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亂世亡國音,縱情懷私心

由 餘莉講群書治要 發表于 人文2022-01-14
簡介桑間濮上之音,是亡國之音,從中反映出君主政教荒廢散亂,民眾放縱情慾,臣下欺罔於上,各自懷挾私心行事而無法禁止

私心雜念什麼意思

*

節選自《群書治要

禮記》第九集

(全文共1209個字,閱讀需7分鐘)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鄭衛之音〗

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衛國的音都很亂,都是接近鄭音尤其淫亂,所以孔子要“放鄭聲”。在《論語》中記載,子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在《樂記》的後面我們還會講到,子夏也批評鄭衛之音都屬於陷溺人心的“溺音”。後世都以“鄭衛之音”泛指淫靡的音樂。用我們現在話來說就是靡靡之音。於慢,讓人聽了之後,有五行相剋、五臟違和之感。特別是〖比於慢〗同於“無禮乖度”。鄭玄注曰:“比,猶同也。”雖亂而未滅亡,故云“比於慢”。

〖桑間濮上之音〗《史記•樂書》上記載,在濮水之上,有地名桑間,在濮陽南。春秋年間,衛靈公即位之初,他到晉國會見晉平公,途經濮水,夜間,水上有鼓琴之聲,他就感嘆是聞所未聞,於是就命樂師涓將聽到的音樂整理出曲譜。到了晉國之後,便為晉平公彈奏這首曲子,結果,尚未彈奏一半,晉平公的樂師曠慌忙用手按住琴制止說:“且止!不要彈了。這是亡國之音,不可彈奏。”晉平公不解地問:“何以見之?”師曠奏曰:“殷末之時,紂王命師延作靡靡之樂,紂聽之而忘倦,即是此聲。到了武王伐紂的時候,師延抱琴向東逃跑,自己跳到濮水之中。如果有喜好音樂的人路過此處,那麼聲音便會從水中流出。師涓途中所聞聽的,一定是在濮水之上。”

師曠說:“濮上之音是亡國之音,不可聽完。”但是晉平公為了滿足自己的喜好,還是堅持繼續聽完。然後還問師曠說:“還有比這更動人的音樂嗎?”師曠說:“有。”平公就請師曠彈奏,師曠說:“您的道德信義不夠深厚,不能聽這樣的曲子。”平公說:“寡人只有聽曲這一個喜好,但願能夠聽到。”師曠無奈,取琴彈奏起來,結果彈奏第一遍,就有千載玄鶴十數只,飛集堂下廊門之前;彈奏第二遍,這些玄鶴都伸長了脖子鳴叫起來,還舒展翅膀,隨琴聲跳起舞來。平公一看大喜,起身就為師曠祝酒。並且又問:“還有比這更動人的曲子嗎?”師曠說:“有。過去黃帝合祭鬼神時所奏的曲子比這還動人,只是您德義太薄,不可以聽罷了,如果聽了之後會生出禍亂。”平公說:“寡人已經老了,還在乎禍亂嗎?我喜好的只有聽曲,但願能夠聽到。”師曠不得已,取琴彈奏起來。彈奏第一遍,就有白雲從西北天際出現;彈奏第二遍,狂風暴雨驟然而至,直颳得廊瓦橫飛,左右之人嚇得驚慌奔走。平公自己也非常恐懼,嚇得伏在廊屋之間,不敢出來。結果晉國因此大旱三年,五穀不生。這就是彈奏桑間濮上之音的結果。

〖其政散〗

〔散〕就是散亂的意思。孔《疏》曰:“其政散者,謂君之政教荒散。”就是君主的政教荒廢散亂。

〖其民流〗

〔流〕就是放縱。

民眾放縱情慾,毀敗禮儀法度。

〖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誣〕就是誣罔、欺騙。君既失政,臣下則必誣罔於上。

〔行私〕懷挾私心行事。

“鄭、衛之音”,是亂世之音,已等同於無禮乖度了。桑間濮上之音,是亡國之音,從中反映出君主政教荒廢散亂,民眾放縱情慾,臣下欺罔於上,各自懷挾私心行事而無法禁止。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亂世亡國音,縱情懷私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