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由 墨城尚書 發表于 人文2022-03-16
簡介即墨五大望族之一的周氏,除了“章嘉埠周”之外,還有“留村周”一脈(今龍山街道大留村),據清同治己丑進士周銘旗著《即墨鄉士志》載,明朝洪武初年周姓始祖周安住由河南汝南遷居於此

出山小草說的是什麼動物

即墨五大望族之一的周氏,除了“章嘉埠周”之外,還有“留村周”一脈(今龍山街道大留村),據清同治己丑進士周銘旗著《即墨鄉士志》載,明朝洪武初年周姓始祖周安住由河南汝南遷居於此。“留村周”人丁興旺,世代不衰。明清兩朝中進士8人,其中武進士2人,貢生數十人。進入仕途者逾百人。他們的業績分別被載入了國史與地方誌。其中著名的“一科雙進士”、“百步三進士”,至今被後人廣為傳頌。“章嘉埠”一名與朝廷表彰嘉獎有關,那麼“留村”之名又是如何而來的呢?世傳,“留村”一名,有兩個說法。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一說來自“永樂掃北”。相傳,在明成祖朱棣執政的永樂年間,山東東北部一帶發生了一次大的戰亂,史稱“唐賽兒起義”。當時永樂帝定都在南京,他下令“掃北”,就是對京城以北的廣大地域進行一次大清洗,即墨民間傳說,留村就是明軍官兵殺到即墨留村村口時,突然接到皇上聖旨“停止三光政策”,而倖免於難的唯一村子,因聖旨而留,稱為“留村”。另外還有“朱棣因為門口插艾蒿而留村”和“朱棣因為一碗水而留村”的傳說,無論這些說法是否屬實,經過這場大戰亂,膠東地區籠罩在戰亂的陰影之下,許多村鎮十室九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人口銳減,社會經濟受到極大破壞。這個傳說也是老百姓對於戰亂陰影,在心底的真實反映。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另一個說法,就是與明代開國功勳中山王徐達之子徐輝祖有關。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輝祖奉命建鰲山衛,十年後便爆發了歷史上的叔侄大戰,靖難之役。作為將門之後,在這四年戰爭中徐輝祖成了燕軍最害怕的人,卻也無法改變戰爭大局。朱棣大軍進入南京,徐輝祖手握“免死鐵券”跪在父親徐達墓前,誓死與朱棣對抗到底,最終被明成祖朱棣(永樂帝)軟禁,意外而死,享年40歲。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據留村《周氏族譜》記載,“魏國公徐輝祖奉命經營鰲山衛事,遇公於墨,度地授田、俾奠厥地。公曰:‘留公之澤未有艾也’,因號所居曰‘留村’,傳十六世為公”。意思是,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子魏國公徐輝祖,奉有皇命到膠東半島來建設鰲山衛,在即墨這個地方,遇到了周氏一世祖,由河南遷居於此地農耕的周安住,周留其食宿,並贈給徐輝祖田地,幫助他開展工作,並對與徐輝祖的這段友誼念念不忘,稱之為“留公之澤未有艾”。

傳說是周家人用寓意長長久久的麵條一留再留,所以周氏一族因此改稱此地為“留村”,取留住魏國公徐輝祖之意,紀念兩家當年的友誼。那麼。周安住又為什麼從汝南動遷到沿海的膠東一帶呢?據說,明朝初年連年戰亂,膠東一帶人口稀少,賊寇叢生。為了鞏固統治,明朝決定從河南、雲南等地移民至此,充實戶口,安頓城市,或許因為這個“移民政策”,周安住就來到了即墨。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在留村村南有一棵粗大的槐樹,樹木之粗壯需要三個大漢才能將其圍起來,這顆大槐樹已經有600多年曆史。村裡人說這樣的大槐樹曾經有三棵,是周安住種下的,另外兩顆都已經死了。周安住從老家走時,非常捨不得,便摘了家裡大槐樹上的幾個槐豆放在身上,一來一解相思之苦,二來也保佑自己平安,當徐輝祖贈下田地後,周安住便將這些槐豆撒下,就此在這紮根,安心住下。

現在大多人,都比較認可第二種說法,就是“周氏留客”說。自“留村周”的一世祖周安住起,周家世代在此農耕為生。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到了周家第六世,終於出了一位官員,他叫周郊,明代嘉靖歲貢,歷任山西代州、江南亳州同知,河南趙王府審理。誥贈大中大夫,驃騎將軍、右軍都督府僉事。據說他任職亳州同知時,安徽亳州一帶盜賊橫行,當地官吏無法治理,民怨紛紛。為此,周郊“單騎搜捕之,一年窮治賊盡”,異常勇猛。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除了這位六世祖,“留村周”中,還有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 叫周鴻圖。《即墨市志》中記載,周鴻圖(生卒年不詳),字子固,號昌齡,明代萬曆丙午年(1606年)選貢,授予略陽(今屬陝西省)縣令,後改宿遷(今屬江蘇省)縣令。他善於帶兵,地方上鎮壓白蓮教有功,很快升任貴州監軍同知。

