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幸運的開始,仁德的典範,完美的終結,唐太宗的先驅—《漢文帝》

由 清林讀書 發表于 人文2022-04-07
簡介”2,以農為本,親耕免租,鼓勵農耕(利)文帝說:“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應當開闢皇帝親自耕種的籍田,我要親自帶頭耕作,來供給宗廟祭祀用的穀物

罪人不帑的帑怎麼讀

簡介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前196年,劉邦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提倡節儉,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時期。劉恆為代王時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后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劉恆登基後三月後立劉啟為皇太子。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後葬於霸陵。在古代,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所以,其廟號太宗,諡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幸運的開始,仁德的典範,完美的終結,唐太宗的先驅—《漢文帝》

二十四孝——親嘗湯藥

幸運的開始

第一次吃雞:幸運的活到呂后死

劉邦共有八個兒子,呂后僅生了一個,即惠帝劉盈。在惠帝去世後,呂后共害死了四個。呂后死時,劉邦的八個兒子只剩下了劉恆和劉長。

在劉邦的眾子中,劉恆能活到最後是有原因的:

1、母親地位低,不受重視,薄姬是魏王的宮女,在劉邦打敗魏國後被選進後宮,後來生了文帝劉恆。

2、劉恆是老四,上有哥哥下有兄弟,也沒有靠山,姥姥不親老爹不愛。正因為如此,他從小就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才躲過了呂后的迫害,幸運地活下來。

第二次吃雞:閉門家中坐,龍椅長安來

陳平和周勃在呂雉死後,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最後,他們選中了代王劉恆。於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恆赴長安繼承皇位。劉恆有疑慮,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吉凶。占卜結果是:不久要即位天王,就像啟延續禹的那樣。為了以防萬一: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快到長安時,又派宋昌進城探路。最後,劉恆終於在陳平周勃等眾大臣的擁戴下繼承了皇位。

能被選中繼承皇位,主要有以下考慮:

1、薄姬不強勢,也沒啥孃家人,可以避免外戚專權。

2、劉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不會濫殺大臣。

3、其他兒子死完了,劉恆當時是長子。

因為皇位來的太突然,文帝即位後生怕死於非命,採取了一些措施來站穩腳跟:

1、劉恆當天晚上進入未央宮。連夜任命親信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2、大封功臣,恢復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稱號和封地。

3、大赦天下。

4、在眾大臣的建議下,確立劉啟為太子,這就是以後的漢景帝。

幸運的開始,仁德的典範,完美的終結,唐太宗的先驅—《漢文帝》

古代帝王的典範:仁慈、賢德、勤儉、擔當

以德治國

1,天降災害,罪己求賢,減少役費(勇、仁)

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發生了日食。文帝說:“如果君主不賢德,那麼上天就顯示出災異現象,告誡他治理得不好。天下的治與亂,責任在我一個人,你們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對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撫育眾生,對上又牽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輝,以致發生日蝕,我的無德實在太嚴重了。接到詔令後,你們都要認真想想我的過失,懇請你們告訴我。還要推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的人,來補正我的疏漏。趁此機會,官吏們要整頓好各自所擔任的職事,務必減少徭役和費用,以便利民眾。”

2,以農為本,親耕免租,鼓勵農耕(利)

文帝說:“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應當開闢皇帝親自耕種的籍田,我要親自帶頭耕作,來供給宗廟祭祀用的穀物。”

文帝說:“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麼比這事情更重要。現在農民辛勤地從事農業生產卻還要交納租稅,本末不分,這恐怕是由於鼓勵農耕的方法還不完備。應當免除農田的租稅。”

3,疏導民言,廢除風聞、連坐、肉刑(寬)

齊國的太倉令淳于公犯了罪,應該受刑,朝廷下詔把他押解到長安。太倉令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他的小女兒緹縈就跟隨父親來到長安,向朝廷上書說:“我的父親做官,齊國的人們都稱讚他廉潔公平,現在因觸犯法律而犯罪,應當受刑。我哀傷的是,受了死刑的人不能再活過來,受了肉刑的人肢體斷了不能再接起來,雖想走改過自新之路,也沒有辦法了。我願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來抵父親的應該受刑之罪,使他能夠改過自新。”文帝憐憫緹縈的孝心,就下詔廢除肉刑。

文帝說:“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設定進善言的旌旗和批評朝政的木牌,用以打通治國的途徑,招來進諫的人。現在法令中有誹謗朝廷妖言惑眾的罪狀,這就使大臣們不敢完全說真話,做皇帝的也無從瞭解自己的過失。應當廢除這樣的條文。再有犯這類罪的,一律不加審理不予治罪。”

文帝說:“法令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被收為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官員們遵從詔書,廢除拘執罪犯家屬,收為奴婢等各種連坐的法令。

4,以德服人,恩威並重,海納百川(仁、勇、智、義)

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文帝卻把尉佗的兄弟召來,使他們顯貴,報之以德。尉佗於是取消了帝號,向漢朝稱臣。

漢與匈奴相約和親,匈奴卻背約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邊塞戒備防守,不發兵深入匈奴境內,不樂意給百姓帶來煩擾和勞苦。

吳王劉濞謊稱有病不來朝見,文帝就趁此機會賜給他木幾和手杖,以表示關懷他年紀大,可以免去進京朝覲之禮。群臣中如袁盎等人進言說事,雖然直率尖銳,而文帝總是寬容採納。

大臣中如張武等人接受別人賄賂的金錢,事情被發覺,文帝就從皇宮倉庫中取出金錢賜給他們,用這種辦法使他們內心羞愧,而不下交給執法官吏處理。文帝一心致力於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禮義興盛。

