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由 傾盆科技 發表于 人文2022-01-10
簡介無論劉裕,還是檀道濟,以及北府兵的大部分將士,都是當初跟隨晉室南渡、僑居江南的寒族低階士族,他們透過武力、軍功,在亂世中撐起了東晉的局面,由此對魏晉以來的世家門閥制度發起了衝擊

自以為是的人怎麼罵

公元436年,面對宋文帝派來抓捕自己的官兵,劉宋王朝的司空、頭號名將檀道濟極為詫異,他憤怒地摘下頭巾扔在地上:“你們這是在自毀長城!”

顯然,檀道濟仍沒弄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死;在他的概念中,面對來自北邊拓跋魏的強大軍事壓力,自己堪稱南朝宋的軍事頂樑柱,屬於無可替代的關鍵人物,怎麼可能會被殺?!

這隻能證明他在政治層面過於幼稚。歷朝歷代因“功高震主”而被帝王誅殺的功臣數不勝數;更可況,檀道濟手握兵權,卻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毫無主見、隨波逐流,在任何帝王看來都是不可控的威脅。說他“作死”,毫不為過。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檀道濟是劉裕的老部下、北府兵的骨幹力量,也是南朝宋的開國功臣。

檀道濟家族祖籍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省金鄉縣),永嘉之亂後舉家南遷,世代僑居在京口(今江蘇鎮江)。檀道濟幼年喪父,兄弟姐妹幾人被叔父撫養長大,生活較為清苦。

京口又稱北府,是東晉後期精銳武裝力量——北府兵的發源地。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中,面對苻堅的數十萬大軍,北府兵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不僅保住了東晉江山,還間接導致了盛極一時的前秦的崩潰。可惜的是,在那之後,北府兵就淪為了東晉朝廷政治鬥爭的工具與犧牲品,並在桓玄掌權後慘遭肢解。

到了公元404年,隨著桓玄篡位,劉裕在京口舉起了討逆的大旗,正式重建北府兵;檀道濟連同兩個哥哥前來投奔,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此時的北府兵不僅僅是一支軍隊,它已經進化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無論劉裕,還是檀道濟,以及北府兵的大部分將士,都是當初跟隨晉室南渡、僑居江南的寒族/低階士族,他們透過武力、軍功,在亂世中撐起了東晉的局面,由此對魏晉以來的世家門閥制度發起了衝擊。

參加北府兵後,檀道濟跟隨劉裕殺入建康、推翻了桓玄;由於匡扶社稷的大功,劉裕成了東晉的實際掌權者,而檀道濟也因戰功官拜輔國參軍、南陽太守並被封為吳興縣五等侯。

接下來,檀道濟參與了劉裕的幾乎所有軍事行動,比如鎮壓盧循叛亂、平定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北伐後秦等關鍵戰役。他作戰勇猛,在戰場上時常身先士卒、悍不畏死,手下軍隊戰鬥力極強;同時,他也具備高超的戰爭謀略,北伐後秦期間曾力排眾議釋放俘虜,輕鬆瓦解了對方的鬥志,為晉軍攻入長安減輕了阻礙。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檀道濟為劉裕立下了汗馬功勞,幫助後者積累威信、軍功,並最終順利建立劉宋王朝。可以說,他既是劉裕的功臣,也是劉宋王朝的開國功勳。

由於這一層關係,劉裕登基後,檀道濟被以心腹的身份委以重任,擔任了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與劉義康(劉裕第四子)共同執掌北府,被視為當時北府集團的重要代表人物。

我們知道,劉裕其人猜忌心極重,為了鞏固皇權,他在位期間曾經大肆屠殺任何有可能威脅劉宋王朝的力量,許多功臣也難逃毒手。但檀道濟作為北府兵的元老、骨幹,而且軍功赫赫、影響力極大,為什麼沒被清除、反而被卻被屢次提拔和重用呢?

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第一,劉裕建國,標誌著由門閥士族執掌南方權柄的生態被打破。雖然寒族/低階士族的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但由於上百年的積累,世家大族在政治中的影響力極難消除;同時,他們的政治資源、優秀才幹,是劉宋統治者維護政權穩定所必須倚重的;但在另一方面,出於對“王與馬、共天下”的忌憚,世家大族也被視為皇權的威脅,引起了劉宋帝王的警惕。在這種情況下,像檀道濟這種出身京口寒族、有著自身政治利益訴求的人才,無疑是劉宋統治者的有力助手;

第二,檀道濟的軍事才能確實出眾,而這些人才也正是劉裕家族能夠從基層崛起、最終攫取皇權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劉宋王朝已然建立,但根基未穩、人心不定,內外部的反對者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劉裕客觀上需要一些得力悍將替自己“看場子”,威懾北朝、內部的異己。

