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由 品味書齋 發表于 人文2021-05-06
簡介我們可以將曹操處置禰衡、孔融、楊修這三個人的方式作個比較

薦禰衡表後禰衡的反應是什麼

曹操殺掉楊修,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著名事件。因為楊修是東漢時期名士,文學家。

《世說新語》說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他處理每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站在他的角度反覆考慮,然後才會採取行動。

我們可以將曹操處置禰衡、孔融、楊修這三個人的方式作個比較。在東漢末年,這三個人是好朋友。孔融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楊修在丞相府做事,禰衡最佩服孔融和楊修。

《後漢書》記載,他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

三人經常聚會,在一塊作詩論文,談論時政。而曹操非常厭惡這三個人,恨不得先殺之而後快。以至於後來的陳壽,迫於曹魏的壓力,在《三國志》中都不敢給這三個人寫傳,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操在世時對這三人是多麼的憎惡。曹操雖恨這三個人,但是對這三個人處理的方式卻有不同。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禰衡

禰衡是個性格剛傲,狂妄不羈的人。孔融寫了個《薦禰衡表》把禰衡推薦給曹操,但是禰衡討厭曹操,因此稱病不肯去。曹操批准了,禰衡又不來當差,曹操就把他封為鼓手,用這樣的方式來羞辱他。

禰衡赤裸著背膀擊鼓,破口大罵曹操,反而把曹操羞辱了一把。但是在曹操的心目中,禰衡簡直就是一個瘋子,是一個沒有腦子的直性人。這種人看著張狂無比,實際對自己是沒有什麼威脅的,只要讓他遠離就可以了。

《後漢書》說: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 送與劉表,視當何如。”於是遣人騎送之。

也就是說,禰衡最後被趕出去,送給了劉表,用曹操自己的話說殺掉禰衡恐怕天下人恥笑。

而曹操處理孔融和楊修,就和處理禰衡不一樣了。

孔融和楊修這兩個人都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孔融是孔子後代,出身於名門望族。孔融剛直不阿,對曹操的專橫很是看不慣,於是就經常在公開的場合批評曹操。曹操進攻鄴城後屠城,孔融藉助典故給曹操寫信,指責他的行為。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說,正是由於孔融高潔的志行和坦率的情懷,來鼓動正義的力量,才抗衡了曹操的奸雄之心,所以曹操在世時不敢篡漢。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孔融

那麼曹操肯定覺得孔融作為孔子之後,將來的影響是一直存在的。你這樣一直狠狠的對抗我,留著你對我曹家是個非常大的隱患。於是他不惜揹著罵名,也要殺掉孔融,為他的後代去除這個禍患。由此可見,曹操想幹什麼事,他是不會顧及一切的,殺個名人也是如此。

同時也正是由於孔融影響力非常大,所以在曹操看來,殺掉他價值也更大,可以最有效震懾其他人,防止誰都出來亂說他的壞話。最後曹操以孔融 “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 “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公元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

曹操殺楊修的情況和殺孔融有所同也有所不同。楊修也是名門之後,楊修父親及以上三代均為漢朝太尉。雖說名氣比不上孔家,但是也有顯赫的家族威望。孔融是明著批評曹操,楊修則是利用自己的聰明經常看穿並戲弄曹操,讓曹操感到非常不舒服,感覺自己的任何事情都被楊修看穿了。

而楊修還把自己的小聰明到處炫耀,自感得意,顯示才能。例如人人皆知的“一盒酥”的故事,“門”改為“闊”的故事,“雞肋” 的故事,回答曹操問話的“紙條”的故事等等。這樣讓曹操很沒有面子,嚴重損害了曹操的威望。我們都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身邊有楊修這樣一個你信任的人,經常用楊修的方式對待你,你會怎麼想?

人與人相處最起碼得有個相互的尊重吧,況且楊修又是曹操的屬下,曹操是掌握生殺大權的你的頂頭上司啊,可是楊修根本不考慮這些,依然我行我素。楊修耍聰明的事幹的多了,曹操在心裡非常痛恨惱怒楊修,認為楊修欺負到了自己頭上。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楊修

楊修不但經常在曹操面前玩聰明,還積極地介入到曹丕曹植的太子之爭,為曹植出謀劃策。曹植爭太子落敗後,楊修仍然被動的與曹植繼續交往。曹操考慮到之前楊修經常給曹植出點子、寫答案,曹植照著背書欺騙他,在他活著的時候,楊修都敢作踐到了這種地步,自己死了,楊修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

