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由 千凝生活 發表于 人文2022-02-09
簡介直到朱棣決定起兵造反的時候,在北京保衛戰中,朱高熾以不足萬人拖垮了李景隆的五十萬精兵,朱棣才對他有了改觀

老弱婦孺是什麼意思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中國歷史上各種各樣的皇帝很多,但是集世子、皇太子、皇帝三重身份於一身的皇帝卻很少。明仁宗朱高熾就是這麼一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長子,也是一位堪稱傳奇的皇帝。

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朱棣一開始並不喜歡他,而是喜歡自己的弟弟漢王朱高煦,覺得漢王更像自己。

漢王特別擅長騎射和領兵打仗,而朱高熾對排兵佈陣上陣殺敵一竅不通。

朱高熾還是個胖子,走路都不方便,在朱棣的眼中簡直毫無用處。

直到朱棣決定起兵造反的時候,在北京保衛戰中,朱高熾以不足萬人拖垮了李景隆的五十萬精兵,朱棣才對他有了改觀。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明惠帝建文元年,朱允炆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實行削藩。

朱允炆的叔叔們一個個被各種莫須有的理由迫害致死。

朱棣知道遲早會輪到自己。

在建文帝朱允炆的步步緊逼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靖難。經過三年的坎坷南征,朱棣終於擊敗一路上的所有強敵打到了當時的首都南京。攻破南京後,朱棣登基稱帝,是為明成祖。

在艱苦的靖難之戰中,人們把所有的功勞記在朱棣本人的頭上,因為朱高煦常伴朱棣身邊一路征戰,漢王朱高煦也居功至偉,以至於朱棣自己都說

\"世子多疾,汝當自勉之\"

其實換個視角來看,整個靖難戰爭中一直擔負堅守北平城任務的朱高熾,才是整個事件的成敗的關鍵。如果朱高熾丟掉了北京的話,那朱棣和他的所有人員可能就是反向的結局了。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建文元年九月,朱允炆命曹國公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前往山東德州,開始籌劃對朱棣的大本營北京發動全面進攻。

本來這件事應該是輕而易舉的,朱棣也很清楚靠自己王府這點衛兵守北京肯定是守不住的,得找強力外援來和李景隆對抗。

在自己和姚廣孝思慮在三後,他選擇了封地在大寧,和自己一樣擔驚受怕的寧王朱權。

大寧本來是朱元璋為了防守蒙古南下所設立的邊境重鎮,城中都是精兵,同時寧王的營州三護衛就是為了對抗蒙古而生的,有很強的戰鬥力。朱棣想好了一定拿下大寧,和寧王的軍隊。

策略定下來之後,朱棣馬上就直奔大寧,而留守北京的重任則交給了他的長子朱高熾。為了提高拿下大寧的勝算,朱棣帶走了王府和北京城裡所有的精兵,留給朱高熾保衛北京計程車兵帶上老弱病殘也就萬人。

儘管朱棣前去大寧的行動在北京城內是保密的,但畢竟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訊息還是傳到了李景隆軍中。李景隆很快就知曉北京城很空虛,唾手可得。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李景隆即刻帶軍北上將北平城圍困。李景隆兵臨北平城下結寨後,先在北京九個重點城門之外都築起營壘,把北京城圍的水洩不通。

其後又派兵奪取通州,讓朱棣的人無法來救援。最後李景隆在北京城外設立九座大營並親自坐鎮,準備迎擊回援北京的朱棣部隊。

要是換做一個不中用的兒子,早就棄城逃跑或者開門投降了。可是朱高熾沒有,他在城中安撫百姓,穩定軍心,根據李景隆出手而做相應的迴應。史載朱高熾\“

鼓舞激勸,下至婦人小子皆奮效力。\"

十月,李景隆認為時間合適了猛攻前門。這是兩邊的第一次交鋒,李軍上下鬥志昂揚,勢要建立首功。而朱高熾的人也是拼死頑抗,抱著人在城在的心態奮力作戰。

在攻守雙方難捨難分之際,北京城內的老弱婦孺在燕王妃徐氏的號召之下之下登上城樓協助防守。

在北京城內全民皆兵的頑抗之下,李景隆的軍隊終於撤了下來。首戰告捷,這次戰鬥可謂是北平保衛戰中最艱難,也是最拼命的一次戰鬥。

史載當時\”

景隆攻麗正門,幾破。

\“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朱棣稱帝后回憶起此事,依舊對當年為了保衛北京而捨身往死的婦女們身懷感激。史載朱棣

追念靖難之初北京和通州那些主動守城的婦女們,命兵部把她們的名字全部記錄下來逐個賞賜。

在一個月北京軍民不眠不休的殊死頑抗下,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終究沒拿下北京。

當朱棣率軍從大寧趕回,在北京城外遇到李景隆的大軍,朱棣靠著高超的軍事指揮技術,大敗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在內外合力下北京城轉危為安。