第三,劉裕把檀道濟的真實斤兩看得一清二楚:“檀道濟雖有幹略,卻無遠志”。也就是說,檀道濟打仗確實可以,但沒什麼野心、大志向,可以當一個合格的工具人。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在劉裕死後,檀道濟作為護軍將軍,與司空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尚書僕射傅亮共同作為顧命大臣,輔助少帝劉義符。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劉裕在擔任東晉豫章公期間,任命世子劉義符以徵虜將軍的身份鎮守老巢京口;而那時以西中郎司馬、梁國內史的職務輔佐劉義符的,就是檀道濟。從道理上來講,自己是先帝指定的顧命大臣,而新任皇帝又是老上司, 檀道濟可謂春風得意。

然而,檀道濟很快背叛了信任自己的老上級。

沒多久,徐羨之等人過於擅權,引起了劉義符的不滿;同時,對於這些低階士族把控朝政,出身門閥世家的顏廷之、謝靈運等人極為不忿,於是他們趁機鼓動劉義符除掉這幾位輔政大臣。

面對這種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政治搏殺,徐羨之等人自然不甘束手就擒,他們決定釜底抽薪、直接廢掉劉義符,以徹底斷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念想。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而這些文人想要發動政變,沒有將領的支援顯然不可能,於是他們前去勸說掌握軍權的檀道濟。

此時的檀道濟是極為糾結的。一方面,劉義符與自己感情不錯,他在本能上不忍心加害於這位老上司;但在另一方面,他也明白這個道理——階級鬥爭是你死我活的,一旦謝靈運等人掌權,自己作為寒門勢力的一分子,前景一定極為悲慘。

所謂人以群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權衡利弊,檀道濟毅然加入了徐羨之等人,為廢黜、殺害劉義符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隨後,劉裕的第三個兒子、時任荊州刺史的劉義隆被迎回建康,是為宋文帝。

宋文帝雖然是政變的受益者,但對於犯下弒君謀逆大罪的徐羨之等人,他不可能徹底放心;而徐羨之一黨對此也心知肚明,他們死死抓住兵權,以此與朝廷分庭抗禮,而檀道濟則被他們視為“自己人”,手上掌握重兵、扼守戰略要地廣陵。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戲劇的是,檀道濟這回再次讓人大跌眼鏡。

隨著宋文帝與徐羨之等人的博弈日漸白熱化,位置極為關鍵的檀道濟卻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甚至還積極向宋文帝的寵臣王弘示好、一同說徐羨之等人的壞話。

到了公元426年,宋文帝誅殺徐羨之、傅亮等人時,檀道濟全程作壁上觀;緊接著,宋文帝討伐起兵反叛的謝晦時,檀道濟親自出馬效力。

謝晦原本以為檀道濟已經與徐羨之一同被殺,此時看到這位老戰友竟然站到了對立面,瞬時間軍心大亂、不戰自潰。

因為這一“奇功”,檀道濟被加官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可謂紅極一時。

要知道,檀道濟可是上一次政變的主力、徐羨之等人的死黨;因此,當宋文帝計劃爭取檀道濟的支援時,一眾大臣認為他不可信任,只有宋文帝一針見血:“道濟從人者也,曩非創謀,撫而使之,必將無慮。”用大白話來理解:他就是個沒主意的跟風者。

劉宋頭號名將檀道濟之死自以為是萬里長城,實際上卻是枚棋子!

搖擺不定,看似讓檀道濟左右逢源,奇蹟般地在兩次政變中都站到了勝利者的一方。然而,在封建時代有這麼一個道理:在重大政治鬥爭中,如果沒有立場、無所適從,註定其只能充當別人的棋子;一旦形勢需要,將會被毫不留情地捨棄。更可況檀道濟這種為了個人利益不惜出賣上司、隊友的人,更會讓人發自內心地戒備、並棄之如敝履,畢竟沒人知道他下次會出賣誰。

接下來的宋文帝致力於平衡世家、寒族的勢力,並且採用了“鋤強扶弱”的策略。為了制約門閥世家,他可以提拔自家兄弟劉義康、寒族檀道濟、次等士族范曄;但當世家大族被削弱、寒族勢力擴張後,宋文帝立即翻臉不認人,眼睛都不眨地誅殺了檀道濟、范曄等人。

更可況,那時的檀道濟在與北魏的戰爭中屢立奇功、威望越發膨脹,子弟、部將個個都是一等一的文武之才,在天性猜忌的劉氏面前,他哪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可惜的是,那時的檀道濟還以為自己是劉宋的萬里長城,對危機蒙然不知、毫無戒備。殊不知對封建帝王而言,自毀長城壓根就不是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