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郭沫若3段迥異的婚姻經歷:聽之任之、始亂終棄、造化弄人

由 令如9 發表于 人文2022-02-02
簡介夫人於立群:相守半生,陪伴終老,卻在造化弄人之間悲慘離世早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便認識了一位《大公報》駐東京特派記者於立忱小姐,儘管此時早已與安娜結婚,文人的浪漫多情還是誘發出一段不倫的婚外交往

聽之任之的任字是什麼意思

寫在開頭

話說一代文豪郭沫若不但才華橫溢,在考古、金石、歷史研究、詩歌、文學創作等方面都是不世出的奇才;長得也是一表人才,身姿挺拔面龐消瘦,配上一副圓框眼鏡,很有當今學術界或職場中精英階層的範兒。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卻是譭譽參半的,這點自然見仁見智。今天我們只是來看看這位天才人物如同霧裡遮花一般的情感經歷。

郭沫若3段迥異的婚姻經歷:聽之任之、始亂終棄、造化弄人

原配張瓊華:“我一生如果有應該懺悔的事,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我始終詛咒我這項機會主義的誤人”。

1912年,20歲的郭沫若正值風華正茂,當他奉父母之命回鄉完婚時,一顆浪漫多情的心充滿期待:嬌怯溫婉的美嬌娘,公子佳人長相依伴。哪知洞房花燭夜中紅蓋頭下的新夫人張瓊華非但不是曼妙麗人,而且面目幾於醜陋。小郭猶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充滿了無以言表的深深的失落,為此,他事後還憤憤打個比喻:好比隔著口袋買貓,說好是白的,帶回來開啟一看,卻是黑的!

因此上,短短 5 天之後,郭沫若便帶著一顆受傷的心靈坐船離去,並於次年東渡日本留學。他對自己遭遇的不幸做了一次小小的抗爭 — 寫信給父母想要解除這段婚姻,但遭到了拒絕。郭沫若很快就妥協了:父母不願意離她,儘可以把她養在家中做個老女,她也樂得做一世的貞姑;我們都是舊禮制的犧牲者,我絲毫不怨恨你,請你也別怨恨我吧,可憐你只能在我家中做一世的客,我也不能解救你。

自此,張瓊華便被舊式婚姻牢牢束縛於郭家,她殷勤地侍奉公婆,操持家務,卻也在午夜夢迴時憶起曾經相守五日的那位風姿不凡的丈夫,相思而不成寐。她把夫君的照片端正地掛在新房裡,妥善儲存著他童年時期讀過的書、獲過的獎、寫過的詩文稿子,在日本寄回來的一封封家書也都被珍藏起來,彷彿這些物件都沾染上郭沫若的溫度和氣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在等待著沒有希望的希望。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卻已經是 26 年之後。郭父臥病在床,已是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回鄉探親,當四鄰八鄉的親友們簇擁著這位衣錦還鄉的大名人時,忐忑而欣喜異常的張瓊華一眼望過去的卻是丈夫身旁年輕漂亮的於立群,她遠遠站立在人群后面沉默著。

郭家上上下下都在訴說著這麼多年來張瓊華的辛苦付出和悉心照料,郭沫若也眼見得家裡一切整齊利索,想自己幾十年來奔波在外求取功名學問,如果沒有這位名義上的 “賢內助”,家中早已潦倒不堪了。他深為感動,在一眾親友面前對張瓊華深鞠了一躬。

二十多年來,青春年華付之一炬,獨守空房夜夜悲涼,起早貪黑當牛做馬…… 多少的怨恨和痛苦,似乎就在這一個小小的鞠躬之間,消失殆盡。她的心靈是那麼的卑微,卻又透出深深的淒涼和悲哀!

1980年,張瓊華在孤寂中辭世,享年90歲,無兒無女。

郭沫若3段迥異的婚姻經歷:聽之任之、始亂終棄、造化弄人

張瓊華(左)

日本妻子佐藤富子:“您的臉放出聖光,您的眼睛會說話,您的口好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郭沫若初至日本,異鄉飄零之間心緒愁悶,一度絕望頹廢。就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偶遇一位眉宇之間熠熠生輝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富子出生於當地名門,其時從事護士工作。二人相識之後,郭沫若便向富子苦訴自己的滿腔抑鬱,如何陷入一段絕望無助的包辦婚姻,如何叛逃至此而寂寞無依。

