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由 起特網路凱元 發表于 人文2022-03-22
簡介尤其是《魏晉世語》明確“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曹操一個人殺了八個人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什麼意

呂伯奢一家被殺了,只有呂伯奢一個人活下來。

殺人的人是曹操,這是一定的了。但是,這個案子從史料上有三種不同的記載,到底哪種更接近事實?曹操到底是誤殺還是呂老一家罪有應得?這個案子又有哪些隱情?今天,我就從刑偵學角度,來重新探討曹操殺呂伯奢一案,來揭開以這一系列謎團。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案情回顧

關於這段案子,有三種不同的記載。

先來說第一種,來自陳壽《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曹操)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再來說第二種,來自《魏晉世語》: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最後說第三種,來自《孫盛雜記》: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相同與不同

那麼,這三種史料各有什麼相同?

第一,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

第二,曹操和呂家關係不錯——《三國志》“故人”;《魏晉世語》“備賓主禮”(關係不好能這樣做麼?);《孫盛雜記》“悽愴”。

那麼,這三種史料有各有什麼不同?

第一,曹操有無從犯?

先不論曹操有無從犯;曹操有無侍從?陳壽十分明確地認為有目擊證人——“從數騎”;《魏晉世語》未明確;《孫盛雜記》模糊傾向有,不然曹操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又是對誰說的?

第二,殺人動機不同

陳壽認定是呂伯奢家人想要掠劫曹操財物,故而引發曹操殺人;《魏晉世語》與《孫盛雜記》全都傾向曹操誤殺。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探討相同與不同的意義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探討相同與不同?

如果三條史料都有相同論述,說明這一點或幾點是可信的。如果不同,那麼我們就要進行比對,進而去偽存真,推測出哪部分史料為真,哪部分史料為假。

三條史料都說曹操殺了人,這樣我們可以認定,曹操是殺了人,我們沒有冤枉他。那麼,曹操作為被告的身份可以認定。緊接著,呂伯奢一家(除呂伯奢外)作為被害人的身份也能認定;曹操殺了好友一家子,這點也能認定——這點被後世大為渲染,尤其是《三國演義》,說曹操殘忍。這我們也能認可。

那麼,不同的地方,哪部分有是真呢?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從犯一定有

首先,三條史料中《三國志》認定曹操有侍從;《孫盛雜記》模糊傾向有;《魏晉世語》未明確。

但是筆者相信一定有。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曹操雖然在逃命,但是身邊一定有侍從。那個年代不太平,曹操作為一個貴族出身的人身邊帶幾十個侍從是很正常。即使輕車簡從也得有幾個人。

其次,如果真是曹操一個人投奔呂伯奢家,感覺呂伯奢家人要殺自己,第一反應是逃命而不是去拼命——畢竟雙拳難敵四手。

最後,殺了不止一個人,很難想象是曹操一個人乾的。尤其是《魏晉世語》明確“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曹操一個人殺了八個人?應該不會。真相應該是侍從幫助曹操殺的。

目擊證人變成從犯。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誰報的案?

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探討的,曹操為什麼殺?即曹操殺人的動機是什麼。

在探討殺人動機之前,我想先探討一個問題:誰報的案?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也很有意思。

首先,不可能是曹操報的案。曹操作為殺人兇犯,而且又是在逃人員,無論呂一家是否該殺,都斷無報案之理——該殺自然不用報就算是誤殺,曹操報了案,難道讓人家拿一個二罪並罰?先處死,然後再遺臭萬年?

曹操身邊的共犯呢?他們會報麼?他們有著與曹操一樣的心理,自然也不會。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殺完了麼?真的殺完了?

那麼,真相只有一個,是呂家的人報的案。很多人說史呂伯奢。問題來了,曹操來呂伯奢並不知道,那麼呂回來了看見一屋的屍體,又怎麼會知道是誰殺的?有人提出這樣的解釋,呂伯奢讓家裡人安頓好曹操,然後去報官。很抱歉,這種解釋的來源僅限演義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曹操的錯誤推測。

那麼真相就有隻剩下了一個——呂伯奢家沒被殺死的人報的案!

沒被殺死的人?曹操沒把呂伯奢一家殺完?

再來看《魏晉世語》——“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呂伯奢光兒子就五個,除此之外應該有一大堆的僕婦傭人。結果曹操只殺了八個。那你說曹操殺完了麼?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曹操殺人的動機是什麼?

為什麼曹操沒有殺完?上文提到,曹操身邊有侍從幫手,為什麼一鼓作氣,斬草除根?殺完之後不僅沒人會報案,千載之下也沒人會知道曹操殺過人!再進一步講,如果真殺完了,呂伯奢滅門一案就會徹底湮沒在歷史的大洋中,千載之下也沒人會知道曹操殺過人!

只有一個解釋,曹操發現自己殺錯了(這點可能像《三國演義》裡描述,呂家要殺豬款待曹操,但曹操正處在逃命時代,心虛,疑心生暗鬼),那時候受到良心譴責,不忍再繼續殺下去。於是改殺為擊,直到帶著侍從衝出呂家,跑掉了事。這麼說來,《孫盛雜記》所言曹操“悽愴”也應該是真實寫照。

曹操至今被爭論不休的一個殺人謎案, 成就了千古罵名

真相大白,卻被改寫!

真相已經大白了,曹操帶著一行侍從逃命,逃入呂家,呂家自知與曹操感情深厚,便要款待曹操,熟料曹操疑心生暗鬼,帶著侍從先下手為強,但是沒想到發現殺錯了,於是急忙帶人倉皇逃離。剩餘的呂家人報了案,於是我們才知道有了這麼個案件,千載之後,也就留下了個白麵曹孟德(恩將仇報)。

但是,史料裡的曹操還“悽愴”一下,《三國演義》裡全部沒有了;殺光呂家,還殺了呂伯奢;“寧我負人,人莫負我”也被改成“寧我負天下人,天下人莫負我”。

這一切莫不把曹操徹底打上兇殘,恩將仇報,惡毒等標籤。但這也怨不了別人。作為被告的曹操沒有殺光呂家,呂家報了案,此事應該迅速傳遍天下(逃犯還殺了人家一門幾口,太囂張了)!

曹操後來成了事,必須要對這件事進行解釋。但是,那是的曹操應經徹底變成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政治家,於是他就編了呂家想搶他財物的事情,這件事還被陳壽記載在史書裡。

“所謂殺人可恕,情理難容”——殺人可以說是誤殺,但殺了恩人居然還編偽證嫁最終還嫁禍給被害人,曹操也夠狠!難怪後人編排他!

順便再多說一句,整個事件與陳宮沒有任何關係!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牛奕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