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由 時政早聞 發表于 人文2022-02-21
簡介少時即追摹秦漢印作,後直接取法鄧石如,得其神髓,又綜合自己的學識,發展完善了 “鄧派”篆刻藝術,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奇山異水的篆體怎麼寫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釋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區域性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清 吳熙載 篆書《 與朱元思書》

吳熙載(讓之)(1799-1870)原名廷颺,字熙載,後以字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徵(今江蘇揚州)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書畫,尤精篆刻。少時即追摹秦漢印作,後直接取法鄧石如,得其神髓,又綜合自己的學識,發展完善了 “鄧派”篆刻藝術,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吳昌碩有評曰:“讓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於秦漢印璽探討極深,故刀法圓轉,無纖曼之氣,氣象駿邁,質而不滯。餘嘗語人:“學完白不若取徑於讓翁。”吳讓之印作頗能領悟鄧石如的“印從書出”的道理,運刀如筆,迅疾圓轉,痛快淋漓,率直瀟灑,方中寓圓,剛柔相濟。其體勢勁健,婀娜多姿,盡展自家篆書委婉流暢的風采,無論朱文白文均功夫精熟,得心應手,技術上已如庖丁解牛。讓翁在繼承鄧完白的基礎上有所建立,特別是那種輕鬆淡蕩的韻味,直達書印合一的神境。吳缶老贊曰:“ 風韻之古雋者不可度,蓋有守而不泥其跡,能自放而不逾其矩。 ”

他一生清貧,著有《通鑑地理今釋稿》。吳熙載工四體書。篆書和隸書學鄧石如,行書和楷書取法包世臣。書法功力雖深,但因受鄧石如和包世臣的書風束縛太深,未能創造自己的風格。亦善畫。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和篆書,篆刻得鄧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漢印。晚年運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習氣充滿印壇的當時,將皖派中的鄧派推向新的境界,對清末印壇的影響很大。

聯絡我們

1

2

3

4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