如果沒有朱高熾守住北京這一個月,北京被攻陷的話,那迎來朱棣的應該就是滿門抄斬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也許是李景隆太蠢了。畢竟明史裡李景隆就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

朱高熾贏了他也不足為奇,就算是以一萬敵五十萬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那不妨以明朝的兩個其他藩王造反的例子和朱高熾的做個對比,就可以看出這場戰役的難得之處。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明宣宗宣德元年,跟隨過朱棣參加過靖難之役的47歲的漢王朱高煦終於反了。

宣宗朱瞻基十天之後選擇率領大軍御駕親征。很快官軍就抵達朱高煦的老巢山東樂安州。

漢王得知訊息後,開始為防守做準備。

朱高煦並沒有外出求援,而是選擇守在小小的樂安城中。樂安只是山東一個小城,不像當年北平那樣易守難攻。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過靖難戰爭的一代名將,他為何不選擇自己去外面搬救兵,讓自己的兒子守住樂安呢?

朱高煦本來可以自己帶人攻打濟南,因為城中有山東都指揮使靳榮作為內應。要麼學當年的父親攻打南京,一旦拿下南京,漢王就可以直接南方稱帝,至少可以和宣德帝劃江而治。

要麼就是去河南與弟弟趙王朱高燧會合。本來朝廷裡就有人支援漢王,如果他選擇了其中任意一條都不會失敗。畢竟如果他和官軍打的難分難解的話,朝廷這邊此前和漢王交好的武將難免會主動投誠。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然而朱高煦想搬救兵則必須要有人守住樂安,顯然朱高煦對兒子並沒有信心。最終困守樂安的漢王一天之內就被宣德帝活捉。

如果漢王這個例子還不能說明問題的話,再來看一個寧王的例子。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在自己的封地南昌起兵謀反。叛亂當天,叛軍攻下南康府,知府棄城而逃。次日,叛軍攻克九江。

第三天訊息傳到了朝廷,當時的王守仁和吉安知府伍文定一同起兵討伐朱宸濠。

六月底,叛軍打到了安徽安慶。

七月,朱宸濠留下自己的侄兒留守封地南昌,自己率所有主力攻打南京。而王守仁並沒有去南京,而是如同當年的李景隆一樣直撲朱宸濠的老巢南昌。

史載朱宸濠\"初盡選強壯以行,城守皆老弱者。\"然而當時他的侄子和屬下並沒有要固守的想法。

從記載可以看出當時他的侄兒所鎮守的南昌,和當年朱高熾所面臨的局勢大同小異。首先南昌和北京一樣也有很多城門,同樣易守難攻。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可以在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壓力之下,堅守南昌近三個月。說明南昌還是有很強的防禦能力的。

再者寧王去攻打南京,肯定是把家底全部帶上了,南昌城內留下的也就是打不了仗的人。與當年李景隆的精兵相比,王守仁(王陽明)率領的官軍無論是人數還是戰鬥力都遠遠不及。

王守仁軍到達南昌的時候,伍文定二話不說直接就攻城了,結果只是朝城中開了幾炮,以宜昌王為首的守軍就一鬨而散。王守仁等人幾乎兵不血刃就殺進了南昌城中。

而寧王朱宸濠失去了自己的大本營後進退維谷,很快他的叛亂就被平定。最終落了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朱高熾腿腳不好的胖子,卻以1萬老弱婦孺,拒50萬精兵與城外

朱高熾守衛北京,從本身角度來看以不足萬人阻擋五十萬人就已經很強了。再加上寧王和漢王朱高煦的兩次反例,可以得知朱高熾這場戰爭在整個靖難之役甚至起了決定成敗的作用。

假使北京失守,朱棣也會和寧王一樣進退維谷,朱棣的下場會和後來的寧王朱宸濠差不多。基於朱允炆本人的主動削藩,朱棣可能會更慘。

很明顯,朱棣也深知這一點。

這也是為什麼他登基為帝后,沒有立在他身邊鞍前馬後,衝鋒陷陣的漢王朱高煦為太子,而是立了堅守北京的朱高熾為太子。

推薦文章

  • 健康出問題時,尿液或有這7種變化,找出原因,針對性的治療

    健康出問題時,尿液或有這7種變化,找出原因,針對性的治療總而言之,尿液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果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尿液顏色、氣味出現以上變化的,一定要引起警惕,它很可能代謝身體的泌尿系統、腎臟、肝臟等出現了問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積極治療,以免病情加重而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 寒夜圍爐,冬陽高雪落

    事實上,冬天是包容的,更是沉默的,它包容了過去三個季節的瘋狂和驕傲,然後在寒冷中沉默,為來年的暖春而厚積薄發,積蓄力量,在冬天累積厚厚的積雪,然後默默孕育生機,等到來年春天被慢慢融化,撫育生命...

  • 國產車下一個大餅,不該拿消費者的命來畫

    在開啟高速NOA功能後,高精地圖將為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提供道路先驗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