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文脈承印於辜處(四)

由 道恆書院 發表于 人文2022-01-17
簡介高者見謂顓求性命之精,使人忽躬行而廢多識,此亦未深究夫先生之學者

殫見洽聞什麼意思

摘選其《從祀文廟疏議》一文,以彰其德:

蓋自是天下學道者四起,爭自濯磨,以承聖範,豈謂盡出河津哉?要之,默自河津啟之也。然而士知惇質行己矣,於心猶未有解也。自新會陳公謂[學必有源],“靜而反觀乎此心之體”、“得其自然而不假人力,以為至樂”,具是矣;其於世之榮名,若遺也。

蓋自是天下學道者,浸知厭支離而反求諸心,豈謂盡出新會哉?要之,默自新會啟之也。然以其初知反本真也,則猶隱然與感應二之也。

體悟文典: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天下不管如何變更,皆從一“利”字出發,關鍵在於佔“公利”還是“私利”。天下為公,當普天同慶,天下為私,當普天為惡。

文脈承印於辜處(四)

自會稽王公(王陽明是也!)於百難萬變中豁然有悟於學之妙機,以為天下之道原自吾本心而足也,於是揭人心本然之明以為標,使人不離日用而造先天之秘,不出自治而握經世之樞。及其隨所施而屢建大勳,則亦由學之約而達也。

蓋自是天下學道者浸知顯微之無間、體用之一源,豁然有中乎道之窾卻,豈謂盡出會稽哉?要之,默自會稽啟之也。愚故以為,此三人皆有所謂羽翼孔子之道者也。

今河津即儼然列於孔廟矣,則進新會、會稽而三之,夫豈曰不宜?世之擾其祀者故多端,諸卑卑謾說勿論也。高者見謂顓求性命之精,使人忽躬行而廢多識,此亦未深究夫先生之學者。

體悟文典:

鑿陣與鑿道一樣的,萬人亂難中取將於萬人敵,只有一人能奪中軍帳大纛。

文脈承印於辜處(四)

夫兩先生以為心鏡之不明,安取躬行之中否而修之?是故而求諸心也,正所以為制行之權也。學而求諸心,則殫見洽聞皆所以啟聖天之聰;遺其心而惟聞見之求,雖盡天下之物而識之,無當耳。

今考新會之論曰:識見要超卓,踐履要篤實。會稽則曰: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工夫乃有益。

彼卻何嘗忽躬行也?

新會之論曰:以我而觀書隨處得益。會稽則曰:以蓄其德為心,則多識前言往行,孰非蓄德之事?

又卻何嘗廢多識也?而猥以此為兩先生病,兩先生有所不受矣。

體悟文典:

知與行永遠是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文脈承印於辜處(四)

鄒德溥曰:王文成,陳白沙二先生之學,蓋所謂嚅嚌道真、涵泳聖涯,一代學士先生褒然者也。文成用世悟道於敡閱體驗之餘,白沙高世得道於沉潛靜篤之中。

故一則曰知良知,一則曰戒慎恐懼、曰勿忘勿助、曰自然。良知之說,似創而非也,自是孟軻氏無為無不為、無慾不欲之宗旨也。

文脈承印於辜處(四)

彼其歷涉險夷、躬當盤錯、磨礱練習,而後有以見夫宇宙之內千變萬化,皆出自吾心一點靈明,不過致其良知而足也,是以獨標以為教也。戒慎恐懼、勿忘勿助、自然之說,似沿而非也,自是吾人收心養性、集義養氣之節度也。彼其用意檢點、報力收束、強勉刻歷,而後有以見夫戒慎之功,才忘才助,俱不是吾心自然本體,不過還之自然而足也,是以歷舉以為教也。蓋二先生學皆出於聖賢而非出於胸臆,皆得之蹈履而非得之講談(說教)。

體悟文典:

磨練才能出心活!

若心不活,永遠身在磨練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