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黑田鋪紀舊之古杉木記

由 若如初識 發表于 人文2022-02-04
簡介第二年八月 ,鄧顯鶴先生因事到長沙府去,途經黑田鋪時,終於找到了古杉的下落,樹上恍惚還瀰漫著大詩人陳與義的氣息

裘馬輕肥指什麼動物

古杉木記

[作者]許傑

距黑田鋪街東北四里許,寺坳上的驛道旁,曾有兩株古杉,亭亭如蓋,枝繁葉茂,酷似兩位智慧而又飽經滄桑的老人。

古杉初見於史料,是在宋代著名詩人陳與義的《簡齋集》中,“以雙杉之古,宜為珍重,顧閱七百年之久,方誌別集無一語道及。”不難想見,當初這兩株古杉樹,七百年來,巍然屹立,鐵幹銅柯,挺然道左,古光油然,小枝下拂,有龍爪拿空之勢,是何等壯觀。

說起這陳與義非簡單之人,官至參政知事(相當於副宰相),為宋代名臣,《宋史》說他天資卓偉,智商超群,兒時已能作文,長大後,更是詩才了得,逼近杜甫,後人將他的詩文與黃庭堅、陳師道等人並論,號稱“詩俊”。上學時,我念他的“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之句,覺得唯美異常,令我耽溺多年。現在讀來,依然有一種衝擊感,好像又回到青春年代。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滅亡。他從家鄉河南洛陽,避亂到了湖南,一路流離乞食,曾久居邵陽。雖處江湖之遠,一心不忘憂國憂民,為後世留下許多意境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的詩篇。其中兩首詩寫到了黑田鋪。一首是初到寶慶,過白馬鋪,將到黑田鋪時,瞻見兩株古杉,精魂一樣跳蕩的靈光,就照進了他的腦海裡;一首是在黑田鋪落宿一晚,第二天一大清早,詩神就來敲他的門。

《將至杉木鋪望野人居》原文:

春風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詩我不如。

數株蒼檜遮官道,一樹桃花映草廬。

《曉發杉木 》原文:

古澤春光淡,高林露氣清。

紛紛世上事,寂寂水邊行。

客子凋雙鬢,田家自一生。

有詩還忘記,無酒卻思傾。

這兩首詩觸物興懷,直致白描,深情遠韻,感愴無端。不僅描繪了一副清新如畫的野人居圖,而且無形中記載了千年古杉,更寫出了詩人清澈的情懷,因為質樸,所以乾淨,因為空靈,所以美好,一千年後的今天讀來,依舊如聞其語,如見其人,詩意入心,令人感動。

一代著名詩人題詠黑田鋪千年古杉,這本身就是很好的人文知識,然而知之者甚少。不但知之甚少,而且對此不甚珍惜。在過去,這也不足為怪,老百姓沒有多少文化,統治階級也不讓他們有文化,不懂得人文歷史的重要性,寧願信奉鬼神,燒香拜佛,也不願關注人文歷史。正因為不懂得珍惜先賢事蹟之寶貴,這些人文歷史慢慢消失殆盡。

哪裡沒有文化,哪裡就沒有記憶。

這兩首詩,也隨樹葉吹走了。不在黑田鋪,落在千里之遙的紹興,落進了一本叫著《簡齋集》的書中。

黑田鋪紀舊之古杉木記

他的“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之句,覺得唯美異常,令我耽溺多年。

時間如微風吹過樹林,七百年蒼茫歲月又一閃而逝。古杉樹如此算來,一千四百餘歲了,它不再蔥蘢,外表看來,它成了幹杉樹,其實,它還活著,活在自己的身體裡。

這裡,我要說到另一個人,那就是新化的鄧顯鶴(清時新化屬邵陽轄區)。鄧顯鶴先生篤於內行,博涉群書,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海內文人,多慕與之交。當然,他的文學功底,足夠嚇我一大跳。他晚年應聘主講邵陽濂溪書院,常常流連於寶慶山水,訪古抒懷,尋師訪友,勤搜歷史,對寶慶的歷史掌故,瞭如指掌。寶慶人對本土歷史人文漠然視之的態度,又讓他痛心疾首。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逾古稀的鄧顯鶴先生受聘編纂《寶慶府志》,在編纂陳與義詩時,只覺眼前星光一閃,兩顆相距七百年的心相遇了。鄧先生一時心裡發癢,想到杉木鋪看看那兩株古杉還在否?雖多方一打聽,結果是雲深不知處,只好無功而返。

