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由 大東北的小豆包 發表于 人文2021-12-19
簡介此時清朝所依靠的武裝力量只有武衛軍和義和團,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在真槍實彈面前當然是站不住腳的,只能打順風仗,而武衛軍同樣打不過八國聯軍,提到武衛軍,就說說這武衛軍的來歷,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最能打的淮軍也宣告推出歷史舞臺,於是清朝準備按

船堅炮利就是洋務運動嗎

清末是多事之秋,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等等,都是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大事件,隨便挑出一件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事件,我們歷史教科書的上講述,彷彿這些事件都是彼此時間相隔很長,互相割裂的歷史事件,但是其實細細閱讀這段歷史,這些事件不僅時間上有著緊密延續性,而且事件本身其實存在密切的關聯。

在平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清朝的漢人知識分子獲得了更多的權力,以漢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滿人奕訢為首清朝官僚中革新派,開始搞起了中國近代的工業化運動——洋務運動,因為這些清朝官僚認為中國之所以打不過洋人只要是因為洋人的船堅炮利,洋務運動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國開始了鋼鐵、煤炭、礦山工業的發展,並發展軍工產業,同時為了鞏固國防在李鴻章的主持下,1888年清朝完成了中國近代最強海軍北洋水師的建立。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依然矗立在大連旅順的德制克虜伯大炮

李鴻章在威海衛和旅順裝備克虜伯大炮(豆包今日頭條首發),為北洋水師購置德國鐵甲艦,以此護衛洋人經常襲擊的京師門戶渤海,然而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大戰,裝備了先進槍炮和鐵甲艦的清朝陸海軍完敗於日本。成軍僅僅6年,號稱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的大國海軍一朝覆滅,作為淮軍和北洋水師的親自建立者李鴻章只能親赴日本,去和日本人進行屈辱性的談判,甚至被日本人刺殺打了一槍,才議定和議,於是剛剛親政不久力主對日宣戰的光緒皇帝,遭到當頭一棒,他親政的第一項政績就是批准了比他大伯咸豐和爺爺道光更加喪失國家利益和國格的《馬關條約》,除了割地遼東和臺灣之外,光賠款就達到2億兩白銀。

連日本都能大敗中國了,天朝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被撕掉,於是那些對西方憲政有一定了解的書生們,開始鼓譟學習德國和日本進行憲政改革(豆包今日頭條首發),而光緒皇帝的親政遭遇“開門黑”於是也迫切的想要翻盤,這一年是1898年,舊曆戊戌年,維新派開始的戊戌變法,然而這場變法顯得有些衝動和匆忙,重要的是光緒皇帝還沒有什麼實際權力,於是除了中年人康有為和一堆青年小夥子們的變法被慈禧太后和榮祿等人這些老年人粉碎,光緒被囚,維新派或者被殺或者被通緝。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被慈禧誅殺的戊戌六君子

1898年的歐美早已經實現憲政,就連專制的俄羅斯帝國早就宣佈廢除農奴制,1896年雅典還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歐美不僅出現電燈電話,甚至出現了汽車,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已經如火如荼,然而在當時的清朝,卻依然愚昧落後,作為當時帝國最高統治者慈禧連火車都沒有坐過。與西方的巨大差異,也增加更多的誤解(豆包今日頭條),同時西方主流社會對於慈禧太后囚禁在他們看來開明的光緒皇帝也十分不滿。而此時在河北、山東的民間,普通農民與教民、洋人的矛盾也日益激烈,於是義和團運動爆發,拳民不僅將矛頭對準洋教教民,還抵制鐵路、電燈等一切西方新事物。

