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由 mom看世界 發表于 人文2021-12-25
簡介人生就是尋找自己的位置五味太郎曾在講座中說:“孩子是不需要教育的”

俯首帖耳是什麼意思

點選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還不到兩歲的二寶,儼然已是一枚“小書蟲”了。

每天,我都要陪她看好長時間的書(書目得她指定的,喜不喜歡特清楚),有時候相同的書一天要刷個N遍。

在二寶的書單裡,日本作家編繪的繪本童書佔了不小的比例。其中,就有五味太郎的繪本。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二寶特別喜歡五味太郎的《小金魚逃走了》,她第一次看(10個月左右),就從最後一頁滿是金魚的池塘裡,迅速找到那隻特別的小金魚,當時我們都驚呆了~

說起五味太郎,相信家裡有娃的童鞋應該都不陌生,他被譽為日本最受兒童歡迎的繪本作家,也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繪本作家。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從30歲開始,到現在76歲,在近5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出版了400多本繪本書籍,高質又高量。

業界評價他說:

腦洞像旋渦一樣,靈感層出不窮,靠譜這種東西絕對不會出現在他的故事裡!

所以,也有人戲稱他是日本繪本界的“鬼才”。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五味太郎自畫像

隨著“江湖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家長開始向五味太郎討教育兒經驗。

比如,曾經有家長對五味太郎說,她讓孩子看繪本、看書,是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

沒想到五味太郎直言不諱地說:

“讓孩子們變得有出息,抱著這樣的念頭就會把孩子們侷限在狹窄的框架裡,因為本來有出息的人就很少。”

這番話,的確很“五味太郎”。

在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中,五味太郎說,他漸漸發現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很多人談論孩子,卻根本看不到孩子的存在。

很多人在自顧自地關心孩子,對孩子指手畫腳,但並沒有去看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五味太郎認為,“那些對孩子的擔心、不安和不自信,根本就是大人對自己的擔心、不安和不自信。”

於是,他特意寫了一本書來表達自己的育兒觀,書名是

《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

。(單看這書名,就能猜到他的立場了吧)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在這本書裡,他提出了很多非常“五味太郎”的觀點:

在我看來

大人們其實並沒有好好讀書,卻拼命讓自己孩子看書

,我覺得有點問題。

我希望法律能夠規定所有國民都平等地享有

“在不想被教的時候能不被教”

的權利。

因為大人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已身心俱疲,所以沒有精力去顧及細微之處,只能教導孩子“你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人生就會很順利”……

現今社會就是這些自己的精力越來越差的大人,在教育著孩子;

父母常常和孩子嘮叨“你是我千辛萬苦生下來的”“為你我付出了多少辛苦啊”……孩子理解不了這些話的意思,因為這根本就是謊話。孩子會說:

“我不記得是我自己求你生了我啊!”

十多年前的日本,有很多擁有個性的人。但是如今的社會,

大家都過著一樣的生活,急切地往前追趕著,整個社會似乎都成了“平庸地獄”。

所謂教養,本就是可有可無的。

……

很多時候,他的觀點乍一聽都像歪理,但細細一想,又對目前的教育現狀和育兒焦慮分析得鞭辟入裡。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他的“育兒歪理”,希望能給大家帶去一些思考和啟迪。

想讓孩子聽話?他只會琢磨怎麼對付你

誰家如果有一個既懂事又聽話的娃,大家一定都會很羨慕,這得多讓大人省心啊!

可五味太郎認為,

要求孩子俯首帖耳是不可能實現的,孩子只會暫時妥協,維持表面和平,其實心裡一直在琢磨怎麼對付你。

比如,他非常介意學校要求孩子必須吃掉免費午餐中的胡蘿蔔——

“常聽說有孩子‘討厭胡蘿蔔’,因為胡蘿蔔的味道比較特殊,所以被人討厭也可以理解。不是也有大人不喜歡喝咖啡或威士忌嗎?但為什麼孩子在學校吃飯剩下胡蘿蔔會受到嚴厲批評呢?”

“有孩子一邊哭著,一邊強迫自己把胡蘿蔔吃下去,就好像人類有吃胡蘿蔔的義務似的。”

為了讓孩子吃胡蘿蔔,學校想出了各種懲罰措施:不吃完就罰掃除、不吃完就作業翻倍、不吃完就不允許出去玩。

可是鬧到這個程度,學校卻並沒有什麼說得通的理由。

孩子一直聽話照做,直到長大後才明白:

人生並不會因為吃飯剩下西藍花而變得不幸,不吃胡蘿蔔也不一定會得病。

如果你詰問大人“胡蘿蔔和人生有什麼關係嗎”,99%的人會回答:“沒有。”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孩子經常為了滿足大人的要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他們琢磨怎樣快速寫字、怎樣吃掉胡蘿蔔,

“他們在琢磨這些事的時候,學會了應付了事,學會了偷樑換柱,學會了作弊。”

漸漸地,他們無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後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了。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有個大人能站出來,幫他分析一下,哪怕只是一句話(比如,不喜歡吃胡蘿蔔,撥到一邊不就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五味太郎還認為,

家長不能總是和老師站在同一戰線上。

因為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慘,他就沒有任何別的出路了。

小時候,父親看到他在做那種同一個漢字重複寫很多遍的作業,就會說:“你用複寫紙寫不就能快點了嗎?”