邵陽學博彭彥君訪得杉樹古蹟,回來告訴他說:“現在黑田官道旁,有雙杉屹立,大約就是你要找的遺蹟。”

鄧先生的好友黔陽學博黃虎痴,來信問那兩棵杉樹還在不在?並寄來他的《三長物齋長語》,知道他把古杉樹編進了《湖南方物志》,說古杉樹大十餘圍,高十餘丈;鐵骨高撐,可入畫境。連見都沒見過古杉的黃虎痴先生,就把古杉一通描繪,真是文如其名。

為什麼兩首古杉詩,一落進鄧先生的心中,就成了他在塵世最大的癢呢?不光是鄧先生對古樹情有獨鍾,舊時連嫁女都有個看屋的習俗,特別看看人家院子裡有沒有大樹,以此判斷是世家,還是暴發戶。因為財富可以一時僥倖斂聚,唯有樹木,得一寸一寸地生長,任何盤根錯節,蔭天蔽日都是時間的積澱。因此,家有老樹成了穩定、深厚、持續繁榮的象徵,那就是根基。

第二年八月 ,鄧顯鶴先生因事到長沙府去,途經黑田鋪時,終於找到了古杉的下落,樹上恍惚還瀰漫著大詩人陳與義的氣息。他又驚又喜,老淚縱橫,幾乎要抱著大樹一番親吻,準備在樹下過夜,自稱婆娑嗟玩不能去。環顧四周,看到這種神物,溷跡風塵古道中,為蕘牧所狎,而高官貴人,冠蓋如織,裘馬輕肥,熟視無睹,即將湮滅在蠻煙瘴雨中,鄧先生同病相憐,不由愴然傷懷。

從長沙回來後,他對好友彭彥君說起這兩株古杉樹,心裡發癢的程度,就更為可觀。

鄧顯鶴說:“那地方應該圍以石欄,建一座亭子,上面寫著古杉木鋪。再在旁邊修建一座祠堂,再刻陳先生的兩首詩,讓後人知曉。”

彭彥君不停地點頭稱是,特別稱讚了他不愁老之將至,還老得如此可愛。

兩個窮書生,要籌畫這修亭建祠之事,談何容易,錢從哪裡來呢?真是書生望古,言之而已。

但一個人有了夢想,便會瘋狂地滋長起來。

後來,兩人聽說張鎮南到寶慶來當知府,高興得不得了,便一同去找了張知府。張知府跟他們是啥交情,我沒弄清楚。張知府聽了二人嗶哩嗶哩一番彙報,拍著胸脯,欣然答應說:“興廢舉墜,守土責也,我不能不成全你們兩人美舉。”

兩人聽了,高興得手舞足蹈,熱血沸騰,三日三夜沒有睡好覺。

黑田鋪紀舊之古杉木記

種杉已見當頭立,開壁仍須望眼明。

道光戊申年(1848),張鎮南因公事往返長沙,落宿黑田鋪,忽然想起兩位老先生所描述的古杉樹來。於是,穿過五里牌,在金龍山下,仰頭看到兩株古杉,挺立茅茨荊棘裡,如同神龍困在魚箙之中,顯得異常落魄。心裡也跟著發起癢來,對身邊的人說:“保護此樹,必然在我。”

