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由 法治潮陽 發表于 人文2021-12-26
簡介唐代第一次規定男女法定婚齡是唐太宗貞觀元年二月:“詔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

冠禮之後才結婚嗎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史籍中關於結婚年齡的記載,所涉人物最早的,可能要數《史記·五帝本紀》:“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嶽鹹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東漢趙曄所著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載:“禹三十未娶,恐時之暮,失其制度……因娶塗山,謂之女嬌。”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由此可見,上古的兩位先王舜和禹都是三十歲結婚。舜三十歲娶了堯的女兒娥皇女英,禹三十歲娶了塗山氏女嬌。如果男子三十歲還不結婚,就與制度不合了。不過上古之事,多半是傳說,不可考證。史籍中比較確切的關於結婚年齡的記載,是從先秦開始。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先秦:三十而娶,二十而嫁

《周禮·地官·媒氏》:“媒氏掌萬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春秋穀梁傳·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許嫁,二十而嫁。”也就是說,西周與春秋,男女的法定婚齡分別在三十歲和二十歲。《周禮》傳說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而《穀梁傳》傳說為孔子弟子子夏口頭傳給穀梁赤,穀梁赤將它記錄下來,但實際上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這也與同樣成書於兩漢的《史記》和《吳越春秋》中舜和禹“三十而娶”的描述相吻合。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事實上,“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僅是禮法上的理想狀態。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各諸侯國的法定婚齡,往往更低。《國語·越語上》記載越王勾踐令:“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這裡只規定了結婚年齡的上限,而沒有下限,這顯然與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向吳國復仇的國策有關。而《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提到春秋第一個霸主齊桓公與管仲商議後“下令於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齊國男女的法定婚齡也比《周禮》的規定分別小了十歲和五歲。

戰國時期,墨家提倡早婚,《墨子·節用上》:“昔者聖王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處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也就是說,墨子主張,男二十女十五就應當成婚。這種理論,無疑也是為了適應當時交戰各國繁衍人口的需要。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秦朝:身高不夠,別想結婚

中國歷史上關於法定婚齡的規定,最特別的要數秦朝。根據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出土的睡虎地秦簡:男子身高六尺五寸舉行冠禮,行冠禮後方可結婚;女子身高六尺二寸定為成年,成年後許嫁。也就是說,能不能結婚,與年齡無關,完全取決於身高。這規定夠奇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秦朝也有婚姻登記制度,結婚必須去官府登記才有效。秦朝的官方法律解釋《法律答問》中就有這樣的案例:“有女子甲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小未盈六尺,當論不當?已官,當論;未官,不當論。”也就是說雖然沒達到結婚條件,但如果官府登記了,也予以承認。不登記,婚姻當然無效。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兩漢: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到了漢朝,《漢書·惠帝紀》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徵收五倍賦稅。即漢朝的第二任皇帝要求女子十五歲前必須結婚,這同樣是出於西漢初年迅速增加人口的需要。

漢代無論皇家還是民間,早婚現象都很普遍。根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漢文帝十五歲生漢景帝,據此推算結婚年齡則更小。而《後漢書·靈帝紀》:“建寧四年四月癸丑,立貴人宋氏為皇后。”靈帝建寧元年十二歲即位,建寧四年十五歲結婚。民間如,收錄漢魏晉石刻的《隸釋》卷十五《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碑文:“年十八,娶婦徐氏。”以上為男子,女子如《後漢書·班昭傳》:“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更為誇張的是《漢書·上官皇后傳》:“詔召安女入為婕妤……月餘,遂立為皇后,年甫六歲。”漢昭帝的上官皇后結婚時竟然只有六歲!真是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根據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中的研究,漢代結婚年齡多為男子十五六歲,女子十三四歲。漢代早婚之俗可以說直接影響了後世,自漢以後,歷朝歷代多奉行早婚。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三國兩晉南北朝:十三當爹,三十當爺

三國時期,王肅在《疏》中說:男十六而精通,女十四而能化,自此以往,便可結婚。這反映出當時人們的觀念,認為男十六女十四身體成熟達到結婚條件。

《晉書·武帝紀》載,晉武帝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十月頒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也就是說,西晉女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官府就要進行干預,勒令出嫁。《周書·武帝紀》建德三年正月詔:“自今已後,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已上,爰及鰥寡,所在軍民,以時嫁娶……”即北周武帝規定,無論軍民,包括喪偶者在內,男子年滿十五,女子年滿十三都要及時嫁娶。

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三國演義》第八回:“(貂蟬)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二八就是十六歲,十六歲的貂蟬先許呂布後嫁董卓,致使二人反目。貂蟬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人物,而三國曆史上另一確有其人的美女——文昭皇后甄氏,在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時就已是他的妻子了,而甄氏據考證生於183年,也就是說她的結婚年齡在十七虛歲之前。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例子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太子拓跋晃,也就是熱播劇《錦繡未央》男主的父親。根據北魏皇帝世譜,拓跋晃生於428年,拓跋晃的兒子拓跋浚生於440年,拓跋浚的兒子拓跋弘生於454年,拓跋弘的兒子拓跋宏生於467年,拓跋宏的兒子元恪生於483年。拓跋晃虛歲24歲病卒,假如他一直在世,虛歲13歲當爹,27歲當爺爺,40歲當太爺爺,到56歲就已五代同堂了。北魏早婚之風可見一斑。

