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道德經》之禍與福的辯證關係,世界是動態的,事物總是在變化

由 青山共風雨 發表于 人文2022-04-05
簡介在現實生活中,不必太在意一件事在當下是禍還是福,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個因素中往往隱藏著另一個因素,禍福兩方面都可以轉化

福禍與共是什麼意思

老子認為,世界是動態的,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事物總是向它自己的方向變化。許多辯證的關係,如動、高、長、禍等,都是他所說的。災禍是貫穿人一生的一對概念,災禍的轉化過程是人生命的整個過程。所以,命運是一個辯證的運動過程,是一個內在和諧運動狀態。

《道德經》之禍與福的辯證關係,世界是動態的,事物總是在變化

在老子看來,幸運和不幸之間是辯證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豈不知其極?這就是正氣的作用!正大光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之迷,其日固久。《道德經》其意旨在於禍與福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福正是福的依靠,福是禍的隱喻。有誰能說清楚禍福發展到何種限度才會轉變成反面呢?根本不可能對這個問題作出準確而正確的回答。正常化可以變成反常化,正常化也可以變成壞事。如何認識禍與福這一辯證關係,是把握人生命運的根本。

在現實生活中,不必太在意一件事在當下是禍還是福,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個因素中往往隱藏著另一個因素,禍福兩方面都可以轉化。老子又說了一句話:「禍福無門,只有人能叫。」相信禍福雖不可預知,但可以靠人的努力來轉化和維繫,從而在禍福面前形成較為平靜的心境,達到一種坦率而和諧的命運狀態。

《道德經》之禍與福的辯證關係,世界是動態的,事物總是在變化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老子的思想裡運動著。對人類行為來說,“無為”不等於沒有行動,而是順應自然;“不爭”也不等於沒有行動,而是迴歸事物的自然本質,是一種如水般的運動。人們透過各種行為使自己內心得到滿足,然後又產生了新的需求,人以動態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從而獲得幸福。道家認為命運是一個運動過程,他在運動中把握著命運,從而使命運在生命運動中得以延續。

《道德經》之禍與福的辯證關係,世界是動態的,事物總是在變化

道家不否認人的需要與慾望,認為人的需要與慾望並非必然,人產生正常的需要與慾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貪慾是禍患之源。《老子》曰:罪大於可欲,禍大於不滿足,罪大於欲得。所以知足的人,往往是知足的人。有罪不如無罪,有罪不如無滿足,有罪不如無滿足,有罪不如無滿足,這樣,懂得了滿足而感到滿足,才能常處於一種知足常樂的境界。

推薦文章

  • 四川這個尚未開發的秘境,當地人說可媲美九寨溝,門票還免費

    那麼其實在黃龍、九寨溝之間存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這裡方圓五十里都尚未被開放,當然這是一條不會被旅行社所推薦的旅遊路線,畢竟危險係數比較高,而且沒有配套的各種措施,比較適合那些愛冒險、闖蕩的朋友們...

  • 香港炳記茶檔:據說是最容易偶遇陳奕迅的茶檔!為美食打call!

    炳記和其他香港大排檔一樣,炳記也是家庭經營的,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在經營了,在香港灣仔大坑紮根了五十多年,價格實惠親民,菜品選項不多,有奶茶、各類三文治、各類公仔麵、各類多士、醬油雞翅等店中招牌當然是熱奶茶、多士和豬扒面,基本上去吃必點豬扒面...

  • 鄰居養雞擾民不認錯,在業主群裡被懟到無話可說

    鄰居養雞擾民不認錯,在業主群裡被懟到無話可說這個雞主在群裡的態度為什麼引了眾怒,就是你養雞是影響了大家的生活,本來是理虧的一件事,人家提出來不你改正,不道歉,還理直氣壯地說指責人家,還順帶著罵九零後和零零後兩批人,這是他為老不尊,不知好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