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明朝三大迷案之梃擊案

由 歷史俠說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03-30
簡介萬曆二十九年,神宗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並封朱常洵為福王

拼得一身剮是什麼意思

封建時代的皇帝貴為一朝天子,掌握軍國大權,權力至高無上,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歷史上自有那平民百姓“拼得一身剮,也敢把皇帝拉下馬”。明朝末年,政局混亂,宦官專權,皇帝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其中有幾個較有影響的事件“梃擊、紅丸、移宮”被後世稱為“晚明三案”。咱們先來說一說“梃(ting)擊案”。

明朝三大迷案之梃擊案

明神宗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常洛為王恭妃所生,次子朱常洵為鄭貴妃所生。朱翊鈞寵愛鄭貴妃,有意立朱常洵為太子。根據明朝各代立皇太子的一般原則,應當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即嫡長子繼承製。嫡子必須是皇后所生,現在皇后無子,自然應當以長子為尊。因此,多數大臣主張立朱常洛為太子。皇帝和大臣相持不下,冊立太子一事久拖不決。此事雖然錯在神宗,但神宗貴為一國天子,對大臣們的干預當然很惱火。作為報復,他開始對國家事務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不上早朝,不批答奏章,不主持祭祀儀式,不任命官員。但是,他對聚斂錢財的事情卻抓得很緊,委派宦官擔任礦監、稅使,蒐括民脂民膏。而且每天都要飲酒,喝得爛醉如泥,醉酒之後還要大撒酒瘋,左右說話稍不留意,就會被他下令責打致死。

太子是“天下之本”,神宗朱翊鈞與朝臣們在立太子一事上僵持了15年,歷史上稱之為“爭國本”。最後,皇帝還是妥協了。萬曆二十九年,神宗冊立朱常洛為太子,並封朱常洵為福王。照例,封王年滿14歲即應前往封地,無事不得入京。朱常洵卻假裝不知,仍然滯留北京。

明朝三大迷案之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現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門前。他將守門太監一棒打倒,衝進門內,直闖太子寢殿,太監們慌忙將他捉住。神宗吩咐,將嫌犯送交皇城保衛部門審問,巡視皇城的御史劉廷元審問後向神宗報告。原來嫌犯名叫張差,家住薊州井兒峪,行為癲狂,但相貌言談頗為狡猾,應該嚴加訊問。神宗又吩咐送交刑部複審,刑部郎中胡士相複審後,認為張差確實是個瘋子,並判了斬刑。提牢主事私下裡套問張差,張差供出是宮裡的太監將他引到慈慶宮門前的,提牢主事將這個口供轉告給刑部侍郎張問達。

事情傳開後,很多朝臣都懷疑是鄭貴妃和他的哥哥鄭國泰陰謀策劃借張差之手傷害太子。御史過庭後發文給薊州地方官,命他們查明張差在井兒峪老家的情況。薊州知州戚延齡經過調查認為張差在家裡就已經得了瘋癲病。張問達採納刑部員外郎陸夢龍的意見,下令刑部十三司對張差進行會審。參加會審的其他官員都知道事關重大,不敢深究,惟獨陸夢龍審問得特別認真。張差供出給他引路的太臨是龐保、劉成兩人,這兩人對他說:“打死小爺(指朱常洛),有吃有穿”。龐保、劉成都是鄭貴妃手下的太監,再往下查,勢必牽連到鄭貴妃。

明朝三大迷案之梃擊案

神宗朱翊鈞已經25年不見群臣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不出面就無法收拾。於是,他召見大學士方從哲、吳道南及文武百官,拉著太子朱常洛的手對他們說道:“這個兒子很孝順,朕特別喜歡他。你們這些宮外的臣子,不要動不動就散佈流言,離間朕父子!”他回頭對朱常洛說道:“你有什麼話,就在這裡對他們統統說出來。”朱常洛對百官說道:“張差是瘋癲之人,趕快把他處決算了。我父子何等親愛!外面議論紛紛,都是不應該的!再議論下去,你們就是心目中沒有國君的臣子,還害得我要成為不孝的兒子了!”神宗導演了這一幕父子雙簧,群臣無話可說,“梃擊”一案也就不了了之。

不得不說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總有肉多一面肉少一面。明神宗對這兩個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