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第三集 《神龍再現(下集)》之書成何時

由 講武軒重譯武經七書 發表于 人文2022-01-03
簡介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陳述:第一、黃石公《三略·中略》講到了歷代君主治理國家的方法和舉措:“夫三皇無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

何為樵蘇失爨

各位朋友,大家好!請繼續收看

第二講《神龍再現(下集)》!

黃石公《三略》這部兵書是何時創作的呢?當今學術界有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成書於戰國後期(最晚到秦時漢初),我同意這個觀點!第二種觀點是成書於東漢末年。我本人對此持否定態度,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的!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陳述:

第一、黃石公《三略·中略》講到了歷代君主治理國家的方法和舉措:“夫三皇無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無所歸功。帝者,體天則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讓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禮賞有功,美而無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設矩備衰,四海會同,王職不廢.雖有甲兵之備,而無鬥戰之患。君無疑於臣,臣無疑於主。國定主安,臣以義退,亦能美而無害。霸者,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則士疏,賞虧則士不用命。”從三皇開始講起,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無為治世,沒有言辭上的教化,但是天下治理的很好;到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透過體察天地執行之道,從中感悟出治國理政的方略,實行法令和教化並行,天下治理得也非常太平。到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合為一王)以道治國,建立典章制度,防止國家衰敗;建立國家軍隊,是為了維護天下安定,不是為了窮兵黷武,國家治理也很好。最後到了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以權謀,誠信和獎賞駕馭大臣來治理國家。這時就不是天下了,只是個大諸侯國。常言道,人心不古,人心變得越來越壞了,或說人變得越來越聰明,不好管理了!君主治理國家的辦法越來越實用,越來越實際!五霸駕馭文臣武將,治理國家的手段和方略和我們當今這個社會使用人才的辦法也差不多了!黃石公《三略·中略》總結到“五霸治世”就收筆不寫了,作者有關歷代君主治世的論述就講完了。如果說《三略》是成書在東漢末年,都不說“春秋五霸”,就從戰國開始(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到東漢末年(公元220年曹魏代漢)的時間跨度673年左右,這近七百年的治國理政,治軍打仗案例這麼多,難道不應該重點蒐集總結嗎?為什麼沒有論述呢?作者雖然從很久很久以前的“三皇治世”開始總結,但他最後的落腳點一定是當下,就是現在,作者所處的時代!兵法理論最終要解決當下軍事和政治中遇到的難題,這是兵法第一要務和價值所在:“實用性”!比如《孫子兵法》只有短短的六千多字,孫子可謂惜墨如金,道盡了天下的用兵方略,微言大義!在這部軍事哲學著作這麼短的篇幅裡,孫子還談到了吳國和越國的戰爭問題,如何打敗越國,孫子也是針對當時現實情況提出了自己的用兵方略!要想保證兵法的實用性強,首先要保證兵法理論的實踐性、先進性、科學性!要做這三點,提供兵學理論研究的這些基礎資料就應該滿足三個條件:1、基礎資料的數量要足夠廣,足夠多;2、基礎資料離現在兵法創作的時間足夠的近;3、基礎資料要足夠真實、客觀。這就是要有大量有實效性的資料。如果這部兵法真是寫在東漢末年,噢,原來東漢末年寫成的《三略》,這部兵法的基礎研究資料竟然全部來自七百年之前,這不成笑話了嗎?這些基礎資料的時效性從何而來?很多資料都過時了呀!您以為這是在寫小說,寫詩歌,在玩穿越嗎?可以天馬行空,胡編亂造嗎?讓今天的小女子穿越到盛世大唐,和唐太宗李世民玩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順便讓唐太宗剷除剛剛出道的武媚娘,就沒有以後的武則天了!這不荒唐可笑嗎?這在邏輯上說不通嗎?兵法是在搞理論研究,搞科學研究,資料的時效性很重要!黃石公怎麼會犯這麼嚴重而愚蠢的錯誤呢?

