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由 tongker 發表于 人文2022-05-03
簡介而劉禹錫卻不是這種人, 似乎世界上再沒有什麼磨難能打倒他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是什麼意思

從古至今,最為嘴欠的詩人,我覺得非劉禹錫莫屬了。

劉禹錫為人豁達,有著“詩豪”的雅號。我們大多數認識他,可能都是從課本中的那首《陋室銘》開始,關於這首詩的背景,坊間有很多信口開河的誤讀,這個我打算下一篇再注重的加以介紹。咱們在這裡只說他是如何的“嘴欠“!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劉禹錫還有一首“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那種豪情自然是同僚柳宗元無法比擬的,甚至誇張點說這種豁達相比蘇東坡似乎也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 但是,劉禹錫的嘴欠似乎也源於這種豁達,如果劉禹錫的嘴能夠收一收,也許柳宗元還能多活幾年,再也許柳宗元真的能夠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這個事情還得從永貞革新說起,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中央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失控,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內部的宦官集團也養成了氣候。公元805年,唐德宗駕崩。偏癱的太子李誦終於在百官的擁戴下,登上了皇位,是為唐順宗,改元永貞。在這位皇帝的主持下,一場轟轟烈烈的革新運動,也拉開了序幕。而這場革新運動的主角二王八司馬, 其中的“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馬”指韋執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像天朝所有的革新運動一樣,這次革新運動的目的也是要鞏固王權,一方面要抑制宦官的專權,另一方面還要削弱地方藩鎮的權利。 可能是由於革新運動過於激進, 而宦官北司的氣候已經形成, 隨著唐順宗的突然駕崩,革新運動也迅速落下了帷幕。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永貞革新失敗後, 王叔文被貶之後又被賜死,王伾則不久死於貶所。其他八人被貶為邊州司馬,所以才被稱為八司馬。其中柳宗元,最初被貶為邵州刺史,後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

在永州,柳宗元為了排解苦悶,寫了永州八記。這一點他自己在 《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也說了: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僇人就是謂當加刑戮的人。後泛指罪人。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814年,吳元濟叛亂。可能是這件事情的觸動,在位已經將近十年的唐憲宗忽然又想起了當年的永貞舊黨。於是,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回京不久,劉禹錫嘴欠的毛病就開始顯露。 創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的後兩句,”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按照我們現代話說就是:玄都觀裡的桃樹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後栽下的。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但是朝堂上的官員們聽了,一細琢磨,就讀出了另外一層含義:”千樹桃花,是十年以來由於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著熱鬧去看桃花一樣。 ……而這些人呢!都是我的後輩,當年老子火的時候,你們這些小子們,還都不知道在幹什麼呢?”

總之,漢語是博大精深的,正是因為這種博大精深,才給了詩歌以無限的解讀。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心理也都可以默默地尋索著無形的鞭子,用來抽打這個嘴欠的劉禹錫。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就這樣,永貞舊黨們在長安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因為劉禹錫的詩歌被無限地解讀, 就又再次踏上了貶謫的路上。 人生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希望,在絕望中尋求希望,還好。而一旦有了希望,剛剛踏上希望的路上,就有墜入了絕望,那可能就真的永遠墜入了絕望。 柳宗元就是這樣的一種人,雖然寫什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然而他真正想得到的在他心中卻從來也沒有絕,更沒有滅。但是這一次,他終於沒能迎來“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的驚喜,永遠泯滅在了被再次被貶謫的路上。

而劉禹錫卻不是這種人, 似乎世界上再沒有什麼磨難能打倒他。次年三月(816年),得罪執政,被貶謫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諸人幫助,改為連州(今廣東連州市)刺史。此後,劉禹錫在連州近五年。

長慶元年(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奉節縣)刺史。

長慶四年(824年)夏,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 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827年,任職於東都尚書省。從初次被貶到此時,前後共歷二十三年。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二十三你能白了華髮,卻依舊堵不住劉老先生的嘴巴。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 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這一次,劉禹錫依舊沒有忘記到玄都觀去轉了一轉,也依舊沒有改悔自己那嘴欠的毛病。這一次,他再一次大筆一揮,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絕句》: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更直白 露骨,甚至充滿了對當朝權貴的挑釁。 甚至連桃花都不是了, 都變成了菜花。可惜當時土豆還沒有傳入天朝,不然詩人的詩裡就滿地的土豆了。 這首詩,不僅僅是重提舊事,更是向當朝權貴的挑戰,表現出了一種決不因為屢遭報復就屈服妥協的氣概。

最嘴欠的詩人——劉禹錫,如何“嘴欠”?

那麼,劉禹錫真的就是個沒心沒肺的人嗎?什麼事情都無法觸動他的心緒,什麼都並不放在心上嗎?我想,豁達的詩人並不是沒有自己的愁緒,只是那種愁緒也因為豁達而並不濃郁。

就像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他的愁緒如晴日裡的一縷陰翳,但是總體的色調是明亮的。 就像他寫的閨怨 :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少婦”不過是他心頭那一點愁的象徵,不過卻愁的甜蜜 。

同樣,劉禹錫也給白居易寫過一首酬唱的詩《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這大概就是劉禹錫心中愁的模樣, 並不悽苦,而且還有幾分有趣,只有細細的品味才能體會這其中那一抹淡淡的幽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