如果在曹操死後,槽值要搞曹丕的事,會不會拉著楊修繼續興風作浪?還有楊修與袁術的血緣關係的陰影一直縈繞在心頭,曹操為此夜不能寐,頭痛時常發作,陷入深深地的擔憂和焦慮。曹操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殺掉了楊修。

楊修作為一個文人,無論是看穿曹操心思的幾件事,或者是介入曹植爭太子,他也可能沒有想那麼多,認為這樣做沒毛病。也可能是孤注一擲,既然上了曹植的戰車,就要想盡一切辦法為曹植出謀劃策,將來一旦曹植獲得太子位置,就可以保全自己無憂。但是楊修做的過了頭,可以說是為了讓曹植登上大位而不擇手段。正是這樣的個性,為楊修引來了殺身之禍。

從楊修耍弄曹操和為曹植出的這些點子來看,楊修算不上真正的聰明,他的聰明只能算是小聰明。真正的聰明,不僅是記性好、反應敏捷、機智,更主要是指處事接人待物的智慧,明察事理,讓自己隨時都處於不敗之地。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曹丕

楊修和孔融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倆都是文人,自己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篡奪曹家的權位。但是正因為他是文人,楊修自耍小聰明和孔融公開抨擊曹操,可能會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從而損害曹操的聲譽

危機

曹家政權,這必然是為曹操所忌諱的。

與楊修高調參與曹丕曹植奪嫡之爭相反,看曹操手下另一人,即三國著名謀士賈詡,他關於確立太子問題的表態是多麼的含蓄。

《三國志。賈詡傳》: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

意思是說,在曹丕和曹植爭太子的時候,曹丕問賈詡自己該怎麼辦?賈詡回答說,你只要保持好的德行,幹好你現在的工作,勤勤懇懇,不違背做兒子應該做的就可以了。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曹操問他立太子的事,他卻說他在想袁本初父子、劉景升父子的事。賈詡有建議不直說,而是拿袁紹和劉表廢長立幼,最終引起禍患,導致基業敗落來給曹操提醒和暗示。看這個賈詡多麼的圓滑!曹操馬上明白了,原來賈詡是含蓄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明以前的這些教訓太深刻了。自此以後,賈詡害怕曹操再懷疑自己什麼,於是就關門謝客,明哲保身,取消其他一切社交活動,就連兒女的婚事也不邀請有名氣有地位的人。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曹植

賈詡的這些動作,楊修肯定做不到。和賈詡比較,用直白點的話說,楊修給曹植出了一些看上去非常有技巧,卻害了曹植的餿主意,最終也害了自己。

楊修還有更要命的事,那就是曹操對他提出警告,他卻置若罔聞。曹操曾寫信《與太尉楊彪書》給楊修的父親楊彪:

"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這個警告, 既然是來自曹操,就可想而知,如果不聽警告是何等嚴重的後果。但是楊修卻偏偏沒有聽從警告的意思,依然我行我素,和曹植保持密切的聯絡。

曹操不是象袁紹那樣小肚雞腸的人,儘管曹操的肚裡能撐船,但也絕對容納不下像楊修這樣的人,繼續在自己眼前晃來晃去。貶出相府流放外地吧,楊修又掌握了曹操太多的秘密,況且口風不嚴,曹操經過反反覆覆的考慮,終於忍無可忍的在公元219年秋天,也就是曹操臨死前,找了個罪名殺掉了楊修。

從曹操處理禰衡孔融楊修方式的不同來看楊修的死因

曹操和楊修

《典略》記載的罪名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

這個罪名的意思是:洩露國家秘密,結黨營私。這個罪名很含糊,洩露了哪些秘密?與誰結黨營私?沒有具體說明。

而《三國志。陳思王曹植傳》:“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意思是說,曹操不但憂慮自己死後會出現禍亂,同時還因為楊修很有才華和計策,並且他還是袁紹、袁術的外甥,於是就用治罪的辦法殺了楊修。

這話已經講得夠明白了,曹操憂慮什麼禍亂?還不是放不下楊修,擔心楊修有才華、有計謀、和曹植走得近、還是袁紹、袁術的外甥,日後會威脅到曹氏的政權?

結語:由此看來,楊修之死還是因為和曹植的關係,以及楊修自作聰明,經常冒犯曹操這兩個主要原因。如果要用百分比來算的話,這兩個原因要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重,其他的原因都可以說是次要的或者忽略不計的。自古以來,帝王都把

立儲

看做是自己的家務事,徵求臣下的意見也只是免免人意。古代當臣子的,如果有人把帝王立儲之事較得很真,並過度參與其中、陷入其中,隨時會把自己推入危險的境地,甚至引來殺身之禍,楊修之事即是如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