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曹操的詩:容納天地的氣魄

由 千成葫蘆 發表于 人文2022-02-27
簡介綜上,曹操的詩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容納天地的氣魄,有如此的雄才大略、深謀遠慮,恰恰印證了《三國志》對曹操的評價語: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曹操真的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凡的人物、超絕一世的豪傑啊)

超絕非凡出處是什麼意思

無論是歷史真實形象,還是文學形象、民間形象,人們看待曹操的形象時,總是不可否認的是:曹操創立了盛極一時的霸業,確實是有著大事業、大格局。

曹操的事業、格局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裡,是極為耀眼的。作為曹魏政權的奠基者,曹操畢其終生精力締造魏武霸業,可以說是“三分天下,而有其一”。曹魏政權與孫吳政權、蜀漢政權之間,鼎足而立、畫疆對峙、分庭抗禮,上演了一段段風起雲湧而又波瀾壯闊的歷史,至今還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正是這種大事業、大格局,造就了曹操的大氣魄。如同曹操詩云:“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出自曹操《短歌行·其二》)。”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春秋時期,齊桓公為“五霸”之首,九次(也有說法是多次)會合天下各路諸侯,匡正天下、功標青史;看今朝旖旎風光秀:東漢末年,曹操乘亂而起,南征北戰、東伐西討,蕩平多路諸侯,成就一代霸業。

曹操的詩:容納天地的氣魄

舉例說明:公元207年,曹操已經徹底消滅了袁紹家族為首的軍事集團,並且征伐烏桓得勝而歸,不禁意氣風發、豪氣干雲,詩曰:“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出自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此詩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實有吞吐日月、容納天地之氣魄:東行途中,登上碣石山,來觀賞滄海。海水浩浩蕩蕩,山島竦立其上。樹木、草葉茂盛繁多。蕭瑟的秋風颯颯吹來,海中波濤滾滾。太陽和月亮的執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無邊的海中迴圈往復。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遼闊無際的海中噴薄而出。我興奮到了極點!寫下這首詩歌來表達志向。

再看曹操的其他詩作,也能反應出他的開闊眼界、博大胸襟:“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出自曹操《氣出唱·其一》)”;“駕虹霓,乘赤雲,登彼九疑歷雲門(出自曹操《陌上桑》)”。這兩句的意思分別是:駕馭著六條飛龍,乘著風兒行進,行遍那八方四海;駕著五彩繽紛的彩虹,乘著紅色雲彩,絢爛多彩、雲蒸霞蔚,經過玉門關,登上九嶷山。曹操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奇偉瑰麗的構思,在詩句中展露無遺,這不正是“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沒有那地老天荒,只有那無盡遠方”的寫照嗎?

曹操的斐然文采、雄豪筆法不僅僅體現在他的理想層面,還有他的現實精神。比如大家口耳相傳的著名詩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出自曹操《短歌行·其一》)”,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詩人的大手筆、大意境:大山永遠不會嫌高,大海也永遠不會嫌深,只有像周公那樣以誠心對待天下賢能之人,天下人才會擁戴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夠擁有天下。我們能推想到:周朝時期,周公是“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每當有賢才高士來拜訪投奔,人數眾多、絡繹不絕,周公一次洗浴就要三次(或多次)握著正在洗的頭髮去會見,一頓用餐就要三次(或多次)吐出正在吃的飯菜去會談。這難道不是求賢若渴,以至於人才濟濟、共謀大事嗎?有此識才之明、容才之量、用才之道,何愁大事不成、天下不寧?曹操以周公為榜樣來求取人才,連番頒佈《求賢令》,長期堅持唯才是舉、招賢納士,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最終秣馬厲兵、眾志成城。

綜上,曹操的詩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容納天地的氣魄,有如此的雄才大略、深謀遠慮,恰恰印證了《三國志》對曹操的評價語: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曹操真的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凡的人物、超絕一世的豪傑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