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由 老表的農村生活 發表于 人文2022-03-23
簡介後來陳廣生為恢復西山文明古蹟,經霍邱縣統戰部宗教事務部門介紹,到合肥明教寺受戒、取法號叫明安,他就是現在的僧人了

盛久必衰什麼意思

年月把擁有變作失去,一切都抵不過時間的流逝

今天繼續說家鄉這座名不經傳的大山,要問這大山廟宇第一代和尚是誰的話,誰也講不清楚。由於

廟宇被拆

,作為記錄各代建廟狀況的

石碑被砸,

那古代僧人是誰,後代由誰繼承,有多少?再也刨不出根來了。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只有兩塊殘碑還可以考證

近代僧人

。現從

道光

年間

算起,據說當時僧人有三十餘名,山下稻田約100餘畝。道光十七年,當時的主持僧人叫

覺法

。覺法禪師圓寂後,由

大徒弟昌愷

繼承,昌愷傳

隆悅、隆合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宣統至民國四年

能煥、能湘

分別主持。

民國四年後至解放前夕

季池、季安

掌管。1949-1958年由

周安、龍海

主持。58年周安、龍海及其徒子徒孫們被

勸解還俗

。廟宇大部分被拆除,古蹟也大部分被沒收。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年後山上沒有了僧人,只留有房屋幾間,但石俑依然完好。一九六六年秋廟宇徹底滅擦,

剩下的古碑、石俑也被砸個稀爛

。只和下零散散的石片,斷斷續續的文字,難以確考當時廟宇盛況及僧人的數目。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近年來,

在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在廣大遊客的要求下

,也是為了護林防火,茶臺村民委員曾派村民陳廣生上山利用

舊廟址

大山風景區

,招覽天下游客。每年可接待

香客遊眾達七萬餘人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陳為了

護林防火

起見,一方面砌起了一個石院,把香火圈起,以免發生火災,殃及滿山林木;另一方面為了給遊人增添點興趣,他扮作了個僧人,搭起了一個

簡易的廟舍

又刻了一尊佛像

,博得了遊客們的青睞。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後來陳廣生為恢復

西山文明古蹟

,經霍邱縣統戰部宗教事務部門介紹,到合肥

明教寺受戒

、取法號叫

明安

,他就是現在的僧人了。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前不久,

中國佛學院

畢業生,

趙僕初

老先生的學生

成善法師

被邀來此大山考察。縣委統戰部張部長和馬店鎮黨政領導於部接見了他。他說:

“此山有這麼多的名勝古蹟,這是我們霍邱人民的光榮,若要恢寺院,開發旅遊業,必能引起海外有關人士的注重”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他還說他願為家鄉建設牽線,還答應一旦恢復寺院,他將請

趙僕初老人為西山題詞

。一旦事成,必將大大的擴大了

霍邱

的知名度,這對霍邱

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發展經濟

會產生不可小視的影響。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鐘聲響亮震山外數十里,紫銅物失蹤後下落不明

據調查,西山古寺原有

古董

很多,歷經滄桑流落不少,直到解放前還有

紫銅鐘

一口,直徑三尺許。據茶臺村民桂金科說,他小時放牛常到寺廟裡玩,看到銅鐘鼻子能插下一根尺把粗的木頭,兩個力大的和尚抬也抬不動,可見銅鐘之大。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據說敲起來,

聲震山外數十里

。還有一口磬、不知系何金屬製成。據萬金平老人回憶說

大若斗笠

,呈黑色,象口大鐵鍋,敲起來

聲音洪亮,悅耳動聽

,十里開外的山村,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盛久必衰:家鄉這座小山頭的文化歷史,銅鐘聲響徹山外數十里

還有一隻大香爐,有的說是烏金的,有的說是青銅的,重約八十來斤,先落入

張井村張機匠——

張子榮

手裡。一九五八年張的妻子孟素蘭與公公吵咀說出

家藏珍寶

,被當地機關知道了,指令當地基層到其家,將

寶物沒收

了。後來此寶不知交到何處,至今下落不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