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古代為何稱第一為“魁首”?

由 文史控 發表于 人文2022-02-08
簡介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

大魁天下士是什麼意思

文/令史

“魁首”一詞最早見於東漢荀悅的《漢紀·成帝紀三》,“ 賞所留者,皆其魁首,或故吏善家子失意隨輕俠者。”

對於“魁首”的解釋,一般指“第一”。“首”自不必說,但“魁”何以指第一,就值得我們探討。

“魁”的寓意還得從古代的天文學說起,古人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星宿。

而二十八星宿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古人也最重視北斗七星,它不僅可供人們在夜間辨別方向,還能定季節。

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搖光七星組成。古人在黃河流域常見的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準。而把天樞和天璇連成直線並延長約五倍的距離,便可以找到北極星。

古代為何稱第一為“魁首”?

而北斗七星連起來很像古代舀酒的鬥形,其中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鬥身,古曰“魁”。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有了對天象的解讀,人間自然也有相應的活動。古人多愛書,所以會在立秋時節把家中珍藏的書籍拿出來晾曬,以此作為對書籍的定期保養。

古代為何稱第一為“魁首”?

東漢《四民月令》中就有“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的記載。而七月七日曬書也漸漸被定為“曬書節”。

而隨著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開始演變出各種神話傳說。在神話傳說中,北斗七星之首的天樞又被稱作魁星,是天庭主管文運之神,民間謂“魁星主文事”。

科舉制度產生後,文人士子們無不想透過考試求取功名,所以對魁星推崇備至,而魁星又是於七月七日降生,故將“曬書節”又稱為“魁星節”。

古代為何稱第一為“魁首”?

另外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顆天罡星,每顆天罡星各有一個神,合稱“三十六天罡”;還有七十二顆地煞星,每顆地煞星上也有一個神,合稱“七十二地煞”。

三十六天罡常與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聯合行動,降妖伏魔。而天罡星和地煞星的第一顆星分別為“天魁星”和“地魁星”。

故而古代士子高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而“魁”無疑為第一的寓意,“魁首”自然指第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