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由 靜嫻品史記 發表于 人文2022-02-07
簡介可湘軍裁軍之事對於清朝而言是迫在眉睫之事,慈禧太后為逼迫曾國潘主動裁軍使用了三個計謀

鷦巢蚊睫什麼意思

前言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搖搖欲墜的清朝被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力挽狂瀾,大敗了太天平國。至此往後,曾國潘手握重兵,共有十二萬精英湘軍直屬於曾國潘,只聽其命令列事。待太平軍一經被消滅,兵強馬壯的湘軍就成了清朝的心腹大患。慈禧太后對湘軍的防備日益增加。

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輝煌一時的太平天國宣告滅亡。太平軍滅亡後,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立即成為清朝望而生畏的軍隊。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原因有:

1。曾國藩有十二萬湘軍,而這些湘軍並不接受朝廷的調令,而只聽從曾國藩的指揮,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此時的湘軍若如一把雙刃劍,一旦運用不當,便可直擊清朝要害。

2。部分湘軍紀律較差,殺傷搶劫無惡不作。曾國藩深知朝廷的忌憚,故而他曾多次請示朝堂裁軍之事。但由於軍餉等問題沒有解決,他遲遲未能採取實際行動。

可湘軍裁軍之事對於清朝而言是迫在眉睫之事,慈禧太后為逼迫曾國潘主動裁軍使用了三個計謀。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派遣

湖廣

總督官文出馬

官文是滿洲正白旗人,其乃早年曾任道光帝的藍嶺侍衛,後任荊州將軍、湖廣總督等要職。滿洲貴族出身的官員,向來傲睨萬物,更是不將漢人放於眼中。當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一路升遷,自是嫉妒不已。此時被慈禧太后委以重任,更要絞盡心思謀害曾國潘。官文派人潛入湖南軍營,企圖盜取花名冊,抄寫上百名戰士的姓名,將這些戰士誣陷為叛國賊要把這些戰士帶走,可曾國潘表示要嚴加審訊方能下定論,如若真為他國間諜必將嚴懲不貸。官文也此時虛心假意地勸說曾國潘說:“此事一出必將給湘軍帶來滅頂之災,何不趁裁軍之機將這些將士悄無聲息地除去?”曾國潘並非等閒之輩,官文此言一出曾國潘便知曉其意圖。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派江西巡撫

沈葆楨

出馬

沈葆楨乃一代名臣林則徐的女婿,其曾率對擊敗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一戰成名。可追根求源曾國潘沈葆楨的伯樂,曾國藩賞識沈葆楨的才華,邀請他出山,並推舉其為江西巡撫。可沈葆楨忘恩負義之人,其擔任江西巡撫後曾多次扣押湘軍的軍糧,令曾國潘怒不可遏。

沈葆楨

是如何完成慈禧太后的任務的?

沈葆楨派部下於九江攔截一艘船隻,而這艘船隻乃是曾國潘部下蕭孚泗,蕭孚泗在被封為一等男爵後,因其父親逝世,丁憂攜帶在天京掠劫的金銀珠寶光榮歸鄉,可不料被沈葆楨攔截。蕭孚泗東窗事發不僅使自己陷於險境,還令曾國潘處於枯魚涸轍的處境。沈葆楨狀告道“當初曾國潘攻下天京時上報天京已無錢財可掠,可如今從蕭孚泗的船隻收刮出的大量金銀珠寶從何而來?”沈葆楨令曾國潘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也加重了清朝對曾國潘的防備。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派僧格

沁親王出馬

僧格林沁親王乃蒙古族貴族,深受道光皇帝和咸豐皇帝的器重。更使手握一支蒙古強悍的鐵騎護衛京都一帶的安全。僧格林沁親王出身高貴目無餘子,其連清軍八旗都不放在眼中,更何況是漢人出身的曾國潘。僧格林沁親王不曾想平淡無奇的曾國潘會於他之前將太平天國擊敗,搶其立功之機,故而對曾國潘懷恨於心,時刻想除之後快,故而僧格林沁親王更是想趁此機會借刀殺人。僧格林沁親王假借進剿捻軍之名揮軍南下,對湘軍形成包圍之勢,若湘軍有風吹草動之勢立即對湘軍包圍殲滅。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慈禧太后這三種計謀甚是高明,其效果乃立竿見影,意圖也顯而易見,那便是迫使曾國潘儘快進行裁軍,解除威脅清朝的隱患。慈禧太后恩威並施,其在實施這三種計謀時,也使用懷柔政策,其並不追究蕭孚泗的罪過,對外宣道:因感念蕭孚泗對大清朝的功勞,對其酌情處理。慈禧太后此等做法在警告曾國潘的同時也令曾國潘對其感激萬分,也為自己博得愛護功臣的名望,乃是一舉兩得的策略。不久曾國藩迫於無奈終於對湘軍裁軍,曾國潘的湘軍有十二萬大軍瞬減為一萬軍隊,其中的落差不言而喻。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曾國藩