隋唐:十三豆蔻正好,十五老大不小

隋朝未查到明確的法定婚齡,只能透過史實加以描述。《隋書·獨孤皇后傳》:“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明確記載了獨孤皇后十四歲嫁給隋文帝楊堅。《隋代墓誌銘匯考》所輯500餘方墓誌,直接記載女子出嫁年齡的22例中,十三至十五歲成婚者8人,十六至二十歲成婚者11人,二十歲以上成婚者3人。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唐代第一次規定男女法定婚齡是唐太宗貞觀元年二月:“詔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新唐書·太宗本紀》)即男二十女十五為結婚年齡上限,如果年滿未婚,官府就要幫其結婚。唐太宗詔令一百多年後,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唐玄宗又下詔:“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唐會要·嫁娶》)即男十五女十三為結婚年齡下限。

唐人的婚嫁年齡,我們不妨透過唐代傑出的藝術形式——唐詩略做管窺。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雖寫青樓女子,卻也反映出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十三歲是女子最好的年華。李白《長幹行》:“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明確寫了女子十四歲嫁人。李商隱《無題》詩:“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十五歲還未嫁人,那女孩自己都傷心不已了。可見早婚觀念在唐朝是多麼深入人心。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兩宋:晚婚新風尚

宋代的法定婚齡沿襲唐開元年間的規定,輯錄宋代官吏辦案判詞的《名公書判清明集》中有:“在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並聽婚嫁。”不過,宋人似乎並不熱衷於這麼早婚。比如北宋名臣司馬光就認為早婚有弊端,提出“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皆可成婚(《司馬氏書儀》卷三)。南宋大儒朱熹也贊同司馬光的觀點,並在《朱子家禮》中加以引用。

《宋史》所記許多名臣,結婚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上,甚至還有花甲之年才成家的。大才女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說:“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建中辛巳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結婚時已虛歲十八了。若是放在漢唐,這樣的年紀不是要被罰款,就是要被強制官配了。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宋代晚婚之風從文學作品中也可看出一二。以北宋末年為背景的小說《水滸傳》,第六回魯智深初見林沖,“生的豹頭環眼,燕領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第七回林沖被高俅陷害,發配前與丈人告別:“自蒙泰山錯受,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三載……”可見林沖是三十歲後才結的婚。再如南宋陸游詩:“嘗聞鄰家女,及笄不思春。”及笄也就是十五歲,這與李白筆下“十五泣春風”的唐代女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據統計,宋代男女的平均婚嫁年齡推遲到十七八歲,雖然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仍屬於早婚,但在普遍奉行早婚的古代社會,有宋一代可以說是開了晚婚的新風尚。:男年十六,女年十四

《明史·嘉禮三》:“洪武元年定製用之,下令禁指腹、割衫襟為親者。凡庶人娶婦,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規定,明代的法定結婚年齡為男十六,女十四。乾隆《欽定大清通禮·嘉禮》:“許男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皆可行右議婚。”清朝也明確規定,法定結婚年齡為男十六,女十四。

明朝歷史上第一位在紫禁城坤寧宮大婚的皇帝——正統帝,就是十六歲結婚。那位從湖北入主紫禁城的嘉靖皇帝也是十六歲大婚。而正統帝之子成化帝十八歲大婚,成化帝之子弘治帝,也就是明朝唯一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也是十八歲大婚。而明代后妃的結婚年齡,如成化帝選後時,皇太后諭禮部:“榜諭京城內外,於大小官員民庶有德之家,務擇其父母賢善,素有家法女子,年十五至十八……令其父母送來,吾將親閱焉。”(《明憲宗實錄》卷三)再如,天啟元年三月,十七歲的天啟帝要大婚,詔選天下十三到十六歲的淑女,最後選定十五歲的張嫣為皇后。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清朝早期,皇帝后妃的結婚年齡多早於乾隆《欽定大清通禮》的所說的十六歲和十四歲。比如大名鼎鼎的孝莊皇后就是十三歲嫁給皇太極。而孝莊之子順治帝則是十四歲迎娶自己的表妹。再如康熙帝十二歲大婚,迎娶了同樣十二歲的赫舍里氏。而乾隆之後,清朝皇帝的大婚年齡多在十六至十八歲。而清宮后妃的重要來源——-選秀女制度,則是遴選年十三至十七歲的八旗女子。

中國古代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結 語

綜上,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上述均為虛歲),從西周的三十二十降至春秋戰國的二十十五,到漢唐又降為十五十三,至明清又稍有提高至十六十四,大體呈一個反向的J型曲線分佈,而並非很多人印象中的朝代越早婚齡越小。

至於《大戴禮·本命》所說的太古之禮“男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姑妄聽之,不必當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