張鎮南迴到府衙後,立馬找來鄧顯鶴與彭彥君兩人。一再相囑,一定要把保護古杉樹這事辦得利利索索。兩人當即拍著老胸不假思索應承下來。

他們清楚,這不光是保護兩株古杉,更是保護邵陽的文化,不敢有絲毫懈怠,便馬不停蹄趕到黑田鋪。

先是找到黑田鋪楊家大院的楊正東。這楊正東是黑田鋪的工匠,諳習工程,在黑田鋪一帶小有名氣。鄧老先生看這楊家漢子,勤勞樸實,敦厚誠懇,便全權委託他監造工程。

楊正東一口答應,跟鄧先生一行到幹杉樹下察看。樹下一小塊山地,就是楊正東家的,楊師傅二話不說,就捐獻了出來。然後又買了些他姓的土地,得地周長三十五丈六尺。

楊正東立馬叫來十幾個工匠師傅,扯草除穢,搬運石頭。十月三日,選下這個吉利的日子,放幾掛鞭炮,隆重開工。

兩位先生興奮得不要不要的,那一晚就睡在古杉樹下。半夜裡,鄧顯鶴捶床搗枕,翻來覆去,硬是睡不著,乾脆披衣起床,磨墨濡毫,寫下一首詩來。

《十月初三日,同曉杭宿杉木鋪野店,

經始陳參政祠有作,兼呈儷卿太守》

流落湖湘老少陵,草堂一例供先生。

種杉已見當頭立,開壁仍須望眼明。

便有他年從祀想,可忘今夜對床情。

殷勤為報張夫子,桃李新栽計日榮。

先是砌築一個石臺將古杉樹圍了起來。這臺分兩層,下為承臺,高八尺八寸,全是石欞,修潔玲瓏;上為重臺,高五尺,長寬都是八尺八寸。因為高度問題,擔心久了會倒塌,楊正東靈機一動,想了個法子,在重臺四角構連處,鑿為要形,溶鐵汁澆注銜接。如此下來,這千年古杉想必萬年不倒啦。

接下來,又在古杉樹右邊動工營建一座祠堂。祠堂高七米,進身長八米。鄧顯鶴先生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著“簡齋草堂”。因為大詩人陳與義字號簡齋,以此來紀念他。

古杉左邊的臺基上修造一座亭子,八瓢二層,高九米餘,取陳與義“一樹桃花映草廬”句,叫“桃映亭”。驛道上的客商常常登亭眺望,田壟間風吹稻浪,層層迭起,四周山巒起伏,鳥兒在夕光中側翼,行人往來出沒,盡收眼底。迤亭右又修了一排碑亭,把古杉的來龍去脈記上。

這還不夠,古杉右側,又築建橫屋五間,高六米,進身長五米餘。右下造一座小屋,供棲守者用,併購買數畝田地供棲守者給養。空地上有幾株小杉樹,也築上圍臺。

臺的左右分別構建兩座牌樓,高十六尺,左邊寫著“古杉木鋪”,右邊書著“陳參政祠”。祠外為惜字壚。

最後一算賬,用石3680槓,木料489株,石灰19285斤,磚頭38280塊,青瓦104000片,摺合錢814761。這些錢從哪裡來的,不是官方出的,也不是民間收集上來的,全是張知府及幾位富商好友家捐的錢。兩位書生,真捨得替知府大人花錢。

正因為鄧顯鶴等人的努力,才使得這一段即將瀕臨失傳的人文,重現於世人面前。

黑田鋪紀舊之古杉木記

(鄧顯鶴的故居——南村草堂)

自古文人多漫浪湖湘間,或縱情山水,或感懷身世,或關心民生,留下不少千古絕唱。屈原與汩羅、賈誼與長沙、李白與岳陽、杜甫與湘潭,柳宗元與永州,王昌齡與黔陽,元結與道縣……這些地方保留了他們許多的歷史記憶。

而邵陽地處偏遠,很少有大文人到此,柳宗元曾與邵陽失之交臂。如果有,也是從陳與義開始的。可是,邵陽人對他似乎不甚感冒,他的來和去,都無關痛癢。能夠想到他的,也只有鄧顯鶴而已,兩人也算得上七百年後的知己啦。

