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古訓: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由 儒風大家 發表于 人文2021-12-27
簡介嚴格教子,最終也是為孩子好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什麼意思

古訓: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古訓: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作家梁曉聲曾說:“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也是一個家庭,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窮養富養,都不如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教養孩子要趁早

《顏氏家訓》裡講:“教子嬰孩,教婦新來。”

意思是,教育子女,要從嬰兒開始;

教育媳婦,要從剛娶進門開始。

顏之推認為,教子如同種田。

春天辛勤育苗,秋天才能收穫果實。

人也一樣,小時候,精神專一;

長大後,思想就逐漸變得分散;

到了成家立業之年,身體及性格早已定型。

顏氏子弟,從五六歲起就要單獨教養。

勤學好問的,很快就能讀通《論語》;

資質愚笨些的,也能識字知禮。

平民百姓之家也是一樣:

農民的孩子,從小跟著父母學種地;

商人的孩子,耳濡目染懂得商場上的規矩。

一旦錯過最佳時機,等到孩子長大了,就會一無所長。

這時才想起管教,只會難上加難。

古訓: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不怕過嚴,就怕過寬

古人云:“愛而有教,嚴而有慈。”

父母慈愛而又有威嚴,子女敬畏才能生孝心。

教子之道,最好能介於寬嚴之間,持守中正。

如若把握不好這個度,寧可過嚴,也不要過寬。

俗話說:“嚴是愛,寬是害。”

父母教育子女,最怕一味溺愛。

孩子做錯了事,本該嚴厲訓誡,反而給予獎勵;

孩子說錯了話,本該嚴肅責備,反倒不了了之;

對待孩子生活方面的要求,卻又儘可能地滿足,絲毫不懂節制。

長此以往,孩子終歸要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很多家長都擔心,教子過於嚴厲,容易傷害親子間的感情。

孩子一有怨言,做父母的就會狠不下心。

《易經》的爻辭講:“厲,吉。”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嚴格教子,最終也是為孩子好。

教子過寬,容易沒有章法。

兒女在家疏於管教,走上社會難免出問題。

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替你狠狠管教。

這個代價,你和孩子都承受不起。

古訓: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言有物,行有恆

古人云:“正則誠,誠則不怒而威矣。”

家長的威嚴,不是靠板著一副臉,開口閉口教訓人而建立的。

而是靠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自然而然形成的。

《易經》家人卦講:“言有物,而行有恆。”

父母作為一家之主,教育孩子不能說空話。

言行一致,才能樹立起家長的權威。

蘇軾被貶黃州時,親自教導長子蘇邁。

某天蘇邁問父親,鄱陽湖畔石鐘山的由來。

父子二人查閱了許多書本,覺得書裡的解釋都不靠譜。

蘇軾並未因此糊弄兒子,而是帶上蘇邁,來到石鐘山實地考察。

他們在山中發現了天然形成的“石竅”,風吹過時聲如洪鐘。

不僅弄懂了石鐘山的由來,還留下一篇傳世名作《石鐘山記》。

帶著孩子去爬山,這事原本並不難。

只是一般人不肯費工夫,寧願翻書找個現成的答案。

正是因為父母的懈怠,拉開了孩子之間的差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