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為什麼把帝王的墳墓叫做“陵”?

由 認栽吃虧不認輸 發表于 人文2022-03-17
簡介寶城前面,有一個突出的方形城臺,上建明樓,叫做“方城明樓”,裡面豎著陵主的諡號碑,即是陵墓的名稱標誌

帝王之墓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把帝王的墳墓叫做“陵”?

墓葬起源於靈魂不死的觀念。人們認為,死者是離開人世到另一個世界生活去了,這些不死的靈魂還能回到人間降災降福。因此,為了讓死去的祖先保佑子孫,庇護賜福於後代,便形成了一套複雜的墓葬制度。

最初,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只將死者用柴草裹住,葬到野外。既沒有封土的墳頭,也沒有種樹立標誌。這種墓而不墳的葬式一直延續到殷商時期。

大約從周代起,開始出現封土的墓。關於它的起源,有這樣一個傳說: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訖死了。孔子長大以後,想祭祀父親,可就是找不到父親的葬所。後來,虧了許多老人幫助回憶,費了很大力氣才找到了父親的墓地。孔子是個講“禮”的聖人,為了以後能經常到父親墓前祭祀行禮,便在墓上培土壘,作為標記。從此,社會上便普遍實行墳丘墓了。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已無從可考,但是,在孔子的時代已經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墳堆,卻是千真萬確的。到了戰國中期,君主的墳墓就專稱為“陵”了。

為什麼把帝王的墳墓叫做“陵”?

孔子

如果我們對古代帝王陵墓作一次巡禮的話就會發現,“陵”的式樣十分繁多。

位於陝西臨潼驪山的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體形最大的陵墓。雖經兩千多年的風雨剝蝕,自底至頂還有43米高!這座雄冠古今的皇陵是由三層方形夯土臺累疊而成的,形似上小下大的方錐體。因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頂,好象被截去一截,所以名叫“方上”。秦漢帝王的陵墓形狀,大都是這種“方上”式的。

魏晉隋唐時,流行因山為體、以山為陵的築墓方式。唐太宗的昭陵,就選擇了長安西北海拔1188米的九峻山為墳,鑿山建造。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也是以海拔1049米的梁山為陵,與九峻山遙相輝映。這種借雄偉山勢以示宏大氣魄的“山嶽”陵,連秦始皇陵的巨大封土也難與匹敵,而且能防止盜掘。像乾陵,至今也沒有被盜掘過。

為什麼把帝王的墳墓叫做“陵”?

唐太宗昭陵

明清時代,又恢復了秦漢“積土起墳”的陵制。但是,兩朝30多個早帝和上百個后妃的墳頭,都採用了寶城寶頂的形式。先在地宮上砌成高大的磚城,內填土成一圓丘形,這圓頂便是“寶頂”:城牆上設垛口和女牆,像一座小城似的,因而被叫做“寶城”。明陵的寶城多是圓形的,清陵則多為長圓形。寶城前面,有一個突出的方形城臺,上建明樓,叫做“方城明樓”,裡面豎著陵主的諡號碑,即是陵墓的名稱標誌。至此,陵幕的封土形式算是登峰造極了。

大家還知道哪些古代知識,歡迎和小編分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