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讀《談藝錄》:“引言”及“序”

由 陽春學苑 發表于 人文2022-03-07
簡介錢氏於一九三九年開始創作《談藝錄》,據《序》中所稱“始屬稿湘西,甫就其半”,當時錢氏正在藍田師範學院(位於今湖南安化縣藍田鎮)擔任英文系主任

燕巢危幕是什麼意思

漢儒重訓詁,積以窮年,“我注六經”。錢氏《談藝錄》也賡續這一傳統,在傳統詩話中融入了西學元素,且多方參證考據,中西輝映,豐致可觀。錢氏於一九三九年開始創作《談藝錄》,據《序》中所稱“始屬稿湘西,甫就其半”,當時錢氏正在藍田師範學院(位於今湖南安化縣藍田鎮)擔任英文系主任。一九四一年,《談藝錄》完稿,當時錢氏三十一歲。

讀《談藝錄》:“引言”及“序”

此書於一九四八年六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發行。《談藝錄》甫一刊行,海外盜版猖獗,誤脫百出,錢氏以“聊勝於無”解嘲。此外,在一九八三年五月所寫的《引言》中,作者也對此書表達不滿意,稱“自維少日輕心,淺嘗易足,臆見矜高;即億而偶中,終言之成理而未澈,持之有故而未周,詞氣通侻,亦非小眚。”錢氏自稱該書是年輕時的作品,主觀臆斷,有些道理雖然能夠自圓其說,理論依然不夠完備周詳,並非小毛病。這雖然有謙虛的成分在裡面,也可以看做錢氏本人對其著作的一點評價與回視。

在一九四八年四月十五日所寫的《序》中,錢氏自稱《談藝錄》為“憂患之書”,因為這本書創作於戰火紛飛之際。“兵罅偷生”四字道出了一個學者的亂世艱辛:攜帶行李離開湘西,返回上海養病。不久,戰火波及上海,“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蟻聚。”錢鍾書,號槐聚,其號難道就是來自這句話?“託無能之詞”,“無能”二字則彰顯了一個書生在戰火中的無能為力。有人說,文人雅士天生追隨、痴迷於藝術,結緣風雅的同時卻被冠以“弱者”,手無縛雞之力好似專門針對讀書人而開發的一個成語。“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則表達了錢氏將中西學術淹通為一的治學雄心。錢氏也確實做到了打通,儘管被近人譏諷為“智慧過剩”“洋佐料”“銅錢失串”。

AI與語料庫也許能消解一個人的博學,因為一鍵檢索能鉤沉出眾多瑣碎事實與陳年舊典,但睿智是無法堆積拼湊出來的。一雙老眼,閱盡千載治亂,興感中外,這也是機器暫時無法替代的。搜尋引擎也許能將學者的博學消解大半,但世人仍在讀書,反而是讀書無用論一次次被打臉。不談當今,昔日項羽身處亂世,認為讀書只不過記住一人的名姓而已,一身匪氣與英雄氣混雜,最終烏江自刎,間接死於同樣不讀書的劉邦之手,不盡令人感嘆。從秦火燔揚至江陵焚書,悲劇一次次上演。

錢氏身處亂世時依然讀書不輟,學問之海邊是他棲身的書齋。對他來說,墳籍浩瀚便是處處高峰,不朽不滅即在其中。他一生的光陰都消磨在紙張之上,讀書“千鍾”,他將各種“梗”融匯在著作中,並非是在用訓詁和典故來“炫耀”博學,而是“旁行以觀”,以“遺意足師”謙虛地對待前人,這種謙遜不正是所有人都應當學習的嗎?

越是在知識看似貶值的時世越不要拋棄學問。清高與浩博是一道牆籬,這也是錢氏將絕大多數人疏遠在外的重要原因。正如《序》中所言的“時日曷喪,清河可俟”,時光的撿拾永不停息,經典既然未遭棄擲,其中的金砂自然會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等待好事者及好學者的千淘萬漉。

讀《談藝錄》:“引言”及“序”

推薦文章

  • 即墨區大信街道開展“藝”起創城文化進萬家書法主題活動

    記者 宋祖鋒 通訊員 譚夢真為進一步推進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建立工作,加大創城宣傳力度,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8月11日,即墨區大信街道老體協的7名書法志願者,結合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建立,開展“藝”起創城文化進萬家書法主題活動...

  • 龍湖智創生活:蓄力靜候時機

    龍湖智創生活:蓄力靜候時機高質量規模增長在“物管”和“商管”之間端平了水,龍湖智創生活業務涵蓋住宅及其他非商業物業管理服務,和商業運營管理服務...

  • 500年古宅裡,既下山·文鬱堂

    ——《發現徽州建築》濃厚的人文底蘊造就了不朽的徽派建築,既下山·文鬱堂坐落在呈坎鍾英街,酒店主體是兩座明代建築,前身為新安中醫世家及徽州鹽商府邸,距今約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