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曾經力阻崇禎皇帝遷都的大忠臣,最後是個什麼結局?

由 呂海峰專欄 發表于 人文2022-01-19
簡介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該明朝官員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嚴重跑偏,根本就沒有一顆真正為大明王朝盡忠的決心,其實表現出來的“忠”,也僅僅就是想利用當時任何大臣都可以“諫言”皇帝的大明體制,來達到一個自己的人生目標,換言之,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精緻利己

遷臣什麼什麼

曾經力阻崇禎皇帝遷都的大忠臣,最後是個什麼結局?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說起“兩面人”,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因為,無論是近代的一些貪官汙吏,還是古代的許多所謂忠臣,其中,就有很多“兩面人”。尤其是,在明朝的一位“兩面人”,更是曾經因為力阻崇禎皇帝遷都,而被當時很多的老百姓稱為“大忠臣”。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忠臣”,最後,又是一個什麼結果呢?下面,老呂就帶大家一起再去探訪一下,這個古代的“兩面官員”的最終下場。

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一下這位明朝大忠臣的簡況。他叫光時亨,男,明朝南直隸桐城(今天的安徽桐城)人,系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曾擔任明朝中央政府“兵科給事中”。想當初,就在李自成攻陷了山西省大同市,馬上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明思宗崇禎皇帝就開始產生了遷都的思想時,但是,最終卻因為這位明朝官員光時亨的一番充滿著大義凜然的慷慨陳詞,將崇禎皇帝的南遷想法給徹底熄滅了。然而,後來,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正當北京城破之時,作為一名忠臣也應該血戰到底的時候,他卻第一個投降了李自成,並繼續留任了李自成王朝政府的“兵科給事中”一職。

不過,後來,當李自成戰敗,清軍入關後,他總算還有點中國人的骨氣,並沒有選擇繼續投降滿清王朝而是又跑到了南明王朝投靠了弘光皇帝。但是,面對如此“兩面官員”,實在使許多人感到憤怒,於是,後經過當時的南明大臣馬士英不斷上奏彈劾,最終將其以“阻南遷罪”,予以問斬了。而這一罪名,也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只有他一人。

曾經力阻崇禎皇帝遷都的大忠臣,最後是個什麼結局?

然而,面對這個令人嘆息的結局,相信有人不禁要問:他是究竟如何才走到“兩面人”這一步的呢?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該明朝官員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嚴重跑偏,根本就沒有一顆真正為大明王朝盡忠的決心,其實表現出來的“忠”,也僅僅就是想利用當時任何大臣都可以“諫言”皇帝的大明體制,來達到一個自己的人生目標,換言之,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對於他們而言,總是喜歡大搞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另一方面,無論哪個朝代,只要“邊防有警”,就總會有人熱血澎湃,但有些“熱血”行為,某些時候,卻“熱”得直冒盜汗,好比網友的一個段子,“喝酒之後的周某看到KTV中有一名男子很像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二話不說,直接上去就打”。顯然,歷史上的這位明朝官員其實也是如此,當時見到朝廷有難,馬上慷慨陳詞表忠心,“要堅守北京”,但最後叛變的速度卻和他的“演出”一樣快。

當然,假如我們要是再次回首光時亨這位明朝官員年輕的時候,其確實也曾經是個好青年,想當初,依據《桐舊集》中記載:“其性剛直”, 而《桐城耆舊傳》也記載其“少有俊識,敢決事,性不能容惡”。尤其是,他在崇禎年間的桐城擔任地方官時,因為當地曾經屢遭張獻忠部的屠戮,加之,天災不斷,所以,他就寧願抗旨,冒著被砍頭的危險,也把當地三年的錢糧稅賦給全部免除了。所以,當時的他,無論是不是作秀,也算是一個忠臣。

總之,這個歷史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看一個人怎麼樣,要看一世才明白;看一個官員要聽其言,更要看其行。其實,某些時候,一些歷史上真正的“忠臣”,都是在心裡默默的“忠”,而一些“兩面人”用嘴表現出來的“忠”,往往經不住時間的考驗,也許當時很拉風,但過後就是鬧劇一場。(呂海峰)

曾經力阻崇禎皇帝遷都的大忠臣,最後是個什麼結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