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國此人武力不亞周泰,曾痛擊曹丕南征雄師?他曾和趙雲針鋒相對

由 白馬晉一 發表于 人文2021-06-02
簡介實際上,真實歷史記載的這段情節與小說所描繪的有所不同,據《三國志徐盛傳》記載,曹軍進兵濡須,徐盛跟隨孫權前往抵禦,但孫權等人乘坐的大船被大風吹到靠近曹軍的岸邊,此時東吳將士感到害怕不敢出戰,而徐盛卻毅然獨自率兵上岸奮勇殺敵,結果曹軍不敵退走

誰用火計打敗曹丕

文:刀與筆(作者原創授權)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不少武將組合,例如曹魏的李典樂進,蜀漢的馬忠張嶷、廖化張翼,但此類組合最多的還屬東吳,如韓當週泰、陳武董襲、徐盛丁奉等等。而在東吳諸多將官的組合中,徐盛丁奉這一組合相對穩定,此二人相對於其他東吳元老將領,存活亦相對較久,可以說見證了東吳崛起。且徐盛丁奉二人後皆為東吳宿將,丁奉曾有雪夜奮短兵之威,但此役丁奉並非主帥(主帥為諸葛恪);而徐盛曾有設疑城以阻曹丕之能,是時已是獨當一面,相較丁奉似乎略勝一籌。

小說前中期,徐盛多數時候是作為護衛出場(頗有些類似趙雲在蜀漢所擔任的角色),比如周瑜時期,徐盛即“帳前護軍校尉”,一直到陸遜被任命為東吳大都督時,徐盛仍一度以“護衛”身份出場。故而,徐盛在小說前中期的表現,也多以執行臨時性的任務為主,較為有名的情節如:小說第四十九回,周瑜因忌憚諸葛亮借來東風,欲殺諸葛亮,徐盛奉命率領水路人馬追趕,但最後卻被前來接應諸葛亮的趙雲一箭射斷船上篷索而作罷。

又如:小說第五十一回,徐盛作為蔣欽的副將同取南郡,卻因曹仁勇猛不但未攻佔南郡反而敗退下來。還如:第五十五回,徐盛奉周瑜之命攔截劉備和孫夫人一行從東吳返回荊州,但因諸葛亮早已謀劃妥當,徐盛不僅未能成功攔截劉備,反遭孫夫人一頓痛罵。以上種種例子都反應了徐盛在小說中前期雖然表現活躍,但並不突出,角色多以偏裨為主。當然,上述的事例亦均為小說所虛構,於史並無記載。

三國此人武力不亞周泰,曾痛擊曹丕南征雄師?他曾和趙雲針鋒相對

縱然徐盛在小說中一度跑了不少龍套,但有時亦有表現其膽略志氣的一面。如:小說第六十八回,曹操大舉進兵濡須口,東吳“諸軍各有懼色”,徐盛見狀就慨然而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何懼哉!”同時率領數百人殺入曹軍之中。但是因為軍力懸殊,徐盛被困在垓心,後若非周泰捨命相救,徐盛恐難以生還。小說中這段情節描繪的徐盛雖然勇猛有膽識,但給人感覺難免有些頭腦發熱、不明就裡。

實際上,真實歷史記載的這段情節與小說所描繪的有所不同,據《三國志徐盛傳》記載,曹軍進兵濡須,徐盛跟隨孫權前往抵禦,但孫權等人乘坐的大船被大風吹到靠近曹軍的岸邊,此時東吳將士感到害怕不敢出戰,而徐盛卻毅然獨自率兵上岸奮勇殺敵,結果曹軍不敵退走,有的負傷還有的被殺死。直至大風停後,徐盛才率兵返回,孫權對此役徐盛臨陣的膽略十分讚賞。