濟北王劉興居趁勢起兵造反,於是文帝下令丞相灌嬰率領十萬部隊前去討伐叛軍。郝免濟北國中隨濟北王造反的官吏百姓。

文帝六年,主管大臣報告淮南王劉長圖謀造反。群臣都說“劉長應當在街市上斬首示眾。”文帝不忍心法辦淮南王,免了他的死罪,流放到蜀郡。劉長還沒到達流放地,就病死了。文帝憐惜他,後來到十六年時,追尊淮南王劉長,諡號為厲王,並封他的三個兒子分別為王。

5,二十三年,節儉如一,率先垂範(儉、無私)

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等,什麼都沒有增加。但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廢止,以便利民眾。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臺,召來工匠一計算,造價要值上百斤黃金。文帝說:“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繼承了先帝留下來的宮室,時常擔心有辱於先帝,還建造露臺幹什麼呢?”文帝平時穿的是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對所寵愛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長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幃帳不準繡彩色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出榜樣。

完美的終結(無私)

文帝規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準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做裝飾,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節省,不要煩擾百姓。

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宮逝世。留下遺詔說:“死是世間的常理,事物的自然歸宿,有什麼值得過份悲哀呢!當今世人都喜歡活著而不樂意死,死了人還要厚葬,以致破盡家產;加重服喪以致損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生前沒什麼德行,沒有給百姓什麼幫助;現在死了,又讓人們加重服喪長期哭吊,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為我悲哀,其結果是加重了我的無德,我怎麼向天下人交待呢!如今沒想到能僥倖享盡天年,將被供奉在高廟裡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賢明,卻能有這樣的結果,我認為就很好,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現在詔令全國官吏和百姓,詔令到達後,哭吊三日就除去喪服。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時間,不準擅自哭泣。下葬以後,按喪服制度應服喪九個月的大功只服十五日,應服喪五個月的小功只服十四日,應服喪三個月的緦麻只服七日,期滿就脫去喪服。葬我的霸陵周圍山水要保留其原來的樣子,不要有所改變。後宮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讓他們回孃家。”

乙巳日,文帝葬在霸陵,群臣叩首至地,奉上諡號,尊稱為孝文皇帝。

太子

劉啟

順利即位,這就是漢景帝。沒有發生骨肉相殘的血腥事件,為漢文帝的一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太史公說:孔子曾說“治理國家必須經過三十年才能實現仁政。善人治理國家經過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殘暴免除刑殺了。”這話真是千真萬確!漢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經歷了四十多年,德政達到了極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漸走向更改曆法、服色和進行封禪了,由於他的(謹慎)謙讓,(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這難道不就是仁嗎?

歷史評價

司馬遷

:“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史記》

班固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南越尉佗自立為帝,召貴佗兄弟,以德懷之,佗遂稱臣。與匈奴結和親,後而背約入盜,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恐煩百姓。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諫說雖切,常假借納用焉。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嗚呼,仁哉!——《漢書·文帝紀》

本人觀點:如果孔子晚於漢文帝出生,一定會把漢文帝與堯舜禹、湯周文武王並列為聖人,所以司馬遷把孔子的話去用在漢文帝身上也正合適。其於己無私,於父母孝、於朋友義、於敵人智、於臣子勇、於百姓利,於國有功,於天下仁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正是漢文帝。他是儒家以仁德治國的典範,也是道家無為治國的榜樣。

啟示

1、形勢不利時學會韜光養晦,要想善始善終,就要不忘初心。

2、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漢文帝做到更難的,始終很節儉,以百姓利為利。

3、機會來了要把握,同時也要謙虛謹慎。

4、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要學會保護自己。

5、用於擔當,大方的承擔過失更容易收穫人心。

6、對父母孝、對朋友義、對敵人德、對兄弟容、對臣子勇、對百姓利。

7、學會未雨綢繆,培養一個好的接班人發揚自己的事業。

史記片段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聞之,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人主不德,佈政不均,則天示之以菑,以誡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於天,菑孰大焉!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於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朕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朕既不能遠德,故忄間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裝置未息。今縱不能罷邊屯戍,而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正月,上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民或祝詛上以相約結而後相謾,吏以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為誹謗。此細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長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毋度,出入擬於天子,擅為法令,與棘蒲侯太子奇謀反,遣人使閩越及匈奴,發其兵,欲以危宗廟社稷。群臣議,皆曰「長當棄市」帝不忍致法於王,赦其罪,廢勿王。群臣請處王蜀嚴道、邛都,帝許之。長未到處所,行病死,上憐之。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長諡為厲王,立其子三人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

十三年夏,上曰:「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繇德興。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過於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五月,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詔獄逮徙系長安。太倉公無男,有女五人。太倉公將行會逮,罵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緩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緹縈自傷泣,乃隨其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原沒入為官婢,贖父刑罪,使得自新。」書奏天子,天子憐悲其意,乃下詔曰:「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僇,而民不犯。何則?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歟?吾甚自愧。故夫馴道不純而愚民陷焉。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上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上召貴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上乃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弗下吏。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詔御史:「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聞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慾,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為禮儀奏。」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請著之竹帛,宣佈天下。」制曰:「可。」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