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由 斜陽史話 發表于 人文2022-03-05
簡介可惜的是,華佗的《青囊書》卻沒有流傳下來,中國醫學就此所損失的東西太多了,許多東西只能是一些千古之謎了

夜光之璧不可以餔出自哪裡

中國是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這不但表現在時間的跨度長,而且表現在內涵的豐富多彩。從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歷史遺留物品和由典籍記載流傳下來的事件中,我們都可強烈地感覺到這種文化內涵的震撼力。

一、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和最珍貴的一塊寶玉石。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塊玉石能珍貴到與它相提並論。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它在黑暗處,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可見確有它的珍奇、稀罕性。和氏璧和由它製成的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斷斷續續流傳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當時石敬塘引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也不見了蹤影。從那時以後的各朝各代,都是當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璽,再也沒有能得到歷朝歷代都認可的真正的“傳國玉璽”了。這個損失之重,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來說是多麼的巨大,誰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來。而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恐怕真的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二、阿房宮的損毀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是歷史記載當中最為雄偉的宮殿建築了。無論是前三代還是後來直到清末的兩千多年間,再也沒有任何古代的建築可以和阿房宮相比較高低了。因此建築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即阿房宮。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唐代詩人杜牧把阿房宮的誕生與六國的覆滅直接聯絡起來,可見在秦覆滅一千多年後的唐代,阿房宮之雄偉大氣的形象還深深影響著那時的人們。借杜牧的《阿房宮賦》流傳於千年後的今朝,至今仍令人想入非非。

但阿房宮這座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它與現在遺留下來的古建築之間有些什麼傳承關係?是否有些當時建築時奇巧的工藝沒能流傳下來?這些看來都將是千古之謎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房宮能夠留存到現在,她一定比印度的泰姬陵、法國的盧浮宮要壯觀得多!從秦始皇陵墓陪葬的車馬坑裡出土的銅車馬上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工藝是遠遠超乎我們想像的!而如果阿房宮能存留到現在,對我國建築技術和工藝將有多麼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三、華佗《青囊書》的焚燬

華佗行醫在東漢末年,是中國最早能實施外科手術的醫生。他一生的傳奇醫術令歷代國人歎服。單是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事蹟就被寫入了正史、改編為各種戲劇,廣為流傳在民間。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當華佗打算給曹操開啟腦殼引出“風涎”,根治他的偏頭痛病的時候,曹操卻誤以為華佗將要害他,將其關入大牢。華佗自料逃不出曹操的手心,在牢裡把自己的平生所學寫成《青囊書》,打算流傳下去造福人類。後他將《青囊書》交給看押自己的吳押獄,想叫他繼承自己的醫技。但後面也有說被其不小心燒燬,也有就是怕和華佗一樣結局最終沒有繼承。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但不論哪種說法,《青囊書》是就此消失了。《黃帝內經》流傳下來,使得中醫理論得以確立;《傷寒論》流傳下來,使得張仲景“醫聖”的地位得以確立;《本草綱目》流傳下來,使得李時珍“藥聖”的名頭世界傳送。可惜的是,華佗的《青囊書》卻沒有流傳下來,中國醫學就此所損失的東西太多了,許多東西只能是一些千古之謎了。

四、《蘭亭集序》的失蹤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東晉時期的書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夠撼動。他傳頌千古的最佳書法作品就是《蘭亭集序》,這是任何對中國書法有起碼瞭解的人都熟知的事情了。

有關《蘭亭集序》的故事也在歷史上廣為流傳,最為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就是:唐太宗派蕭翼到辯才和尚那裡騙取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蘭亭集序》後,把他一直帶在身邊,並留下了遺囑:死後用這一絕世珍品殉葬。後世史書也有記載。

當年,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繭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當時就名滿天下、惹人追捧了。而唐太宗酷愛書法,是唐代頗有建樹的書法家、收藏家和書法理論家,一生致力於收藏王羲之的書法真品,據說先後共得到兩千二百餘件。

五、“靖康之恥”損失的文化瑰寶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宋朝的江山大部分毀在宋徽宗手裡,這是歷史的定論。宋徽宗有才,但宋徽宗理政昏庸,喜歡聽奉承話,生活奢侈,身邊沒有忠臣,國家大事亂如一團麻。後人說,宋徽宗“創造了一種書體,失掉了一個江山”。這真是中國歷史上代價最大的一個諷刺。

靖康二年,金兵攻陷汴京,上自徽、欽二帝,下至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國,北宋就此滅亡。宋宮中所有的寶貝、書籍、古器、各州府地圖,等全部被金人席捲一空。金軍除了索取金銀絹帛之外,又搶去皇帝玉璽、把能搶的全部都略知一控,最後連皇氏子孫,御醫等也不放過,全部押送金營。據說,宋徽宗當時聽到金銀財寶等被擄掠的訊息毫不在乎,等聽到他精心收藏的皇家藏書、藏畫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幾聲。

六《連山》

目前中國學術界普遍的認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傳下來的,後來由周文王演繹為八八六十四卦,並由孔子補寫了“十翼”,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據伏羲的一張八卦圖就能演繹出那麼詳盡而具體的卦辭、爻辭,並能無中生有地把陰陽不同的三爻相疊加而形成六個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學說一下子就有了幾何級數的增長。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那麼他是否借鑑了前人的經驗和提示了呢?其實有不少古書記載:在《周易》出現之前,在文字產生之前的時候,夏、商二代就已經有各自的《易經》了。漢代以後的人們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時候,把夏代的易經稱為《連山易》,把商代的易經稱為《歸藏易》。而我們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於周代的易經。與《周易》明顯不同,“連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會為系統的:“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八象組成,艮卦為首,雲氣皆出於山。以山為主,崇山為君,伏山為臣,列山為民,兼山為物,潛山為陰,連山為陽,藏山為兵,疊山為象。據記載:《連山易》有八萬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僅有一些卦名,幾個爻名和卦爻辭,象辭,及五十二條諸家論文。

七、大禹鑄九鼎

秦漢以後民間就廣泛流傳禹鑄九鼎傳於商周的故事。大禹治水不僅使九州恢復了生機,而且加強了各地的聯絡。九鼎就是由九州的貢金所鑄,所以可引申為國家統一的象徵。它遭聖則興,亂世淪伏,因此不僅是統一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還是盛世的象徵。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遺憾,讓無數炎黃子孫為之心痛不已!

夏亡,成湯把九鼎移至商邑,又為殷鎮國重器。殷亡,九鼎為周所得,周武王又遷至洛邑。陳於西周鎬京。周公制禮作樂,創列鼎制度,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是也。鼎於是成為權利的象徵。“問鼎”成為爭奪天下權利的表現。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掠取九鼎時傳說九鼎突遇風浪沉沒於泗水,秦始皇曾派人多次打撈,始終沒能得手。

記載著中華民族統一歷史的九鼎就此失去了下落。自夏禹鑄九鼎,作為傳國之寶,這九鼎就成為權利和國家的根基和象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