可以看出,歷史記載的徐盛臨危不懼曹軍相較於小說所描繪的情節更能表現徐盛的膽略,同時歷史上徐盛並沒有像小說所描繪的那樣被曹軍圍困後為周泰所救。歷史上,徐盛與周泰的關係似不和諧。濡須之戰後,孫權留周泰督濡須,並拜其平虜將軍,徐盛歸周泰統轄,大抵是因為周泰出身貧寒,徐盛對周泰並不心服。此外,小說第八十二回,孫權向曹丕稱藩,曹丕派遣邢貞授任孫權為吳王,邢貞面帶驕橫,在遭到張昭厲聲呵斥後,徐盛也放聲哭曰:“吾等不能奮身捨命,為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張昭和徐盛的舉動促使邢貞感慨:“江東將相如此,終非久在人下者也!”小說這一情節於史有載,且細節大體一致,足見徐盛亦是東吳將官中頗有自尊和志氣的。

三國此人武力不亞周泰,曾痛擊曹丕南征雄師?他曾和趙雲針鋒相對

小說中徐盛還有獨當一面的情節。小說第八十六回,吳蜀恢復盟約致曹丕憤恨,曹丕親自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徐盛在陸遜無法兼顧東西兩線的情況下自告奮勇領軍抵禦曹丕。得孫權許可後,徐盛組織人馬多置器械,多設旌旗,束縛蘆葦為人,盡穿青衣,執旌旗,欲以疑兵之計守護江岸。但此舉遭到孫權之侄孫韶的反對,孫韶自恃深知路勢,要主動出擊,且不聽徐盛號令,徐盛一度欲斬孫韶以明軍紀,卻因孫權親自求情作罷。後孫韶暗地率軍出擊,徐盛授丁奉火攻密計,令其接應。曹丕率軍抵達對岸,望見徐盛所設假城疑樓,誤以為東吳整備完善,心中不免動搖,又遭遇風浪、蜀軍襲擊陽平關之訊息、孫韶突襲,丁奉火攻等一系列事件,軍心大亂,節節敗退。此役,曹軍大將張遼為救援曹丕被東吳用箭射傷,後箭瘡迸裂身亡,曹丕伐吳以失敗告終。徐盛亦因此一役而聲名大震,小說第八十六回後半回目即“破曹丕徐盛用火攻”,足見徐盛頗具帥才。

三國此人武力不亞周泰,曾痛擊曹丕南征雄師?他曾和趙雲針鋒相對

當然,小說的“破曹丕徐盛用火攻”情節與歷史上的記載有所出入。小說中曹丕僅有此次伐吳,而歷史上曹丕伐吳並不止一次。史載,曹丕在在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曾發三路人馬水路並進攻東吳,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此一役,徐盛並未獨當一面,而是在呂範的統轄下迎擊曹休這一路人馬的進攻。此後,曹丕又在黃初五年(公元224年)、黃初六年(公元225年)兵出廣陵,而根據《三國志 徐盛傳》《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幹寶《晉紀》以及《資治通鑑》的記載,徐盛正是在黃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兵出廣陵時才設疑城之計以退曹丕之軍的。因此,小說是將歷史上幾次曹丕伐吳糅合為一次,而歷史上徐盛奉命抵禦曹丕進攻與小說有以下不同:其一,徐盛以設假城疑樓之計為主,並未附帶火攻計,小說反而重火攻而輕設疑城;其二,歷史上徐盛設疑城之計有“諸將以為無益”的記載,但並未載明是何人,小說中點明是孫韶,但於史並無記載。而孫韶在歷史上雖然亦曾有在黃初六年(公元225年)襲擊曹丕的記載,但並無孫韶歸徐盛統轄以及違抗徐盛將令的情節;其三,張遼於黃初三年(公元222年)病卒,故小說中張遼因東吳之計中箭負傷的情節為虛構。綜上,小說中“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的情節雖有貶損曹魏、誇大東吳戰果之嫌,但徐盛佈置疑城的韜略無疑是確實存在並效果顯著的。

小說中的徐盛,經歷了從護衛到獨當一面的角色轉變,歷史上雖然未有對其更加詳盡的記載,但從臨陣衝鋒的武將再到設疑城以阻敵,亦足見徐盛在戰鬥中是不斷成長的,這一點歷史和小說似乎相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