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由 戰爭事典 發表于 人文2022-02-18
簡介德國軍隊的兵力補充和訓練過程是分開進行的,德軍更注重的是教育,至少認為教育與訓練是同等重要的

破巢餘卵是指什麼

著:羅伯特·S。 拉什

譯:董旻傑 徐曉楚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上圖)對這些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來說,除了被歷史車輪碾碎,似乎也做不了什麼

胡貝特·格斯出生於1926年9月28日。1943年秋,年僅16歲的他加入了帝國勞工組織,開始了為期6個月的義務勞動。

最初的10個星期主要用於訓練,內容包括使用配發的鐵鏟、體育運動、步槍射擊和準軍事訓練,在那裡小夥子們學會了“迅速臥倒”。

只要無人受傷,空襲有時候反倒很受小夥子們的歡迎,因為這樣操練就可以中止了。在剩下的時間裡,格斯負責所有辦公室裡的記錄工作。

1944年5月,在帝國勞工組織的義務勞動期限已到,格斯回到家裡等待安排。沒過多久,格斯就收到了入伍通知,要他到帕德博恩的訓練營報到。

格斯在帕德博恩被反坦克炮兵選中,部隊組建完畢後他所在的連隊就向西面位於亞琛的訓練區域開拔。在那兒,除了正常的訓練之外,新兵還要協助修復被空襲炸斷的鐵路。

格斯和反坦克連的其他炮兵,主要用已被淘汰的Pak 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進行訓練,還有肩扛式“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和“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上圖)胡貝特·格斯,他幸運地活到了戰後

臨近訓練結束的時候,他們已能夠熟練使用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了。雖然訓練期間的公路行軍非常艱苦,但年僅17歲的格斯還是憑藉堅強的意志挺了過來。

8月17日,格斯和他的反坦克連攜帶著所有裝備進行了一次40千米的公路行軍,抵達了迪倫東北部的訓練場,3天之後他們的訓練結束了。

雖然許多人都得到了探親假,但格斯由於要參加軍官訓練課程的測試而沒能回家,在 8 月的最後幾天裡他看到似乎無窮無盡的軍用車隊透過亞琛回到萊茵河畔。

9月3日,格斯與大約20名戰友朝著荷蘭行軍,而此時美軍正朝著德國推進。

這些年輕人心中並非無所畏懼,然而他們同樣富有勇氣,也許是因為他們還年輕,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為了祖國竭盡全力”的思想。

隨後,格斯被編入第275步兵師第275燧發槍兵營2連當傳令兵,11月29日他在許特根森林某處教堂的地下室裡被美軍俘虜。

胡貝特·格斯的經歷非常具有代表性,他是眾多戰爭中的德國青年的縮影。德軍中的這些年輕人在納粹的統治中度過了自己的成長歲月,直到1944年還相信元首並認為德國將會獲得最終勝利。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上圖)1938年,希特勒青年團正在焚書

1934 年,德國開始重整軍備,要求在一年內將陸軍師的數量增加1倍,而且1935年3 月希特勒還頒佈了重新修訂後的義務兵役法,以填補這些新成立的部隊。

1939—1945年,大多數身體健康的德國成年男性都進入國防軍服役。在此期間,年齡較大的男性訓練8周後返回了原先的平民工作崗位。

每年秋天徵召入伍計程車兵,最初的服役時間是一年,到1936年延長至2年。德國士兵的徵召是按照年齡組進行的,也就是說徵召所有在同一年出生的男子。

德國當時的勞工法規要求學生離校後到勞動局報到,等待分配工作。1936—1941年,畢業於三類學校的德國男性青年共有3101408人。

德國的潛在兵員還有那些在1936年以前畢業的青年,他們此時大都已加入了勞動大軍。1939年時德國的3940萬從業人員中,有1120萬人於1939—1944年間被徵召入伍。

德軍的徵兵年齡底線逐年降低,從1939年的21歲降到了1943年年初的17歲,到1945年3月更是低到了只要滿16歲就要入伍。

可以這麼認為,德國陸軍中的新兵並非毫無軍事經驗的新人。大部分新兵入伍前事實上都已經在納粹黨建立的準軍事機構中接受過軍事訓練。

年齡較小的一代人,都加入過希特勒青年團和帝國勞工組織(RAD)等團體,年紀稍長的則加入過沖鋒隊(SA)。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上圖)帝國勞工組織海報,工人和技術人員精誠團結,軍隊為他們背書

