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淺析系列」《王陽明全集1》(卷中·答顧東橋書)(10)

由 體悟歲月 發表于 人文2022-01-02
簡介④、高處不勝寒的假象(在某些學識、學術到了一定水平或是程度的時候,只有研究員自己能夠懂,而無法讓這些所謂的“真理”落地、生根、發芽,使得平民百姓也能夠懂,久而久之一種狂妄自大的心態就“應運而生”了——肉眼凡胎,豈能窺視仙人變化)⑤、易而求難

肉眼凡胎豈能窺視仙人變幻

原句:‘道之大端易於明白’~‘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此節中心句即為: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賞析/引申:

1、近而求遠(近而求遠是因為人們沒有意識到以下幾大問題):

①、“理”在自己心中,即“心(天)理”。

②、自己要走的路,不在遠方,而在腳下。

③、自己所擁有的或失去的一切就在自己身邊(與自身有直接關係),並非在他人身上。

④、夢想是建立在自己的態度之上的,而並非他人的意願使然。

⑤、每個人唯一能做好的只有自己,沒法在真正意義上掌控他人,讓他人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誰。

……

萬事、萬物若能從己身出發,考慮自身的優劣與利弊,這樣更能使得自己在社會上穩定立足。

2、易而求難(原因有至少7點):

①、認為用“難”的思想來處理完成的所有事情,能讓自己放心。

②、真正需要學習的東西(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之理等)太少,而在日後生活中沒有太大作用的東西太多(這些東西往往使得較為純粹、普通的心理變得“智慧”、“勇敢”、“狡黠”)。

③、人文社會過於複雜,社會環境中,往往充斥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紛繁,在如此的社會中呆了較長的時間的話,人“易而求難”的思想定然會潛移默化的出現(簡單純粹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過上的,更多的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勾心鬥角)。

④、高處不勝寒的假象(在某些學識、學術到了一定水平或是程度的時候,只有研究員自己能夠懂,而無法讓這些所謂的“真理”落地、生根、發芽,使得平民百姓也能夠懂,久而久之一種狂妄自大的心態就“應運而生”了——肉眼凡胎,豈能窺視仙人變化)

⑤、易而求難的心態往往是隨著學術、人文、社會等概念的昇華而逐漸產生的。

⑥、換言之,一些東西就算能夠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只是孤芳自賞而已,無法真正的普及。就算能夠普及,也定然是要換一種讓平民百姓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普及,但是似乎也沒有什麼最為恰當的方式(很多希望普及的東西,最後都變成了弄巧成拙的卑劣)讓百姓接受,就已經黯然消逝了。

⑦、易而求難的心態的出現或是成熟,往往是在“學習→模仿→傳承→創新→迴歸”的這五大步驟中,沒有把握好創新到迴歸的階段而導致的。在經歷了創新的過程後,直接脫離了五大步驟的束縛,帶著學習、模仿的實質內容與傳承的真切心態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

人類生、死從簡,不帶來一絲

輕煙

也不帶走一縷思緒,為何要在人類的生命過程中那麼的追求表面意義上的東西呢?

綜上所述:近而求遠謂之為己;易而求難謂之簡己。為己且簡己是做人的真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