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由 晴空莽莽 發表于 人文2022-03-30
簡介詞的下闋著重刻畫才女的內心獨白,一波三折的鋪墊,烘托出“許多愁”引人遐思:聽人說雙溪的春光還不錯,也打算去那裡劃劃小船,權當作散散心吧

銘之肺腑是什麼意思

公元1134年,中年喪夫的李清照經歷過再嫁匪徒張汝舟、申請離婚險遭牢獄之災、家財文物散盡等一連串的痛苦,十月避亂金華,寄居在陳姓友人的寓所。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次年三月,暮春時節。孑然一身的李清照見著春末百花凋零的景象,由於身世孤苦、漂泊無依的經歷,輕易勾起了內心的苦悶傷感與悲痛,因而作《武陵春》詞: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塵香”指塵土沾染了落花的香氣;

“雙溪”指浙江金華城南兩水交匯的溪流;

“舴艋舟”指兩頭尖尖如同蚱蜢的小船。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李清照這首《武陵春》借暮春景色,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傳神地刻畫出飄零無依的才女形象,深入剖析內心的淒涼、痛苦和憂愁,不僅僅是自身,還有家國憂思。

詞的上闋語言凝鍊,十來個字就勾勒出暮春之景和愁苦女子的剪影,催人淚下:

一夜的風雨終於停歇了,枝頭的繁花已然落盡,遺留下塵土間淡淡的芳香氣息。抬頭去看已是日上三竿,仍然沒有心情梳洗打扮。

春去秋來,花開花謝,彷彿沒有什麼變化,人卻已經今非昔比了。想要說點什麼,還沒開口就忍不住淚流滿面了。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頭兩句便將風景和女子緊緊聯絡在一起,一個“倦”字將李清照身陷憂愁慵懶的神態描繪得傳神。古代的端莊閨秀絕不會披頭散髮出現在外人面前,李清照滿心

痛苦

愁腸,大抵沒有什麼社交,所以懶得打扮。

看見眼前的風景,忍不住萌生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錯覺,物是人非,萬事皆休,不由得悲從中來,控制不住眼淚。

“欲語”二字留下的懸念可謂是承上啟下,讓人忍不住去猜想“她”想說什麼。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詞的下闋著重刻畫才女的內心獨白,一波三折的鋪墊,烘托出“許多愁”引人遐思:

聽人說雙溪的春光還不錯,也打算去那裡劃劃小船,權當作散散心吧!

唉,不過我有點擔心,雙溪岸邊停著的那些個兩頭尖尖的舴艋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心這麼沉重的憂愁吧?

“聞說雙溪春尚好”,前面還淚流滿面呢,一聽說雙溪春色好,倏忽眼前一亮,心情變得愉悅了不少;

“也擬泛輕舟”,說明此前有想過,有計劃過,並非突如其來的興致,沖淡了些許喜悅之情;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只恐雙溪

舴艋

舟”表達出心中的擔憂,為末句的“許多愁”做鋪墊。

李清照跌宕起伏的心情,只用三個詞“聞說、也擬、只恐”來形容,簡直是出神入化。

“載不動許多愁”這句使用誇張的比喻手法,呼應了上闋末句的“欲語”二字未曾說出口的話,且用“輕舟”和“許多愁”形成強烈反差感,忍不住會問:究竟愁什麼?

《武陵春》:李清照這首千古詞作,朗朗上口,堪稱經典

顛沛流離,身世孤苦;中年喪夫,再嫁非人;山河破碎,弱女子滿身傲骨卻無能為力…

李清照觸景生情,用自然貼切的樸實之語,傳達出的憂思苦楚,深切沉重,哀婉淒涼。用第一人稱書寫自己的心路歷程,有種特別真實的感染力。

(本文原創,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