第二、認為《三略》成書於東漢末年的人還有一個論據:“《三略》是為衰世而作!”這些人認為東漢末年就是衰世,朝政腐敗,宦官和外戚專權,又爆發了黃巾起義,形成地主豪強的封建割據,接下來“天下三分”,到後來的“三家歸晉”!這段時間有96年!曹操在詩中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真是亂世、衰世!沒錯!但還有一個更大的亂世、衰世就是“春秋戰國”:周天子失德,諸侯不再服從周天子的領導,諸侯國間相互征戰,天下戰禍不止,人民和財產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朝廷上,這些統治階級中經常出現了父殺子,子殺父,君殺臣,臣弒君的奪權鬧劇,人倫綱常蕩然無存。原來的周朝的典章制度已經無法實行,就像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天下大亂。這就是衰世!就是亂世!春秋戰國長達549年!無論從時間跨度之長,影響範圍之廣,東漢的動亂的現狀和春秋戰國就是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第三、《三略·中略》講:“故聖王御世,觀盛衰,度得失,而為之制,故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作者非常認可這種制度,稱為聖明的君主建立制度,好,非常好!我們來細細考證和研究,這個內容不就是周朝的制度嗎?周制規定:諸侯擁有2個師的兵力;方伯(一方諸侯的頭目)擁有3個師的兵力;周天子擁有6個師的兵力。形成周天子的中央軍事實力最強大,四方諸侯軍事實力弱小的格局,這樣可以保證周天子最尊貴的位置,周天子可以有效控制諸侯,則天下太平!周朝施行的就是分封制嘛!把天下分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諸侯國,讓這些諸侯去治理,周天子和諸侯共同管理天下。兵家和法家算是同道中人,他們都主張“法治”,認為法制必須合乎實際,他們都肯定現在,否定過去!哦,如果這部兵書寫作在東漢末年,原來東漢末年的兵學大家認可的制度是1266年前開始的周制嗎?這可能嗎?

第四、我在偶然的機會翻閱了《史記·淮陰侯列傳》,又從中發現了新的證據:韓信和張耳進攻趙國,趙國廣武君李左車對成安君陳餘建議說:“我聽聞兵法說‘千里饋糧,民有飢色,樵蘇後

,士不宿飽! ’這是《三略·上略》後半部分中的原話。主要講:“一個地方如果從千里之外運糧,這裡的老百姓就因為缺糧吃,而面黃飢色,臉色不好看;如果軍隊靠臨時打柴草做飯,不提前作儲備,那麼士兵就有可能不能按時吃個隔夜飯。”韓信來遠征,兵鋒正盛,不可以與之爭鋒。但韓信也有致命缺點,就是路途遙遠,糧草不繼,容易斷糧!我們不要與韓信正面交戰,您和他相持即可。我帶一支精兵,去斷他糧道,他糧草輜重一斷,不出幾日,韓信大軍必亂,然後您和我一起首尾攻擊他,他一定會失敗,從而被我們擒殺!”在秦朝時期,讀書人非常少,圖書出版業那是非常非常的落後,那是文字的載體就是木簡和竹簡,靠手抄!一部書籍傳播速度很慢,李左車能看到《三略》,估計《三略》已經流傳一段時間了!這個故事再一次證明《三略》的確在秦朝已經存在了!而且在秦末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否則李左車是怎麼看到的?難道是家傳?到現在為止,我應該就《三略》的寫作時間和作者,做個總結了:“《三略》成書一定早於秦朝,我個人意見是戰國中期以前。如果李左車看過《三略》,那麼張良也可能看到過,這樣很多事就能解釋的通了!先有《三略》,後有‘黃石公’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晚於《

史記·留侯世家

》,是後人在傳抄過程中加上的!黃石公只是《三略》疑似作者,作者到底是誰?已經無法考證了,成為千古之謎了!”

第三集 《神龍再現(下集)》之書成何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