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由 半文藝術傳媒 發表于 人文2021-12-27
簡介”枯木是歷經繁華、霜雪之後的沉靜綠葉繁花之後只剩滿身歲月痕跡是走過一遭的遺存只剩本體之際卻昭示著生命繁盛的青春記憶裡盛滿著活力積蓄成落幕時的直抵心靈的讚歌滿身痕跡,無論是滄桑還是斑駁都是對生命的歌詠生命低谷藏著希望生命頂峰也將迎來沒落走向生

枯木生花之象,凡事自有成就也是什麼意思

枯木之韻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之“生”

詩云:

“枯木傍溪崖,由來歲月賒。

有根盤水石,無葉接煙霞。

二月苔為色,三冬雪作花。

不因星使至,誰識是靈槎。”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

是歷經繁華、霜雪之後的沉靜

綠葉繁花之後

只剩滿身歲月痕跡

是走過一遭的遺存

只剩本體之際

卻昭示著生命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繁盛的青春記憶裡盛滿著活力

積蓄成落幕時的直抵心靈的讚歌

滿身痕跡,無論是滄桑還是斑駁

都是對生命的歌詠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生命低谷藏著希望

生命頂峰也將迎來沒落

走向生命的低點

再蓬勃出另一番的生命景緻

即由“死”向“生”

是一種追憶,一種渴望

是結束,也是開始

佛語“滅即是生,寂即是活”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之“美”

枯木,從“美”的角度來看,的確不具有任何“美”學形式

帶有活力的花葉都離它而去

形容枯槁,只待衰朽成泥

但這逝去的生命體中

卻飽含著生機

看似衰朽,卻有直指天際的活力

看似粗拙,卻有渾然一世的美麗

看似怪誕,卻有溫潤自在的親切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已經以綠意稚嫩的形式生長了良久

才有枯槁之後的大巧若拙

是最自然,也是最原始

是一種積蓄,一種涵養,一種自顯

那不著粉飾的外觀,保留最真實的面目

更顯真誠,平易近人

繁花滿綴之際

倒如夢似幻

讓人不敢輕易相信了

是對本質的追求,對純真的嚮往

對心性的關注,對生命的尊重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已然不僅僅是木,而是一種象徵

粗拙中看得見風霜

嶙峋中看得見歲月

洗盡鉛華之後

是生命的沉澱,是命運的顯現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不發芽不生花,依舊能散發韻味

總能給予人更多的遐思

其直立的姿態,曾承受多少繁蔭

其彎折角度,有是如何覓陽而成

其黝黑且雜有諸多裂痕的表皮

曾盛開過幾度的繁花

更是讓人嗟嘆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無論是根雕的巧奪天工

還是枝幹做為藝術裝飾

用能適得其所

其美不可言

而人,發現美的眼

也自是妙不可言!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之“藝”

枯木,不僅是文學吟詠的物件

也是畫家筆下的各色形象

宋代仲並則留一首《畫枯木》

“乞與空齋伴我閒,風霜諳盡各蒼顏

不妨黛色凌雲幹,蟠屈生綃尋尺間。”

一截腐朽的枯木,枝條虯曲,形容枯槁

似是毫無“生意”可言

具“美”之眼

卻可看到其中靈動的生機

那是一個個活潑地有力道的生命體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以文成名的蘇軾

就留存有一幅驚世的枯木畫作——《枯木怪石圖》

畫作中,沒有巍峨山川,沒有茂林修竹

只有幾支甚是張牙舞爪的枯木,配以形狀怪異的石頭

“散木支離得天全,交柯蚴蟉欲相纏。

不須更說能鳴雁,要以空中得盡年。”

從蘇軾的題詩中,便能領略幾分其畫“枯木怪石”之意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而其好友兼賢徒的黃庭堅,更是特為此畫作詩云:

“折衝儒墨陳空堂,書入顏柳鴻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更是進一步道出了枯木與畫者的相融合

綠意不在的枯木

沉著冷靜中表達的則是畫者本人的處世之態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無葉無花的枯木

著眼之處盡是粗拙紋理滿布的枝幹

似是掙脫土地的靈魂

枯木之韻|歲月蒼老了容顏,它用軀幹進行最後的奮鬥

枯木,有生的意志而萌芽

成長數十寒暑,甚至百年千年

不急不緩

任由歲月流轉

季節更替迎照烈日

或耐承寒雪

最終換以本真姿態歸於自然

是樸素,是平淡,是不爭不奪,是對一切的順其自然

這種不加雕飾,毫無造作的形態

是大美

董其昌曾言“山水畫中,無枯木則不能出蒼古之態。”

一語中的地道出“枯木”之美、之意、之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