在貴州任職期間,貴州少數民族頻行暴亂,時貴州土司安邦彥、奢崇明起兵,爆發了明朝末年西南川貴歷史上著名的,被稱為打碎大明帝國最後一塊落井石的“奢、安之亂”,黔省連續奏章告急。貴州巡撫王三善多次出兵平叛,擒獲奢崇明、蔡金貴、張向極等匪首,卻讓安邦彥、奢社輝等土司首領逃匿,賊勢復起。王三善率軍平叛,因後援不繼,糧餉斷絕,於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遭叛軍追擊被執遇害,諸將戰死百餘人。當地軍民驚恐萬分。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時周鴻圖駐貴州龍里衛,因守城有功,貴州總督以軍事委任給他。周鴻圖率領大軍,衝破重重阻礙,出入深山叢林中,出奇制勝,終於平息了數百處叛亂的苗寨,使當地社會生產得以安定。

後來,周鴻圖因軍功被授予平越知府,升任新鎮道副使、思石道參政,1630年奉旨赴山西,鎮壓農民起義軍王嘉任部。後任陝西靖遠道左參政,他雖然為明末朝廷贏得苟延殘喘的時機,卻是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客觀上安定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有積極的意義。後因病歸鄉,卒於家。遺著有《長四均哈揭錄》三卷。其兄周鴻漠在萬曆庚戌年中武進士後,官至後軍都督府僉事,任職期間他曾滅巨寇,獲賜蟒服玉帶。

除了戰功勇猛的將軍,“留村周”還有不少著名的文人,其中就有近代的同治年間進士周銘旗(即墨周氏族譜也作“周銘旂”)。周銘旗(1828——-1913)字懋臣,號海鶴,即墨留村人。晚年致仕(《後漢書》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叫“致事”)居住在即墨城裡新會街路南,周銘旗次子周汝霖撰寫有《周銘旗年譜》記載其詳細資料。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周銘旗是即墨留村周氏的代表人物,他少年勤奮好學,清道光五年(1825年)貢生,咸豐九年(1859年)考中舉人,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曾任大荔知縣、醴泉縣知縣、署西安府事等,於庚子(1900年)、辛丑(1901年)兩次任會試內監試。

周銘旗四十三始從政,八十歲致仕,為官三十六年,他政聲頗佳,史書稱其“樸誠兼達,實心為政”,為時任陝甘總督的“同光中興三大名臣”之一的左宗堂讚賞。史料載周銘旗繕寫蘇體,其年譜載九歲書寫即“楷法端正”,著有《籌賑記略》《荔原保賑事略》 《乾州詩稿》 《遂閒詩集》 《出山草》等,他還曾任《即墨鄉土志》總編纂。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維新官員張百熙((1847-1907),字埜秋,也作冶秋,湖南長沙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有中國近代“大學之父”的美譽)任學部尚書,奏請光緒帝御準,天下郡縣纂修鄉土志,“用備小學課本”(作為小學課本的備選,不再使用傳統四書五經和啟蒙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宗旨為“務使人人由愛鄉以知愛國”。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周銘旗作為即墨人,特別對膠東即墨一帶的歷史、風土、人情瞭解較多,自然是當仁不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周銘旗為即墨縣誌的總編纂,編修了《即墨鄉土志》,該書分上下兩卷,志書中對即墨名門望族周、黃、藍、楊、郭、江諸大姓之原籍及遷徙來墨等資料進行整理記錄,在“兵事”欄中,對“德兵佔據青島”及侵擾即墨、殺害無辜百姓等事都作了記述,具有一定史料價值。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但《即墨鄉土志》一書最終只有手抄稿,未能刊印,或許與清朝氣象已盡,強弩之末民怨四起,已經顧不得這些年鑑史志。現即墨史志辦依據其手抄本,已經加以刊印,成為研究即墨歷史的重要史料,遺蔭於後世,可謂功德無量。

“人丁興旺,文武雙全”——即墨“留村周”的傳奇故事

“留村周”經過600多年,“已傳25代,徙居60餘村莊,約計1萬餘人”。如今,周氏先祖們的事蹟已經淹沒在了時光的風煙裡,但在後人們的流傳中,未曾消散,一如歲月的蒼苔,墨綠如初。

推薦文章

  • 雙十一客服催付話術

    當電商平臺舉辦各種大型活動時,價格優惠會吸引很多買家前來購物,但在活動之後也會有大量拍下卻沒有付款的訂單,對於這部分訂單,客服需要進行催單...

  • 如果你有一個掌管人生的按鍵

    如果你有一個掌管人生的按鍵只要勤快的人都不會餓死9、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的人,你後悔嗎...

  • 韋德系列曝新品!幻影4手稿來襲,韋德兒子新鞋曝光,李寧太會玩

    0&幻影4sample閃電之子:扎伊爾的崛起接下來,我們看下第二雙鞋,這是大周曬出的圖片,並且寫上了“閃電之子”四個字,鞋子的完整圖片還沒有曝光,區域性圖片有幾張,這鞋子從名字到細節都非常有意思,韋德系列的新系列就此誕生了,我們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