根據帝國青年義務服役制的規定,10—18歲的男孩要加入希特勒青年團或少年隊(Jungvolk)。希特勒青年團每週3天的集訓中有2天專門進行體能訓練,包括投擲手榴彈,練習使用輕武器和佇列操練。

從1942年開始,為了彌補預備軍訓練遭受的壓縮,國防軍在希特勒青年團中推行了一套正式的準軍事訓練方案。1944年,有63萬名男孩在希特勒青年團接受了入伍前軍訓。

每個德國人都要到帝國勞工組織參加為期6個月的義務勞動。帝國勞工組織的徵集令與國防軍的徵召令同時發出。負責登記的官員隨時掌握著所有帝勞工組織成員的工作情況,義務勞動一結束就會通知軍方,然後他們就要去當兵了。

隨著戰爭的持續,德軍的兵力逐漸變得緊張,衝鋒隊作為納粹黨最龐大的準軍事武裝,開始訓練18—65歲、未曾入伍或早已退役的德國人。其中包括那些暫緩徵召的人、工廠工人,以及離開了希特勒青年團卻未加入國防軍的青少年。

德國軍隊的兵力補充和訓練過程是分開進行的,德軍更注重的是教育,至少認為教育與訓練是同等重要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上圖)宣誓效忠元首

訓練涉及實踐、經驗和技術,而教育還注重整體的人格培養,這在大戰前的國防軍中是重點工作。

戰爭期間,隨著德軍野戰兵力的不斷消耗,對兵力的需求日益緊迫,這使得補充兵力的訓練時間逐漸減少。

新兵的訓練時間從之前的12~16周縮短到了8~12周,而且取消了諸兵種合同演練。在某些情況下,新兵的基礎訓練經常只進行4~5周,還總是由於空襲而中斷。

1944年 1月,德軍又在已超負荷的新兵訓練日程安排中,增加了3~5個小時的政治思想灌輸。

完成訓練後的新兵,能夠在其他老兵的協助下執行單項簡單任務。預備軍領導層並不指望完成這些簡化訓練的新兵能勝任各項職務。

1943年年底和1944年年初,德軍在營級(含)以上部隊中設立了“國家社會主義督導員”(NSFO),對士兵實施必要的政治思想灌輸,以克服德國在兵力與資源上的劣勢。

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方面是,這個國家對逃兵或犯有危害國家罪行之人的懲罰極為嚴酷。軍事司法體系協助指揮官維持軍隊的秩序和紀律,從而保證指揮官能夠命令部下踏上九死一生的戰場,並且知道他們一定會去。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上圖)德國國防軍的軍事法庭

許多軍官、民族主義者和納粹分子認為,1917—1918年間,軍事司法體系未能維護指揮官的權威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的信念在戰壕中消失了。

當時,只有33%的死刑判決得以執行,其餘的人則獲得減刑,改判為遠離戰爭的長期監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德國軍事刑法中加入了一些新的法條,很大程度上加強了軍隊指揮官的紀律懲戒權,同時也削弱了士兵的申訴權。

新法條中最嚴厲的一條是“口袋罪” ——“破壞戰爭動員罪”(Wehrkraftzersetzung)。暗中破壞戰爭動員工作或散播失敗情緒蠱惑軍心的人,將會被判處死刑。

軍事法庭把逃跑納入了“破壞戰爭動員罪”,並認為這種行為是對他們的戰友和帝國元首的褻瀆,一經判決即刻執行死刑。

起初,處罰的最終仲裁者是德國元首和各軍種司令。可是隨著大戰的進行,不惜一切代價維持軍紀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一些級別較低的指揮官也被授權批准死刑。

逃跑或投降的行為不僅涉及自己,還會牽連家人。很多部隊的訓令都威脅說,將會對逃跑或投降者的親屬採取行動,停發他們的配給,讓他們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

另外,還有許多被判有罪的人被送進了懲戒營,如果他們僥倖活過了戰爭(且納粹政權沒有垮臺的話),戰後他們仍將繼續服刑。

也許在任何時候一個人的性命都不完全是他自己的,但這些戰爭中的德國青年在國家、民族與命運面前顯得格外渺小與無能為力。

本文節選自《血霧之森:煉獄般的許特根,美軍不忍回顧的噩夢》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戰爭中的德國青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