兩顆年輕的心靈很快碰撞出愛情的火花,他們鴻雁往來互訴衷腸,美妙的情愫激盪出詩人的諸多靈感,併為此寫下不少優秀的作品。不久,富子毅然辭去護士的工作,隨同郭沫若一起生活,併為此付出與家族決裂的代價!郭沫若也為她取了箇中國名字郭安娜,兩人共同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安娜是一位典型的日本女子,善良而勤快,她包攬了家裡的一切大小事務,洗衣做飯,灑掃清潔,將清貧如洗的日子安排的井井有條,好讓才華卓著的丈夫安心寫作。四兒一女陸續出生之後,生活更為窘迫,兩人含辛茹苦地經營著這個亂世之中的小家庭,艱難而又溫馨。

但歷史的車輪還是無情的碾壓了他們的這一夢想。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郭沫若受到日本憲警更為嚴密的監視,形勢嚴峻之下,他惟有痛別這20年患難與共的妻子,拋棄尚為年幼的孩子而歸國。在那個無比淒涼的別離之日,兩人都流下了不捨而痛苦的淚水……

自此之後的整整11年裡,安娜獨自帶著五個孩子挑起生活的重擔。她租了幾畝地,種稻種菜,農忙時還給人打短工。她前往50裡外的山村採購柿子、石蒜、山楂、大豆,揹著提著到鎮上販賣。她在冬天醃蘿蔔乾賣,雙手浸在冷水和鹽水中腫脹不堪。她還替人洗衣裳,到附近一家襁糊工場做工,在悶熱的作坊裡熬製襁糊……

她想盡一切辦法的來維持生計,來撫育丈夫留下的這幾個嗷嗷待哺的骨血。她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來自怨自艾,惟有一顆堅強的心支撐著走下去。她在漫長的黑夜中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與丈夫的重逢,到時候可以欣慰地向他交待:瞧,我把你的孩子們不但都養活了,而且個個都教育的很好!

機會終於來了!1948年,安娜欣喜若狂地趕往香港去和丈夫團圓,但千里尋夫之旅的終點,卻是眼前夫君旁邊早已相守的於立群及其兒女。剎那之間她回憶起熾熱相戀的那一幕幕,多少的濃情蜜意,回憶起患難與共的那些家常瑣事,多麼的躊躇滿志…… 可是現在,難道這就是造化弄人?也許吧,歷史釀造的悲劇也許不該歸咎於任何人。

安娜還是毅然轉身離開了。但她這一次也決定加入中國國籍,並把兒女們都帶回國:中國的建設缺人,我叫他們回來,就都回來了。1977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幾十年之後,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般見了一面,兩人安靜的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沒有悲傷,也沒有歡樂……

1995年,郭安娜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在此之前,她把自己僅有的500萬日元捐給了中國政府。

郭沫若3段迥異的婚姻經歷:聽之任之、始亂終棄、造化弄人

夫人於立群:相守半生,陪伴終老,卻在造化弄人之間悲慘離世

早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便認識了一位《大公報》駐東京特派記者於立忱小姐,儘管此時早已與安娜結婚,文人的浪漫多情還是誘發出一段不倫的婚外交往。後來於立忱返回上海,於1937年因疾病和抑鬱而自縊身亡。

而郭沫若在1937年歸國之後,天公似乎故意捉弄,又認識了於立忱的妹妹於立群,兩人年齡雖然相差24歲,但共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少女對大師的仰慕欽佩讓他們很快就生活在一起,談詩論文,切磋書法,這可以說是郭沫若心目中嚮往已久的真正情投意合、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於立群出身名門之後,其祖父為清朝同治年間的榜眼,本人亦十分的聰慧靈秀。她婚後即擔負起郭沫若秘書和助理的職責,整理檔案、謄寫文章,招待賓客,料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其精明能幹一度贏得 “抗戰夫人” 的美譽。而與此同時,在國畫和書法創作上,於立群也頗有建樹。

但非常令人遺憾的是,在特殊年代,郭沫若和於立群的生活處境也越來越差,後來有兩個兒子更是不幸身亡,這對兩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擊。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後,於立群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封書信中記錄了當年在日本丈夫與姐姐交往的經歷,她不禁懷疑長姐最後的自殺,是否與丈夫的始亂終棄有著直接的關係?

1979年2月25日,受到精神和病痛多方折磨的於立群和她的姐姐一樣,最終選擇了自縊。

郭沫若3段迥異的婚姻經歷:聽之任之、始亂終棄、造化弄人

寫在最後

終其一生,郭沫若一直都在積極尋找並追求著最為匹配和完美的愛情和伴侶,這種樂觀和浪漫主義的情懷本無可厚非。但其對原配張瓊華遭受封建婚姻枷鎖束縛後的聽之任之,對安娜及五個孩子在亂世之間的艱難生存不管不問,還是頗令人所詬病的。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的11位子女中,除去早亡的兩個兒子外,後來在科研、藝術等各種領域均學有所成,出類拔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