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複雜性格“造就”的一代亡國之君

由 博長作品集 發表于 人文2021-12-31
簡介等到朱由檢即位時,明朝已然日薄西山,國手亦難回春,但這位新皇帝依然懷有希望,當他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肅清閹黨之禍後,朝野上下也曾有所期盼

何為漂蓬斷梗

複雜性格“造就”的一代亡國之君

複雜性格“造就”的一代亡國之君

複雜性格“造就”的一代亡國之君

複雜性格“造就”的一代亡國之君

孔尚任《桃花扇》中有一段唱詞這樣寫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漂篷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

這是駐紮武昌的左良玉聞聽京師陷落、朱由檢殉國後的一番感慨。崇禎帝比其他的亡國之君幸運的是後人對他的寬容。

思宗朱由檢可能是明代皇帝中性格最為複雜的一個。在他身上,機智和愚蠢,膽略與剛愎,高招與昏招兼而有之。當然,複雜性格的背後,是複雜的政治形勢。農民起義、後金軍隊的入侵、災荒、大臣之間拉幫結夥、黨爭不斷,這些都讓朱由檢頭痛不已。處理這樣的難題,成功或者失誤都屬於正常。再者說,明朝經歷萬曆和天啟皇帝的折騰之後,已經是走進了死衚衕,朱由檢很不幸地拔了個末籌。他即使有心救國,也無力迴天,正如史學家孟森所說:“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因此歷史學家對於思宗普遍抱有同情,認為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然而,人才何代無之?關鍵在於知人善任罷了,朱由檢雖有心治國,卻不識用人之道,以致釀成亡國悲劇,未必無過。孟森先生認為朱由檢“苛察自用,無知人之明”、“不知恤民”。一個勤政、自律、立志有為的皇帝無奈成為亡國之君,固然使人同情;然而,朱由檢用人之拙、疑心之重、馭下之嚴,卻正是加速了明王朝覆亡的催化劑。

翻開大明朝的歷史,鬧劇不斷,真是怪事朝朝有,此朝特別多。除了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祐樘等少數幾個明主之外,明朝的許多皇帝都彷彿荒誕劇中的主人公。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有死於紅丸的,有熱心木工事業的,有微服出行游龍戲鳳的,實在是熱鬧非凡。內有奸宦,王振、曹吉祥、劉瑾、谷大用、魏宗賢、王承恩,相繼把持朝政,黨爭不斷;外有邊患,蒙古、瓦剌、滿洲相繼而起,戰事頻仍。

等到朱由檢即位時,明朝已然日薄西山,國手亦難回春,但這位新皇帝依然懷有希望,當他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肅清閹黨之禍後,朝野上下也曾有所期盼。無奈,大明已經病入膏肓,加之崇禎帝著力做個英明之主,卻又難以避開個性上的種種缺陷。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調侃:“明王朝第十七任皇帝朱由檢並不是不想把國家治理好,但他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猶如小學生沒有寫出博士論文的能力一樣。他精力充沛,沾沾自喜於自己明智的措施,發脾氣的時候不可理喻,而且幾乎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發脾氣。他對自己的錯誤永遠有動聽的掩飾,絕不尋求更正,卻喜歡他的部下歌頌他英明。”或許是自幼生活環境的複雜與提心吊膽,直到即位之初朱由檢也一直小心翼翼,也由此決定了他多疑,剛愎自用,馭下苛刻而寡恩的性格。他在位十七年中,頻繁更迭閣部臣僚,自從殺了袁崇煥後,他越發不信任大臣,多次誅殺督撫大吏。

果真是性格決定人生,雖然他勤於政事,不貪女色,嘔心瀝血,但他的性格缺陷卻又給明朝的統治危機推波助瀾。湯綱、南炳文在《明史》中陳述了崇禎的三大短板:一是急於求成,導致了“功令太嚴,吏苦束溼”;二是虛榮而剛愎自用,給奸佞之徒鑽了空子;三是不信任百官,寄希望於宦官,加重了政治的混亂。

因此,對於朱由檢,我們只能說他“心有餘而力不足”,想做個力挽狂瀾的有為君主,但卻亡於煤山的清風明月下。同樣作為亡國君,比起軟弱無能的漢獻帝,荒淫無道的陳叔寶,暴虐無常的隋煬帝,人們對於崇禎還是比較寬容的。連他的競爭對手都為他說了不少好話,李自成在《登極詔》中寫道:“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孟森先生說:“熹宗,亡國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澤猶未盡也。思宗,自以為非亡國之君也,及其將亡,乃曰有君無臣。”的確,比起朱由檢,朱由校恐怕更像亡國之君,可他運氣好了一點點,早早死掉,把上吊的滋味、亡國的苦痛留與弟弟朱由檢品嚐。而朱由檢也只能在“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的辯護中欷歔一番。

崇禎皇帝自縊時,在衣襟上留下了遺言,一行是: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貎恭,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朕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巍巍萬歲山,密密接煙樹。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處。”三百多年的光陰流轉,究竟是海棠樹,還是古槐揹負著罪名,後人已不得而知,但大明王朝已隨末代君主的魂飛魄散而走到了盡頭。

參考文獻:李顏壘、於海英著《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國歷史名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