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我安慰理解別人,卻無人理解我,為什麼人際交流會如此不公平?

由 明淙正念冥想 發表于 人文2021-05-29
簡介您能夠傾聽他人的苦惱接納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共情他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很稀有的“特別能力”,您不妨看看身邊的朋友,有幾個人有這樣的能力呢

少因少慰是什麼意

我安慰理解別人,卻無人理解我,為什麼人際交流會如此不公平?

讀者的來信

明淙老師:

老師您好,我有個人際交往的小困惑想諮詢您。

我是個同理心很強的人,每當朋友有困惑或者遇到困難時,我都會特別真誠的傾聽他們安慰他們。可是我發現,當我有困惑的時候或者有很簡單的需求的時候,朋友會敷衍我或者不能理解我。

我覺得自己受到了忽視,很難受。

我不知道是我太敏感了還是朋友的問題?我該怎麼做?我有時會故意忽視他們一段時間表達我的不滿,以此改善這種情況,但理智覺得這種是冷暴力 不能總是靠冷暴力解決問題。

可是別人為什麼不能像我理解他們一樣理解我呢?

我實在是覺得不公平。

您的粉絲

明淙的回信

這位粉絲:

你好。

你的困惑我已經收到了。

這件事中,你對過去失意的朋友們付出了情感和陪伴,想從朋友那裡獲得同樣的情感和陪伴,受到了挫折肯定會覺得難過的。

就像我們天天去銀行存錢,存錢的目的是有一天我們需要的時候能夠取出來用上,但真當有一天需要用錢的時候,銀行說不行你不能取,那麼我們就會很憤怒。

這是正常的。

這個事情呢,如果把我們人和人之間的相互幫助和支援看成一個“情感賬戶”,那麼“存錢”和“取錢”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會對我們自身產生特別大的損耗。

因為每個人對“存錢”和“取錢”的理解不同,你認為你所給予的、“存下的”,並不一定會100%如你想象的那樣被對方感知和接納,被認同為是“存款”。

同樣你索求的,也不會100%被對方感知和給予,認為是“取款”。

所以站在各自的角度上,人人都會覺得是自己吃虧了,所以並不一定是你遇到了白眼狼,而是大家沒有理解到你的“取款需求”。

所以你看這個問題呢,我們自己內心其實是把自己放在“施予者”這個位置上的,而“施予者”這個心理形象呢,它其實是個禍害。

我們“施予”對方時,總會期待對方的回報,若對方沒有回報,就會憤怒失望。

但實際上,施予對應的“回報”到底應該是什麼呢?是和我們所付出的同等的東西嗎?

其實不是的。

“施予者”在發心做好事,對方表達自我感激的時候,施予者內心會湧起巨大的喜悅和價值感。

而這種巨大的喜悅和價值感,其實就已經是我們所得的報償了。

這個時候,收支就已經兩清了。

感受到快樂,我們就及時從這個心理位置上退出來,該是什麼就是什麼。朋友同學,僱主員工,是朋友,家人,夫妻,母子……在心理上變回是完全平等的位置。

不這樣做的話,後面是會有反彈和傷害的。

這就是大部分人罵別人白眼狼的情況,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說“挾恩圖報”這個話的原因。

施恩不圖報,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可卻是一件能讓我們放下執念的事。

還是像之前說的,若我們發心做好事時感到自己的內心有個聲音在說“我希望得到回報”,那不如我們先擱置一下不去做,而是去關注我們自己的心情,首先照顧好我們自己。

愛人先愛己。

希望你幸福的明淙

卡魯醬想對你說

傾聽他人的心聲,接納他人的情緒。

能做到這件事的人本身就是少數,所以我們才常說,學會“傾聽”是一個極為珍貴的能力,需要去學習。

能夠傾聽他人心聲的你非常了不起,得恭喜你,你掌握了一個許多人所沒有的超棒的能力。

若人人都有這樣超棒的能力,心理諮詢這樣的行業也不必存在了是嗎哈哈?

開個玩笑,繼續回到我們的話題。

您能夠傾聽他人的苦惱接納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共情他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很稀有的“特別能力”,您不妨看看身邊的朋友,有幾個人有這樣的能力呢?

正是因為不多,無法得到同等的傾聽理解,所以您才感到苦惱不是嗎?

那麼事情就很清楚了,

您有這樣的特別能力,但別人卻不一定有,或者說大多數人都不一定有。

那別人不能給你同樣的支援的原因也很明白了,因為他們暫時不具備或者說還沒有去學會這樣的能力。

我們也無法強求一個不具備這樣珍貴能力的人去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或許看到這裡,您的共情能力現在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對的,他們的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能理解。”

能夠理解他人,這就是您最大的優點。

下次如果我們遇到困擾需要支援和傾訴,不妨去找那些跟你一樣有這樣“特殊能力”的人群社群,找到一個懂得傾聽的人一個適合傾訴的地方,也是傾訴過程中的要點呢!

- End -

*作者:明淙

*編輯:小助手卡魯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