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人文2022-02-20
簡介我們為什麼會痴迷這個人

破除迷什麼

1。

戀愛中的苦——痴迷一個得不到的人

有的未婚女性來訪者在諮詢中,會和我談到她們痴迷某一個異性的心理困擾。

為什麼用“痴迷”這個詞呢?

因為她們會深深為之著迷,對其充滿了愛意與仰慕,會不停地圍著對方轉,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每天檢視對方的朋友圈和微博完全停不下來。如果對方讓自己做什麼事情,哪怕是不合理的請求,她們都會答應,她們在關係中容易遭遇不公平的對待,而痴迷的對方常常並不在意她們,不喜歡她們,甚至會虐待她們。

我遇到一位女士因為痴迷同單位的一位有女朋友的男士,一直在當對方的情緒垃圾桶而倍感痛苦。

這位男生時不時地會和她傾訴和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和女朋友吵架了,工作壓力大,對領導感到不滿等,甚至還讓她義務幫助自己完成收集資料,整理表格的工作,幫自己的女朋友挑選鮮花和禮物。

其實,她深知這位男士不會和現女友分手,選擇和她一起,他們之間根本沒有可能,但是她就是無法停止自己的痴迷。

一方面她因為自己一直在當對方的情緒垃圾桶,被利用、被不公正對待而痛苦,另一方面她又安慰自己,覺得可以這樣遠遠地看著對方,陪伴對方,被對方需要也很好,因為她沒法想象沒有他的生活。

總之,就是虐心又欲罷不能。

這種對他人的痴迷是不健康的,因為它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損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2。

“我在你身上看見了理想的自己”

那破解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呢?

不是告訴自己,我不要痴迷這個人,我要離開他。

因為這個方法是沒有用的,相反,而是要好好弄清楚我到底痴迷這個人身上的什麼東西。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在莎士比亞的經典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但壓迫並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

所謂“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當出現干擾或者阻礙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他們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同樣的,你告訴自己不要痴迷他,讓自己忘記喜歡他的這件事,你身邊的朋友、家人也告訴你不要痴迷對方,你可能就越容易痴迷對方而無法自拔。

心理諮詢師則會告訴你,好好去靠近和審視這個人以及你自身,去看清楚這個人為什麼會對你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把這個問題弄得水落石出,越清楚越有利於你擺脫痴迷。

是他工作能力很強,自信迷人?是他能言善辯,很會表達?是他很幽默,會逗大家開心?還是他身上有淡淡的莫名的憂鬱氣質?

……

弄清楚這些東西之後,去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痴迷這些?

一般來講,我們痴迷的東西可能是我們自身缺乏的,或者是我們希望理想的自己所具備的。所謂的“我愛你”,其實是“我在你身上看見了理想的自己”。

也許是我們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滿意,希望理想的自己也能獨當一面,所以對工作能力強,事業成功的他很佩服?

也許是因為我們內心自卑,缺乏自信,所以對外表自信有魅力的他才會心動?

也許是我們覺得自己笨嘴拙舌,也很想讓自己變得幽默有趣但做不到,所以看到幽默的他就特別仰慕?

也許是這個人和自己父親的氣質很像,但我們和父親的關係疏離,一直想靠近他又無能為力?

我們為什麼會痴迷這個人?當我們對這個問題搞得越清楚的時候,我們就容易獲得一種解脫,感覺到一種放鬆:“哦,原來,我不是痴迷這個人,而是痴迷這個人身上的一些東西,一些品質。”

這樣,我們就可以將這個人和令我們痴迷的東西分開了,不是這個人令我們痴迷,而是他身上展現出的特質令我們痴迷。

這是第一步。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3。

其實,我們喜歡的是一類人,而不是一個人

第二步,就是看看其他人身上有沒有這些同樣令我們痴迷的東西。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喜歡的人,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類人。這類人身上有我們喜歡的特質或者品質。

這是目標和路徑的差別。目標只有一個,但是到達目標的路徑其實可以有很多。別把路徑當目標。

如果去北京是我們的目標,那可以坐高鐵去,可以坐飛機去,也可以坐輪船去。不要認為只有坐飛機才能到北京。

你要記住這一點,一個人不會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她完全有能力愛上其他人。

那些同樣有我們喜歡的特質或品質的其他人中,極可能就有也喜歡我們,與我們合適,可以與我們在一起共度一生的人。

第三步,努力去塑造自己,讓自己身上也擁有令自己痴迷的東西,把自己打造成會令自己心動的女人。

如果你被對方展現出來的自信和強大氣場吸引,那去想一想怎麼讓自己也變得像他一樣自信,有氣場?