每次在學校因為作業被罰,他都會想起父親,心裡也就沒有那麼孤獨了。

孩子前十年的工作就是“看”

五味太郎在自傳《時時少年時》中提到:

少年的工作是“觀察”,

而且只有這一個工作。

雖然也會感覺、思考、設計、嘗試,但那些終究是孩子的“副業”,孩子的主業就只是看。

後來,他又進一步說,在孩子十歲之前,應該給他頒發“自由護照”,

前十年就是他“看”的時期。

至於為什麼是十年,這只是他的感覺。

他認為,要讓孩子在十歲之前就能深入地觀察事物,如果這一步沒有做好,孩子未來的人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挫折。

他聽說非洲的馬塞族就有類似的傳統:

孩子成年之前,有5年的時間到處遊走。他們往往結伴而行,見識草原上的不同風土人情。

與之相應地,不管走到哪兒,他們都會得到熱情款待,社會支援系統非常完備。

經過這樣的歷練,孩子長大成人後就能更好地保護部落。

五味太郎小時候就特別愛觀察。看大街小巷的風情、各行各業的百態,就是他當時的主要“工作”。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他年輕的時候去紐約,半夜睡不著覺到街上溜達,驚訝地發現咖啡店還在營業。

在那裡,他看到了各種型別的人:酩酊大醉的、呼呼大睡的、聊個沒完的、喀嚓喀嚓打字的……

等到天亮,公交車開始運營。有人去上班,有人準備回家,還有人在十字路口吵架。人們說著各種各樣的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有的他能聽懂,有的他聽不懂。

形形色色的人見多了,原本緊張的神經開始放鬆下來。這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

觀察,對五味太郎的確有著重要的意義。

曾有媒體問他創作的靈感是如何來的,他說自己的創作主題都是某一天突然冒出來的。

他創作的繪本《大家來大便》,靈感就源自一個嚴冬的早晨,他看到動物園裡不同動物的糞便正冒著熱氣的場景。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因為這個繪本,很多孩子給他來信,說他們“每次看到自己的大便,也覺得很有趣”。孩子們還對能有一個大人和自己有相同的愛好而吃驚不已。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難怪很多人對五味太郎都有這樣這樣的評價:

他是少有的、能真正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看待,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和探索世界的作者。

人生就是尋找自己的位置

五味太郎曾在講座中說:“孩子是不需要教育的”。

他認為,時代的變化速度超出我們的想象,以現在社會的成功標本,來定製孩子的成長模式,不值得提倡。

“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化很快,對於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無法完全掌控。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的,是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能生存下去的勇氣和能力。對孩子來說,去感知變化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五味太郎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讀到高一、二女兒初中讀到一半,就因為不喜歡學校教育而退學了。

之後她們選擇了自主學習,現在都長成了出色的大人。

在五味太郎看來,這個社會並不是非要有學歷才能生存,未來學歷的重要性還會不斷降低。學校教育只不過是可選的人生道路之一。

如果孩子覺得不合適,他們可以放棄。

但是放棄學校並不是放棄學習,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放棄自主思考,進入既定的軌道, 反而是另一種懶惰。”

很多媽媽都很擔心孩子的排名:在學校的名次、在社會的位置……為此,她們常常感到特別焦慮。

五味太郎會幽默地建議她們去看看沙丁魚:

沙丁魚之所以能夠在水裡自由自在地生活,也許是因為它見過了各種魚,巨大的魚、小巧的魚、帶條紋的魚、帶斑點的魚、呆呆的魚、匆忙遊動的魚、在自己眼前被吃掉的魚……

因為沙丁魚自己並沒有“想變成這樣的沙丁魚”的目標,所以就格外輕鬆自在。

它們沒有“讓自己變得美味的沙丁魚乾”的壓力,或想要改變自己在食物鏈中的位置。沙丁魚恐怕到死都是這樣無憂無慮。

隨著年紀的增長,五味太郎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

所謂人生就是尋找自己的位置。

他一直在尋找,他的孩子們也是這樣。

“有的孩子能夠順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的孩子則因能力不足而無法找到,但是每月拿點生活費的人生是靠不住的,自己的人生位置必須靠自己去探索。”

“在孩子尋找自己人生位置的過程中,需要幫助的時候,大人們能否助他一臂之力是勝負的關鍵。”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事事都需要父母。

孩子需要的是:

當他遇到發生問題時,有能夠接納自己的大人;

當他需要交流和傾訴時,大人能停下來,傾聽他;

當孩子需要忠告和某些建議時,大人能立刻伸出援手。

能做到這些,就足夠了。

兩個女兒都輟學,還大談“教育歪理”,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五味太郎

參考資料:

①圖書《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南海出版公司

②圖書《時時少年時》,貴州人民出版社

川媽說說

最近,我和川爸經常聊起一個話題。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陪伴和管教比較好,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在某些情境下,真的可能是件好事,我們能少受某些教育觀念和做法的錯誤影響,無意中也提供了一個允許我們自由生長(野蠻生長)的空間。相較而言,我們這一代父母對孩子的全情投入、24小時貼身陪伴、全方位無死角掌控他們的成長,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五味太郎的教育理念,是個極好的提醒,啟發我們的思考。

拓展閱讀

如果沒有這次“曝光”,1500萬個孩子的噩夢不知道還要繼續多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