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何用浮榮絆此身 時代巨匠風采之邵光亭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2-03-05
簡介光亭先生秉承乃師的治學傳統,從不盲目跟風,也不加入任何組織,以其深厚的傳統經學、史學修養,表現出對文化、藝術超凡的洞察力

何須浮名絆此身

編者按:中華文化之所以引人入勝,在於數千年的積累。現代人心浮燥,凡事皆欲速成,不識“欲速不達”之理。以書畫藝術來說,能者可謂多矣。《北史·文苑列傳序》曰:“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就中工詩詞、曉聲律、通文翰者則萬無一人也。前人有云:人之無品,其藝無法。千百年來書藝、畫藝、文藝,無不以品立足。不入正路、不循法度、不重賞鑑,不以前賢之法而法之、而繩之,雖得之,必失之。所謂十載磨一劍,浮薄者不可與言。傳薪火於末法,繼絕學於澆漓,品立而法生,法備而傳世,乃治學治藝之必然也。邵光亭先生寒窗苦學二十載,雖困厄之中孜孜不倦於道,不事應酬,不慕榮利,胸中五車之墨寬於經史,博聞強記,詩文、經史、書法、繪畫,趣向不群,精拔絢爛,一人而已。由於邵光亭先生一向淡泊自守,默默耕耘,不隨時趨,堅持獨立的研究與創作道路,他的學術成就與藝術造詣雖為學界激賞,卻少為大眾所知。今編者有幸蒙邵先生俯允,將先生的作品介紹給大家,以餉廣大讀者。

人有美質而後可以文飾,不然則百病叢生。治學的目的在於強其氣質,正其儀容,增其華表,然後究天人之際,以察時變。能臨緩急不向炎涼,乃問學向道所必知必從,人追求真理,目的絕非財富名利、酒池肉林,而為行屍走肉,與獸禽為伍。而是為了握天地之機宜,審時度勢闡微發幽,褒揚往聖先賢之道,輔助家國,造福群人。退而書畫娛興,琴劍優遊,不辜負生命的價值。當今文藝事業之所以“有高原無高峰”,根源就在於割裂了傳統,無文野之別,無良莠之判。多少人爭利棄義,為一己之私,奸宄叢生,坑害互陷。寄意苦學者,懸錐刺骨,不避寒暑,面壁造文,卻不得不為維持基本的生計而掙扎。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歷數千年而沒有斷絕,在當代卻遇到復興的重大問題,根本原因就在於浮躁的社會風氣。“娛樂至死”的趨勢愈演愈烈,人人只知吃喝玩樂,溫水中的青蛙,逐漸麻痺而昏斃。表面看來社會價值觀漸趨多元,實則只是以物質論英雄的一元。有人說:現在最不缺的是學問。如此怪論,令人茫然而愴然。道德文章,聖賢之言,說說容易,但要身體力行,又何其難!

文藝是人類抒發情感的載體,最忌假情假義。筆下所言即心中所想,筆下所畫皆吾心聲,不虛偽,不矯飾,誠實懇切才好感動受眾。文藝之道,首先是為了修養自己,化育觀眾,藝術家當為性情之人,不能作冷血動物。凡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者,為一已而損萬眾者,皆成不了藝術家。書法繪畫講究字摹古人,畫臨前輩,必須有一個繼承的過程。否則上手就是胡塗亂抹,又怎能稱得上是藝術。臨古,是學習前人之法,接受前人之法,這是一切藝術創作的必經之路。現在有多少人是盲者夜行,視古法為垃圾,有些理論似是而非,忽悠之談誤人不淺。閎古鑑今,無論東方西方,真正的文化思想者及藝術家必須具有一定的自由思想與獨立的學術人格。筆者一直低眉有些所謂的文化精英,貌似是為使命而吶喊,實則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牌坊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立的,立牌坊在過去是為表彰功勳、德政、科第及忠孝節義所立的標誌性建築物。凡例可鑑:有獨立人格的文化人,從不涉足兩腳佔有的騎牆禁區。筆者提倡“自由文化精神”,作為學者或者藝術家的使命擔當,不是迎合,而是要引領時代風氣。