你可以學習色彩和服裝搭配,提升自己的外表;你可以多讀書,提升自己對人對事的理解;你還可以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讓自己可以侃侃而談……

當我們將痴迷對方的注意力和能量用在痴迷地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時候,那對他的痴迷自然就會減少很多。

經過努力,當你成為了更渴望更理想的那個自我時,我們就不會因為自身的“缺”而去外面“找補”了。

如果努力還是改變不了自己,就學會接納自己,接納我們不完美的部分,接納我們的有限性,接納我們無法成為那個理想的自己,這樣我們的痴迷也會減少。

總結一下,要想擺脫對一個人的痴迷:

應該讓自己努力痴迷;

不是痴迷這個人本身,而是痴迷對方展現出來的品質;

痴迷有這些品質的一群人;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令自己痴迷的人。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4。

靠得近,看得清,反而不執著

以前我在上心理諮詢培訓課時,老師講過一個有趣的案例。

一個新手老師,是個小夥子,很害怕去給學生上課。因為他害怕自己在講臺上會臉紅。上課時,他總是擔心自己是不是臉紅了,也害怕學生看到自己臉紅。

他去找心理諮詢師,傾訴自己的苦惱。

諮詢師告訴他從現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要努力讓自己臉紅,必須努力保證每次上課都能臉紅。

當這個小夥子在上課時,開始努力讓自己臉紅,結果他就是臉紅不起來,偶爾能臉紅反而覺得自己成功了,很開心。後來,他對上課臉紅不臉紅這件事就完全不在意了。

這就是心理治療中的“悖論處方”。將原本“不要臉紅”的目標巧妙地替換成“努力臉紅”,也消解了對方思維中“臉紅是不好的”這一看法。當“臉紅”被定義為要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成了好事,那“臉紅”本身反而就不會讓一個人不舒服和在意了。

我們的大腦是很奇怪的,你讓自己不要去想一頭長頸鹿,卻恰恰相反,它已經在想長頸鹿了。

對於痴迷某人這件事也是如此,讓自己不要痴迷是無效的,只會加劇自己的痴迷。搞清楚自己痴迷的是這個人身上的哪些品質,然後強化自己對這些品質的欣賞、認可和仰慕,最後讓自己也擁有這些品質,才是走出痴迷的最佳方法。

就像有的人,和初戀分手後,多少年過去了都心心念念著對方,等到哪一天和真人一相聚,多半就會幻滅。“額,怎麼是這個鬼樣子的?”

職業選擇方面也是如此,很多人對於自己沒有機會從事的職業也會陷入痴迷,心心念念,過度理想化,比如有的人做著一份公務員的工作,卻心裡想當演員,想拍電影,那就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想當演員,想拍電影,是真的喜歡演戲、講臺詞?還是覺得當演員可以被人關注,自己渴望被別人關注?亦或者其他的部分?

那這些部分在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工作中有沒有?

有的時候我們痴迷的其實不是某個人某件事本身,而是他們背後的一些東西。

搞清楚自己痴迷的到底是什麼?理解自己為什麼會痴迷?是幫忙我們走出痴迷的關鍵。

霧裡看花,因為看不清楚,反而越想得到花。撥開雲霧,好好欣賞和審視了這朵花,反而對得到花這件事不執著了。這是人性的規律。

本文選自我的新書《認識你真好》,有部分增改

注:圖片來自電影《人間中毒》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原標題:《破除痴迷的最佳方法,不是遠離痴迷,而是靠近自己的痴迷》

推薦文章

  • 老媽炸油條,不放明礬不用發麵,只需加點它,油條蓬鬆酥脆不油膩

    外面賣的油條很多人都不放心,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外面買的油條,用的油是重複使用過的,有時候他們一鍋油用了10天半月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有很多人吃油條在家裡做,老媽在家裡就非常喜歡吃炸油條,每次炸了油條我都能吃好幾個,我們來看一下老媽炸油條的方法吧...

  • 剛生娃就吃冰、外出的外國人,不會得“月子病”,不是體質原因

    不過任性如我,坐月子時面對我媽的種種嘮叨,提出了靈魂拷問“人家外國人也沒坐月子的習慣,而且剛出產房醫生就會用冰塊陣痛,還會給冰可樂,他們怎麼沒有月子病...

  • 數字化改革為作業控時長減重複

    個性化作業系統的使用切實達到了控時長、減重複的目的,學校教師也基於系統邁出了作業數字化改革首步,今後還要不斷探索,融入自己的思考與有效要素,讓作業改革照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即讓好的學生更好、中等學生變優、學困生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