清代湖湘文人興起一股社群風潮,他們依於鄉土,分佈各地,風格各一,衡陽王夫之結匡社、湘潭王岱結岸花詩社……鄧顯鶴在黑田鋪結古杉詩社,與眾人唱和古杉詩歌。唱和詩歌之多,喜歡格律詩的朋友,可找《南村草堂詩鈔》《資江耆舊集》一閱,很多詩詞並非源自心靈與靈感,與陳詩不可同日而語。

鄧顯鶴的詩文雄厚峻潔,情深而意遠。他每回因事到長沙,請詩文者絡繹不絕。有了古杉木鋪這個地方,鄧先生不覺天之將黑,不知白頭雖老,常常與友人相聚古杉木樹下,陳參政祠內,談古論今,讀詩鑑文,數點寒燈,其樂自得。因知已相投,談興甚濃,古杉詩社眾人往往深夜不眠,曙時方歸。

一天清晨,陽光照耀大地,綠葉湧出樹枝。鄧顯鶴先生從杉木鋪返回邵陽城時,坐在轎子裡,意猶未盡,又作了《歸自黑田輿中再疊古杉韻作二首》:

其一

杉社連年吟興遍,昨宵真伴老杉眠。

商量要作千秋計,酬唱應添萬首傳。

已覺馳驅謀野獲,從知臃腫荷天全。

草堂一夕經營就,想見風流太守賢。

其二

石徑遠環官道木,草廬仍對野人門。

此堂突兀非世有,一叟支離歷劫存。

人言子美王官谷,我憶東坡海外村。

待種桃花三萬樹,新詩一一與重論。

西塞羅說:“歷史為有記憶的生命”,一段有記憶的生命的滋養,離不開地方群體的堅持與推動。一時間,杉木鋪成為湖湘文人的精神故鄉,甚至湖外名流,海內祠宿,都和章群至,因為鄧顯鶴垂垂老矣,便叫他的兒子將古杉詩文結整合冊,刻為“古杉詩社”,送給五湖四海的詩友們。

鄧顯鶴,這位歷史記憶的選擇者與建構者、地方文化的儲存者與傳播者,他在黑田鋪延伸的歷史場景,豐富了我們的鄉土記憶,讓人難忘故土之美。在這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需要一片淨土,一個信仰,只有如此,我們才不會迷茫。

鄧顯鶴先生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一百年後,幹杉樹被砍伐了,丟進了鍊鋼爐,那些盡心盡力創造的臺呀、亭呀、祠呀統統拆除啦,現已蕩然無存,並且很快讓人遺忘。世間再美好的事物,都只是一片薄霧,一地落松,因為美好,所以不可能長存。

歲月那麼久,記憶那麼舊。這一片廢墟,帶給我長長久久的緬懷與感慨——

陳與義與鄧顯鶴不正是那兩株古杉麼?他們永遠不會成為廢墟,不會。

(2019年6月27日夜)

黑田鋪紀舊之古杉木記

這一片廢墟,帶給我長長久久的緬懷與感慨

推薦文章

  • MySQL零停機模式更新解決方案

    MySQL零停機模式更新解決方案Algorithm Copy -顧名思義,它透過建立一個新的臨時表來改變現有表的模式(在我們的例子中,新增一個新列),將資料遷移到新的臨時表,更改到新表的連結,刪除舊錶,完成...

  • 吃播內幕:龍蝦是道具,火鍋底料是蛋糕,最後才發現,都是自找的

    現在是一個網路的時代,那麼也有很多的人他們都知道現在網路直播也是非常火爆的,這是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開始比較依賴網路了,也有很多的人,他們都會發現我們經常在沒事情的時候都會在手機上面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臺,這些平臺出現了很多網路直播,在我們...

  • 春分,去婺源看油菜花

    開化這時候氣溫比婺源要低一些,但春分前後和婺源一樣都比較多雨,江南這時候的雨不像梅雨那麼執念,下下停停反倒讓油菜花嬌豔欲滴,而且一般是早上或者夜間容易下雨,我覺得相比於多霧的清晨,夕陽的黃昏拍攝油菜花,天氣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