邵光亭先生對自已作品的“形似”要求,從來不是字面上一般意義的“形似”,而是境界的提升。創作必須考慮深層次的“形似”,最終達到“似與不似”之間,將水墨法度的筆墨哲學上升到“禪空”境界。光亭先生心靜如淵,心平如水,觀其近十年的作品,可見其以宗德為第一,立身為務,一心只為藝術創作與學術探索,不雜旁務,故能筆端一股輕清之氣,淡淡流出,毫無張狂燥妄之弊。網羅天地氣機,收萬里於毫末。光亭先生天資高厚,家有蔭庇,蓄德儲文,故能書文縱橫,睥睨凡品,腹藏萬卷,立筆萬言於一揮之間。自幼好學,雖困居鄉野,不思凡塵。厚積薄發,環視今日之碌碌做牛馬走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先生潛心向學,埋頭讀書,不耽名利,不唱高調,這正是他書法超邁,畫道精進的原因所在。他的簡筆枯墨山水能攝古人神貌,驅明清人幹筆皴擦之法而抒已意,今則不多見矣。反觀那些看上去洋洋灑灑搶天呼地,撲面而來之墨豬;或到處張揚,非大師即大家的自我標榜,實令人作三日嘔。筆者曾親見某著名學府,某君當眾作二丈巨幅焦墨山水,只見一片黑焦,用去幾斤墨汁,卻看不出畫的是什麼,觀者無不掩口蹙眉不知作何云爾。學問之路,如玄奘取經,須多少磨難,才能成就正果。而今竟成了玩物戲虐,撒潑打滾以求痛快,這到底是文藝創新還是時代的悲哀呢?由此觀之,光亭先生能於寂寥參悟中寓存清興梅鶴之思,實在難能可貴。

先生之修為、品第日上,且藝術操守、成就亦大精進,能識人所不識,見人所不能見。時至今日,還有誰在談道德,談學問呢?二三子相聚無非妄評古人,或謾罵異己,或哄飲酒樓,醉臥柳間,相與誇示以為風雅,不知者以為竹林之聚,流觴之集,其實縻費公款在次,毀己傷群,敗壞文名,墮落風氣為烈。在這樣的時代風氣中,光亭先生能不墮惡道,埋首讀書,以筆墨青燈為伴,實堪與松竹為喻而不過也。孔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小人所為不同,究其所以分,在公私之際,毫釐之差。君子出於公心,小人囿於私利。出於公心所以能胸懷寬廣,納百川而歸於海,不搞拉幫結派。出於私利必然心胸狹窄,結黨營私以排除異己。君子小人,周比群黨不同。雖然說起來如晝夜一樣分明,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總是霧晨黃昏,難以識別清楚。我們要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細心觀察,提高識別能力,以免上當受騙。

中國人自古以來尤重名節,每以往聖前賢為楷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光亭先生秉承乃師的治學傳統,從不盲目跟風,也不加入任何組織,以其深厚的傳統經學、史學修養,表現出對文化、藝術超凡的洞察力。其言辭雅訓,如暑中之清風,山中之清泉。今日學人,多急於功利,為身為己,不能俯心於書桌,沉浸於求理。光亭先生孜孜治學,探求學問,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端正風氣,高標清雋之氣質海內寥寥。中國畫拒絕世故和心機,有的只是“被愉悅的心情”。觀光亭先生山水筆墨,上追宋元諸家,年少即得正傳,不偏古道,又閤家法,得益自悟,落紙即脫俗超卓。

中國書法繪畫,不是短期內能掌握的,非有幾十年的磨練不成。這還是技術方法層面,不算治學讀書的“詩外工夫”。現在的問題是:儘管竭力呼籲迴歸傳統,卻很少有人清楚傳統究竟是什麼。很多人並不瞭解箇中艱難,只希望儘快成名,賣畫餬口謀生,把藝術等同於一般意義的工匠製作。於是千方百計抵斥傳統,改變傳統,開闢邪門歪道,以圖矇混人眼,混洧思想,兜售自己。時代呼喚優秀作品,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藝術家,謹嚴務實,勇攀高峰,為民族文化復興貢獻更多的力量。

附:邵光亭先生作品欣賞

何用浮榮絆此身 時代巨匠風采之邵光亭

何用浮榮絆此身 時代巨匠風采之邵光亭

何用浮榮絆此身 時代巨匠風采之邵光亭

何用浮榮絆此身 時代巨匠風采之邵光亭

何用浮榮絆此身 時代巨匠風采之邵光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