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由 行走天涯8090 發表于 人文2022-04-24
簡介1967年褒谷口修建石門水庫,為搶救文物,從石門古棧道兩側近二百塊摩崖石刻中精選出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的十三塊石刻,將石刻四周鑿空,整體鑿出,移存到漢中博物館,建立了石門十三品陳列室

谷口鄭子真是什麼意思

漢中一直就被譽為“棧道之鄉”。從周秦漢唐首都長安穿越秦嶺、巴山去四川成都的古棧道有七條,自西向東,穿越秦嶺的有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谷,穿越巴山的有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這七條棧道古稱為蜀道。由於漢中位於這七條棧道的交通聯結點上,加上古代的漢水是可以通航的,所以漢中一直都是商賈雲集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在這七條棧道中,褒斜道是中國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龐大、沿用最久的交通要道。《史記貨殖列傳》載:“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以所多易所鮮”。意思是說,然而巴蜀地區四周閉塞,有千里棧道,與關中處處相通,唯有褒斜道控扼其口,勾聯四方道路,用多餘之物來交換短缺之物。

漢中戀

漢中戀

04:15

未知來源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褒斜道全長大約249公里,因順著褒河、斜水通行而得名。兩水發源於秦嶺太白山,褒河往南注入漢江,谷口在今漢臺區河東店;斜水往北注入渭河,谷口在眉縣南斜峪關口。褒斜道穿行於秦嶺山中,雖然山戀疊嶂,但是不用攀援,僅沿著褒水、斜水河谷而行,地勢較為平坦,並無攀爬之苦。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走的就是褒斜道。歷史上,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修的是褒斜道,渡的是陳倉道。正因如此,褒斜道在軍事和經濟、文化交流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也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當時正是東漢永平年間,漢中太守鄐君,以漢明帝詔書,

“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至永平九年四月完工”

,修建褒斜道,並開鑿石門,最終採用

“火焚水激”

辦法開山破石,鑿出一條長 15米,高寬約4米的穿山隧洞,即稱為

石門

。隧洞內岩石堅硬,表面平整,沒有斧鑿痕跡,開創了世界上依靠人工開鑿隧道的先河,也是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車並行的通車隧道。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石門隧道開通後,即將開透過程以文字形式鐫刻於山崖之上。隨後歷代文人墨客在石門兩壁和褒河兩岸崖壁上,陸續鑿刻大量題詠和記事修復褒斜道、石門和山河堰工程摩崖石刻。1967年褒谷口修建石門水庫,為搶救文物,從石門古棧道兩側近二百塊摩崖石刻中精選出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的十三塊石刻,將石刻四周鑿空,整體鑿出,移存到漢中博物館,建立了石門十三品陳列室。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這是《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簡稱《大開通》,人稱“陝南第一古石”,東漢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刻於褒斜道石門南270米處,記載了東漢明帝劉莊永平六年下詔令,漢中太守鄐君受詔承修褒斜道開鑿石門隧洞的經過。在書法上,這塊碑隸中帶篆,頗有古韻,為篆書向隸書過渡的典型代表。這種書法風格,全國僅此一種,被譽為國寶級文物。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這是《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摩崖,簡稱《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刻在石門洞西壁的一通著名的摩崖石刻,被稱為“漢隸之極品”,為學習隸書者必學之範本,它與略陽的《郙閣頌》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

《石門頌》全面詳細地記述了東漢順帝時期司隸校尉楊孟文針對當時穿越秦嶺幾條道路只有子午道可行,而最便捷的褒斜道卻被廢棄不用,南北往來十分不便的情況下,數次上奏請求修復褒斜道的事情。全篇雖是為楊孟文歌功頌德,但作者王升在這篇文章中介紹的穿越秦嶺巴山的諸條道路的情況,則是研究漢中古代交通重要的實物資料。

《石門頌》古拙飄逸的鮮明個性,對後來書法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國大型工具書《辭海》,1936年編成出版的封面“辭海”二字,就選自於《石門頌》。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這是《玉盆》摩崖,原刻石位於石門洞南三里處褒河水中,此處有一白淨的巨石,形似盆狀,是褒谷二十四景之一的“浮浪玉盆”。這一巨石上橫刻道“玉盆”二字,民間傳說這二字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所書。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這是《袞雪》摩崖,相傳為魏王曹操所書,“袞雪”旁有“魏王”兩個小字。原刻在石門以南約半里的褒河水中一塊巨石上,據說這是曹操絕無僅有的手跡。相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兩次來漢中,在褒河邊見河中潺潺流水擊石激起浪花,如白雪翻滾,遂大書“袞雪”二字抒懷。“袞雪”本為“滾雪”之意,曹操曾大笑:“袞在水邊,何以缺水?”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這是《石虎》摩崖,在褒谷石門隧道的對面,有一座山峰,形狀如虎,所以人們稱為石虎峰。相傳西漢隱士鄭子真隱居褒谷口時,看到這一山峰,即大書“石虎”二字。

其他還有幾方摩崖石刻,也大多是以漢隸為書法形式,是當今書法愛好者研究漢隸的重要資料。

古褒斜道上的寶貴遺產——摩崖石刻

中國書體被稱為漢字,中國文化被稱為漢文化,這都與漢中有著不解之緣!這一筆一劃不僅記載著漢中曾經的過往,也向世人展示著她的深沉與凝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