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權遊》雖然“爛尾”,卻沒有變得庸俗|新京報快評

由 新京報評論 發表于 人文2021-12-20
簡介憤怒當然是因為觀眾認為編劇不應該這樣做——但事實是,他們就是這麼做了

變俗易教意味著什麼

《權遊》雖然“爛尾”,卻沒有變得庸俗|新京報快評

無劇透,放心看。

00:40

▲《權遊》大結局登上熱搜,龍媽被愛人刺死,網友:雪諾渣男。新京報我們影片出品

文 |宋金波

其實我們討論的,是一個理論上不應存在的觀看體驗。好巧不巧,第八季第6集在某影片平臺“因為介質傳輸問題,不能如期上線”。

但實際上呢?像一個隱喻:很多事情應該是什麼樣,和它會什麼樣,是兩回事。

入戲太深,以至於分不清實然與應然,是無數觀劇煩惱的來源。所有對《權遊》的吐槽,都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拍的和我希望的劇情不一樣。

觀眾總是要代入、投射,進行價值觀印證。這種印證並不一定是正向同步的。很多觀眾在日常生活中會贊同叢林法則,但卻會要求劇情按照一種書面的正確原則進行。

《權遊》雖然“爛尾”,卻沒有變得庸俗|新京報快評

古往今來的編劇都在和觀眾玩著挑逗遊戲。寫過劇本的毛姆老師曾非常刻薄地指出:觀眾只想看到他們想看的。

這次觀眾的憤怒是“權力”明顯在編劇手裡,而且根本無所忌憚。憤怒當然是因為觀眾認為編劇不應該這樣做——但事實是,他們就是這麼做了。

《權遊》的最特別之處,是原著沒完成。這使整部劇的後期走向成為開放式的。不信服的劇情實際上使開放性更強了,何況還有馬丁老爺子兜底。當然,這樣說不代表我認為第八季的劇情合理。

觀眾按照常規邏輯和經驗來進入劇情,已經是悠久的套路。但故事化的套路並不就是真實世界。編劇不喜歡偶然性,不喜歡小機率的推動因素。編劇們總是小心翼翼剔除那些偶然成分,讓人物的變化看起來“合乎邏輯、不可逆轉”。

所以丹妮莉絲屠城不可能是家族遺傳病症,也不可能是“姨媽疼”導致的動作變形。

《權遊》雖然“爛尾”,卻沒有變得庸俗|新京報快評

真實的世界和歷史可未必。

如果要我說,第八季也有正面價值,那就是:老話不一定總是對的。

大部分觀眾顯然在屠城事件後,立刻就設想丹妮莉絲失去了掌權的可能性。但歷史一定會這樣嗎?丹妮莉絲在屠城之後,就真的不能重新開始建設,開創一個和屠殺完全決裂的新的歷史時期嗎?

是的,在劇中不應該,但現實中經常存在。

《權遊》這部戲拍到最後,意識形態先行已經很明顯。一種顯然“現代”的理念,統治了所有人的命運。在這樣的理念下,丹妮莉絲這樣有前科汙點的統治者也許會被拒絕甚至被殺死。但是同樣那些遊戲參與者,立刻就可以選擇接受一個無限攝像頭的“AI先知”靠大資料來統治維斯特洛。

你縱然可以把類似的設計看作是劇情漏洞,但這難道不是很多人在現實世界中最可能做的選擇嗎?

坦率地說,我對爛尾已經不想吐槽。早在第八季之前,《權遊》就已經落入好萊塢式陳腐不堪的套路。不按常理出牌的該死的編劇“拯救”了它。它誠然爛尾,卻沒有變得庸俗。我甚至覺得,它比很多可能的結局,更接近現實世界的真相。

□宋金波(專欄作家)

編輯:孟然 校對:危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