義和團運動的不斷擴大,後來更是挺進天津和北京,而慈禧等高層對於義和團剿撫政策搖擺不定,而義和團拳民開始襲擊北京和天津城內的洋人,甚至德國公使在向清朝總理衙門要求保護在華外國人生命安全的路上被拳民給殺掉。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西方準備武裝鎮壓義和團並懲罰縱容義和團的清朝政府,而慈禧也聽信謠言,說是西方人準備幹掉她而重新扶植光緒皇帝,於是她在對義和團“刀槍不入”的宣傳將信將疑而選擇了相信,她開始向西方11國宣戰。同時已經組成的八國聯軍從天津登陸,攻克天津後,雙方在廊坊等地大戰後,八國聯軍繼續向北京進攻。

此時清朝所依靠的武裝力量只有武衛軍和義和團,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在真槍實彈面前當然是站不住腳的,只能打順風仗,而武衛軍同樣打不過八國聯軍,提到武衛軍,就說說這武衛軍的來歷,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最能打的淮軍也宣告推出歷史舞臺,於是清朝準備按照德式方法編練新式陸軍,對的,就是歷史教科書的上的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豆包今日頭條首發),只不過當時袁世凱的新軍只是清朝新軍的一部分,當時清朝將新軍整編為武衛軍,改聶士成的武毅軍為武衛前軍、董福祥的甘軍為武衛後軍、宋慶的毅軍為武衛左軍、袁世凱新建陸軍為武衛右軍,榮祿新募部隊為武衛中軍。至1899年6月正式成軍。八國聯軍爆發後,袁世凱帶領著武衛右軍趕赴山東(袁世凱為山東巡撫)剩下的武衛軍各部就是直接面對八國聯軍了。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清末的武衛軍

歷史說的八國聯軍是三萬人左右,但是這並不外國軍隊的全部,就在八國聯軍進攻與武衛軍死磕的時候,沙俄已經派出18萬大軍佔領了整個東北,並且進攻到山海關了。結果武衛軍與八國聯軍的大戰中,武衛軍損失慘重,聶士成在天津戰死,宋慶和董福祥都損兵折將,榮祿的武衛中軍,又在掩護慈禧西逃中,被八國聯軍擊潰,於是清朝的武衛軍中只有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因為在山東所以得有完整保留了勢力,這也造成了袁世凱後來完全做大。

除了清朝最強大的正規軍基本上被擊潰,義和團被打散,當時對慈禧頒佈的對西方十一國宣戰詔書,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明確表示“此乃亂鳴粵不奉詔”,並且聯合東南地方大員,簽訂東南互保條約,坐觀慈禧和八國聯軍的死磕,於是慈禧只能攜帶一干人等逃往西安。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裹挾光緒逃亡西安,東南漢族地方大員東南互保,其實此時清朝實際上已經算是亡國了,而慈禧一路顛簸的逃到西安,立即下令圍剿義和團並將追隨他的支援義和團的保守派幾乎全部誅殺,然而向李鴻章發電報要求其北上與列強和談,並提出了那句臭名昭著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此時李鴻章已經是垂暮之年,他婉拒了孫中山以及英國人要求繼續堅持東南互保,坐觀慈禧敗亡的建議,而是北上和八國聯軍談判,最終在談判桌上吐血的代價,將八國聯軍提出的嚴懲慈禧、割地等要求,並將賠款降到4。5億兩白銀。

1902年1月慈禧終於途徑開封回到北京,並生平第一次乘坐了火車,而就在2個月前李鴻章去世,這位對近代影響深遠的人物,不僅力主運動,創辦近代中國工業和近代軍隊,同時也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成為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而6年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也幾乎同時去世,清朝繼位的時年僅2歲的溥儀皇帝,清朝真正的走向滅亡。

從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連遭重拳的清朝想不滅亡都難

溥儀登基的時候只有2歲

就這樣,從1894年的1901年短短的七年時間,滿清政府遭遇了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戊戌政變的維新變法失敗,義和團運動下河北山東打亂,八國聯軍侵華的下天津、北京被貢獻,以及沙俄侵佔整個中國東北,並賠款4。5億兩白銀,接連遭此重拳,此時的清朝想要不滅亡真的很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