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由 詩詞曲精品齋 發表于 人文2022-03-20
簡介”南宋儒學大家朱熹也曾評價這首詩說:“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棠芾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文化中,最早出現的呼籲大眾保護“文物”的一首詩,無疑便是《甘棠》,出自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這首詩原文如下:

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shuì]。

詩很簡短,一共三小章,每章中都以精警、懇切的語言,反覆告誡大家要對一棵“甘棠樹”進行好好地保護。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甘棠?這首文物保護詩是什麼意思?人們為什麼要保護這棵甘棠樹?它背後代表了什麼?如何理解古代人民的這種行為?

一、《甘棠》詩釋義

“甘棠”,是一種喬木,即現代意義上的棠梨樹,有些地方也稱之為杜梨,《爾雅·釋木》中說:“

杜,棠也。有赤、白兩種,赤者稱杜,白者稱棠。

”由此可見,甘棠是白色的棠梨樹,棠梨樹木質堅硬,樹冠蓬鬆如傘蓋,果實圓而小,味道酸澀透甜,吃起來甘美可口,所以叫做甘棠。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甘棠》正面所說的事情只有一個,那便是呼籲大家要小心愛護這棵棠梨樹

。所謂“勿翦勿伐”,便是不要去損壞它的枝葉,更不要去破壞它的枝條,朱熹在《詩集傳》中說道:“

剪,剪其枝葉也;伐,伐其條幹也

。”所謂“勿翦勿敗”、“勿翦勿拜”在《詩集傳》中也都給瞭解釋,“勿敗,則非特勿伐而已”、“勿拜,則非特勿敗而已”;《說文》中也提到過:“

敗,毀也……是‘敗’義也,與‘伐’同意。

”所以這兩句都是在說,對這棵甘棠樹,不但不能砍伐,也不能去傷害它,甚至連拉彎、曲折它的枝條也不可以。

對一棵樹如此精心的保護,可見這棵樹無疑是文物級別的。可為什麼要高度重視對這棵樹的保護呢?《甘棠》中也說了,是因為“召伯所茇、召伯所憩、召伯所說”,原來,一切都和這位“召伯”有關。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這便是

《甘棠》這首詩側面所要表達的意思,即這是一首懷念和讚美召伯的詩篇

。“茇”,《詩集傳》中解釋說是“草舍也”;“憩”,是休息的意思;“說”,是停馬休息的意思。所以這裡是在說,因為召伯曾經在這棵甘棠樹邊居住過,在這棵樹下休息過,在這棵樹下停留過,所以現在我們要把這棵甘棠樹當成寶貝,當成文物,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它。

那麼,“召伯”究竟是什麼人?就只是因為他在這棵樹下休息過,人們就把這棵樹當成文物“供了起來”?

二、召公之德

召伯,便是召公,姬姓,名奭[shì],封於燕。

《詩序》中評價這首詩說,“

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

”南宋儒學大家朱熹也曾評價這首詩說:“

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由此看來,召伯的美德當真是流傳後世,那他的美德都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三種“美德”。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第一種美德是對於獄事的公平決斷

。這種說法主要以《史記》為代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

,作《甘棠》之詩。”由此可見,召公在自己的封邑中秉公執法,對人民的小大之獄,全都公平公正的決斷,讓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因為他經常在這棵甘棠樹下斷案,所以當召公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善政,便對這棵甘棠樹愛護有加。

第二種美德是不妨礙農事,愛護農民

。這種說法來源眾多,主要有《說苑》、《韓詩外傳》、《漢書》等,比如劉向的《說苑》中記載:“:“

召公述職,當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舍於甘棠之下而聽斷焉。

”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摒棄召公決斷獄事的美德,而是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不妨礙農事的部分。《說苑》等書中均提到召公為了不妨礙人民務農,便“不入邑”,而是來到這棵甘棠樹下工作。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第三種美德是“聽男女之訟”。

這種說法主要是東漢鄭玄提起的,他在《箋》中說道:“

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

”其實,聽男女之訟,是在“決獄政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鄭玄並沒有摒棄召公“為民愛力”的美德,又是在以前的基礎上發展了一下。

因此,這三種美德之間,是有繼承過渡關係的,從西漢初年召公“巡行鄉邑”並在甘棠樹下“決獄政事”的說法,到西漢中期不妨農事,開始強調“不入邑,舍於甘棠之下”,再到東漢時期的“聽男女之訟”,是在一層層增加的,

這一系列的變化,存在明確的“層累”關係的,即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史料,是在隨著時間轉述的同時,逐漸一層一層被累加上去的。

這或許是因為和當時社會所重視的問題有關,所以側重點也不同。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但是,無論是哪種美德,有一點,是始終沒有改變的,那便是召公對人民、對百姓做了大有好處的事情,真心的去愛護、關心百姓,所以民間才會寫詩紀念他,紀念他的善政。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連這棵和他有關的甘棠樹也成了文物,呼籲人們好好地保護它。

三、甘棠遺愛在人間

愛護甘棠樹的背後,是人們對於召公仁政、善政的懷念和讚美,正因為召伯曾經在這裡工作過、休息過,所以在人們心中,這棵樹似乎是召伯靈魂的所在,亦或許召伯的魂魄,就在這棵甘棠樹中棲息著。

古人相信,萬物皆有靈,尤其是對於有特定意義的事物。古人因為不瞭解自然運作的過程,對一些不能解釋或有精神寄託的東西,便會逐漸去神化、崇拜,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類似的,恩格斯便曾說過,“

最初的宗教表現是反映自然現象、季節更換等等的慶祝活動,一個部落或民族生活於其中的特定自然條件和自然產物,都被搬進了他的宗教裡。

我國最早的一首文物保護詩,保護一棵樹,只是因為一個人?

樹木因為有著四季輪迴,生生不息的特點,所以當古人將敬畏、感恩之心植根於樹木中時,便產生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寄託。比如,在我國古代典籍《山海經》、《淮南子》等書目中,有太陽神樹扶桑、若木,有位於天地中軸的建木的記載,我國三星堆文化中也有青銅神樹的發現。

所以,古人對於這棵甘棠樹的保護,很難說不是將這棵樹作為對召公的精神寄託,故而加以呵護和懷念。雖然這棵甘棠樹早在歷史上消失了,召公也離我們有數千年的距離,可是這首《甘棠》詩卻流傳了下來。由此足見,為上者,只有全心全意為百姓,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和尊重,精神才能永生不死。

推薦文章

  • 演出福利送不停!社群文化節走進濟陽城裡社群

    演出福利送不停!社群文化節走進濟陽城裡社群”社群居民劉奶奶說,她是帶著孫子一起來的,孫子很喜歡小丑還有魔術師的表演,還拿到了贈送的氣球,“這種老人孩子都能受益的活動真是太好了,希望以後文化節能多多走進我們社群...

  • 早發現,早知道,早預防,從源頭根治胃病

    如果您有“胃痛、胃脹、反酸、燒心、口苦、口臭、噯氣、腹瀉、便秘、便血、舌苔異常”等胃腸不適症狀應及時進行胃腸檢查,早發現,早知道,早預防...

  • 小腳趾指甲分成兩瓣的人,是什麼來歷?

    小腳趾指甲分成兩瓣的人,是什麼來歷?瓣狀甲影響日常時,要注意這樣護理生活中瓣狀甲的人隨處可見,雖然瓣狀甲並不是一種疾病,也對生活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但如果平時護理不到位的話,瓣狀甲可能也會突然來個“襲擊”,想必大家也是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