的奮鬥精神,拒絕做“奮鬥逼”,不願意將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奉為圭臬,轉而尋求更加舒適、安逸的生活狀態。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生活中要離“奮鬥逼”遠點 圖源於網路

結果被主流觀點視為“消極的負能量”,佛系青年也被定性為迷失自我,被狠狠批判了一番。

但所謂的“喪”和“佛系”已經融入青年群體的觀念中,很難再回到過去主流宣傳的那種“浪漫主義”奮鬥中,因為生活不會和你講浪漫,資本更不會。

03

“打工人”的誕生

可以說2019年是網路青年群體覺醒並“消極抵抗”的一年。

在這一年的網際網路寒冬下大批30多歲的程式設計師被裁,很多人受到資本的不公正待遇,而頻繁爆出的程式設計師加班而過勞死事件則不斷挑動著年輕人的神經,最終程式設計師群體帶頭衝鋒,打響了一場名為“996。icu”戰役。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一場失敗的活動 圖源於網路

透過網路公開抵制996以及資本的剝削壓榨,並迅速將日常極不合理的加班制度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筆者有幸見證並參與了這一值得記住的網路事件。

當時青年群體的怒火和憤慨完全被激發出來,任何有關於勞資矛盾的事件都會引起網友的關注。大家將輿論的槍口對準資本,將內心積壓的怨氣和壓力盡情釋放。過去被捧上神壇的商業大佬和資本巨鱷們紛紛被“批倒批臭”。

但是所有人漸漸的發現,被曝光出來事件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但卻不見資本有絲毫的收斂,一些商業大佬甚至敢冒犯眾怒的風險,公開為996站臺。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從“馬爸爸”到“人民地主” 圖源於網路

到了最後大家很絕望的發現,自己所作的一切努力並沒有任何意義,口誅筆伐的輿論攻勢無法傷害資本一分一毫,它們該怎麼還怎麼樣,哪怕曝光再多的事件,也不過是敷衍地出個通告迴應一下,或是直接下熱搜冷處理了,青年群體的一腔熱血最後還是歸於平靜。

所以到了今年,在大環境下行的情況下,除了一些學生依舊義憤填膺、不知疲憊的批判資本,大多數青年人早已麻木,在愈發增長的工作壓力下,“打工人”不會再去思索資本的醜惡,因為光是工作就已經耗盡了“打工人”絕大多數精力,他們下了班只想沉浸在消費主義奶頭樂中。

大環境的無奈,並不能經由青年自身的覺醒和奮發而打破,當無法改變現狀時,所能做的就是換個更好受點的姿態迎接生活的蹂躪,於是由段子組成構建的“打工人”應運而生。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圖源於網路

而在“打工人”語錄的“積極、正能量”背後,是付出多回報少的不甘、無休止加班工作的勞累、老闆公司畫餅的虛偽,以及懷揣夢想進入社會卻被現實狠狠打擊的迷茫青年。

從黃金時代的繁花似錦到如今的悽風苦雨,原本被人羨慕的白領們變成了苦兮兮的打工人,這一切不過就是五六年間。

曾經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大蛋糕”,雖然不能在分配中讓所有人滿意,但經過層層分流,仍然能有一點流入最底層,這個時候付出了十分起碼也能獲得四五分的回報。

而當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步伐放緩時,就像退潮的沙灘,隱藏在經濟繁榮背後的問題就會立刻暴露出來。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圖源於網路

到了這個階段,即便打工人越來越努力,投入越來越大,但因為分到這一層級的資源有限,所以再拼命能換來的回報非常少,絕大多數還是徘徊在下層無法前行,就導致在內卷中的“勝利者”的數量不變甚至減少,即便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也不一定有三四分的回報。

而每個能拿到些許蛋糕的人都是從其他人手中“搶奪”過來的,就產生了打工人互相傷害的零和博弈。

當人所作的付出和努力都無濟於事時,就只能被內卷的車輪裹挾著前行,成為任人宰割的社畜。

04

認清自己的定位

那麼現在的年輕人該如何從中疲憊、抑鬱、煩躁中掙脫,避免變成一個絕望、麻木、渾渾噩噩的打工人呢?

筆者認為最重要就是要放棄幻想、認清現象,要從思想上真正認同自己只是個“打工人”。這並不某些人所說的“不求上進”、“混吃等死”,而是清楚地擺正自己的定位。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圖源於網路

自己就是個打工的,拿多少錢幹多少事,對得起自己的職業操守就行,對於老闆的畫出來的大餅聽聽就行了,上級對下級鼓吹的那套“奮鬥精神”,其核心不過是透過洗腦“打工人”,用他們的拼命勞動換來老闆自己的名車豪宅夜夜笙歌,只有不被這個空洞的“奮鬥精神”誘餌釣到,你才有從內卷中脫離的可能。

所以,現代年輕人要放下學生時代養成的服從意識,不要再固守“好學生思維”,有時候適當划水才是你最不壞的選擇,就像一個段子裡說的“認認真真上班根本不叫賺錢,在上班時候划水摸魚才算是從老闆那賺到了錢”。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圖源於網路

雖是戲言但也不無道理,在這幾年對於職場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青年職場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各種職業病屢見不鮮,身體只有一個,為了工作損害了身體是不值得的。

可能會有人說這就是生活,想要過更好的生活就得996就得拿血汗換,筆者想說996甚至716的生活真的更好麼。

打工人: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圖源於網路

根據《中國職場壓力報告2020》顯示,2020年職場人的平均壓力值為6。9,而在2019年的《職場精英壓力狀況調查報告》中顯示,67%的職場精英接近或超過了承受範圍,每25人中就有1人受到與壓力相關的疾病困擾。

這些資料還會隨著時間的推薦不斷升高,很多人認同有些公司發明的那套“狼性文化”,視健康、生活質量、家庭為階級上升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但他們不知道到是,有些代價根本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結語

可口可樂前CEO布萊恩·戴森說的:“把生活想象為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就是拋接5個球,這5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靈魂,你必須讓他們都不掉在地上,很快你就會發現,只有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工作掉在地上,它還會彈起來,而其他四個球——家庭、健康、朋友和靈魂——都是玻璃球,一旦掉在地上,他們就不可逆轉地被破壞,甚至是碎裂,永遠恢復不了原樣,所以你該知道如何努力平衡你的生活了。”

最後,我們不需要不斷解構、改造“打工人”的內涵,試圖在其中找到一點正能量,將其變成青年人一代“豁達睿智”的自嘲或自我和解,而是需要思考怎麼改變,就像那個最經典的例子,當一個電影院都站起來看電影時,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試圖站的更高,而是走出去換個電影院。

(完)

原標題:《「打工人」的背後:我選擇不奮鬥,行嗎? | 循跡曉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