裁軍

的真正原因

有三

其一為裁軍乃是各大軍隊家常便飯之事

每一次戰爭結束後,湘軍都有裁掉老弱病殘計程車兵。

其二為其久弟曾國荃的肆意妄為,早在攻陷金陵之際,曾國荃曾向曾國潘建議待到金陵事畢後對湘軍的吉字營全員裁軍,但遭到曾國潘的否決。曾國潘瞧出曾國荃隱退的心思,於是曾國潘便對曾國荃訴說原因道:“湘軍於此時乃是清朝重擊敵軍的利劍不可退卻;如若此時裁軍軍費會驟減,軍費難以籌集;湘軍的戰士要再博功名;最為緊要的是此時裁軍恐怕引起各方猜忌,甚至是殺身之禍。”從曾國潘此番話語中可以否定曾國潘裁軍乃為自保的觀點。而曾國潘迫於曾國荃急於隱退的想法,終於同治三年將吉字營全部裁軍,輝煌一時的吉字營從此不復存在。

為何曾國荃如此急於隱退?

其原因是曾國荃對肝髓流野的戰爭和勾心鬥角的官場鷦巢蚊睫,曾國荃為何對清朝如此厭倦?在攻下南京後清朝對湘軍的打壓是導火線。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其三為對於節餉減稅的考量

湘軍不是朝廷正規軍,朝廷沒有給予銀餉,湘軍的軍費全靠臨時籌款。特別是湘軍建立初期,不得已向朝廷募捐和攤派,可這些僅夠一時之急,對於湘軍整個作戰期間的軍餉乃是九牛一毛。為籌集軍餉曾國潘絞盡腦。可無論是收鹽稅還是提關稅都無法擺脫捉襟見肘的困難處境。若如湘軍一直保持著龐大的隊伍無疑加重了軍餉和稅收的壓力,加之湖南本就是貧瘠之地財富不足 供給有限。無法支撐湘軍但湖南長期的軍餉供給,曾國潘曾經向廣東、江西等富饒等地請求支援,但慘遭地方官員的抵制,只能就此作罷。曾國藩認為裁軍也有利於促進農業的發展,如將將士解放歸田,農業就得大量的勞動力,農田可以得到開發從而使五穀豐收,農稅也可以富足。加之每一位將士歸鄉都有遣散費,使將士有做小本生意的資本從而促進商業的發展,使清朝經濟進一步繁榮。裁軍有諸多好處,曾國潘何樂而不為之呢?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手握重兵的曾國潘為何不上位稱帝,而是受限於人裁軍呢?

當前的局勢不利於曾國潘逆反

自清朝趁亂入主中原,清朝統治者對漢族官員的防備之心日益增重,無論是軍事要職還是文官權貴都鮮少有漢族官員,如若有者都要有清朝貴族相互牽制。若非太平天國運動聲勢浩大,清王朝無力與之抗衡,才放任漢族官員的崛起。可算國難當頭,清朝統治者對漢族官員的防備絲毫不鬆懈,如曾國潘在咸豐四年助清朝收復武漢,咸豐地欣喜若狂地將曾國潘任命為湖北巡撫,但僅僅七天的時間,咸豐帝便收回成命,隨後將曾國潘安置於兵部無關緊要的職位上。而後曾國潘又以一臂之力攻下天京,清朝不僅不對其加官進爵,反而費盡心思削弱曾國潘的勢力。此外清朝擔憂曾國潘藉此復辟明朝,在天京外圍部署大量滿蒙軍力。尤其是清朝的心腹之臣的僧格林沁親王還被部署於中原腹地,清朝當時的局勢並沒有平定天下大亂,四海歸一的喜悅氣氛,反而有面臨亡國之災的緊張氣氛。清朝如 此做派的意圖一目瞭然那便是害怕湘軍奮起叛變。清軍如此大的排場,曾國潘對其意圖也心知肚明。其按兵不動,默默地率兵退出天京。

慈禧太后為什麼逼迫曾國藩裁軍?

曾國潘乃是打著“保衛儒教”和“忠君愛國”的旗號組建湘軍的

曾國潘是靠著這兩個旗幟方能迅速拉攏眾多的奇人異士為其效率的,如若其公然逆反,必然會引起宣軒然大波,曾國潘會成為背信棄義之人,會遭到唾棄,故而逆反之事曾國潘是萬萬不可為的。否則其費勁千辛萬苦平定的江山會再起波瀾,將其心血化為灰燼,得不償失。在深思熟慮後,曾國藩把功勞謙讓給他人,甚至主動遞交了一封要求裁減湘軍的奏章。在曾國潘自毀長城後,清朝方能息事寧人,曾國藩也安然無恙地逃過了死亡的魔爪,讓百姓也能再一次避免社會動盪之苦。

結語

曾國潘裁軍之事單從表面觀看乃是慈禧太后大獲全勝,可從更深層觀看其實不然,而是曾國潘功成名就而退。曾國潘裁軍之舉即保全其身家性命,又為其贏得忠君愛國的聲望,受盡將士和百姓的擁戴。故而裁軍是曾國潘的全面獲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