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寸光陰一寸金”探源——珍惜時光,春宵一刻值千金

由 穿插游擊隊 發表于 人文2021-12-18
簡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持》,1296頁)之後以“寸陰”或以寸、分度光陰的詞語入詩就屢見不鮮了

寸陰是惜什麼意思

“一寸光陰一寸金”探源——珍惜時光,春宵一刻值千金

孔子聖蹟圖之《在川觀水》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一句人盡皆知的比喻時間寶貴的名言。這句名言出於何處?新版《辭源》“寸陰”條下引元同恕《矩庵集》一五《送陳嘉會》詩:“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但這不是這句名言的最早出處。查《全唐詩外編》(王重民 孫望 童養年輯錄,中華書局,1982,228頁)上冊中的《全唐詩補逸》卷一四載有王貞白七絕詩《白鹿洞二首》(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據輯錄者注:“此二首從清餘姚邵啟賢輯、武昌陶氏刊本《王貞白詩》中補得。邵氏序謂此二首系據家刻本續補,《全唐詩》所未收者。”故鮮為人知),其中第一首為: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王貞白,唐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字有道,乾寧(894一898)年間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有《靈溪集》。這首《白鹿洞》詩,當是作者早年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中讀書時所寫。詩中記述了一次自己正在專心讀書而被人引笑的經歷,說明了時間寶貴以及應該深刻探討、學習古人優秀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的道理(“周情”,周公的道德情操;“孔思”,孔子的思想學問)。唐末的王貞白早於元代的同恕四百餘年,這首《白鹿洞》詩,當是“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最早出處。

為什麼光陰(即時間)用長度單位“寸”來表述呢?原來古代是用日表或日晷(也稱“日規”)這樣的儀器來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成書於先秦的《周禮·冬官·匠人》中就記載:“匠人建國,……為規識日出之景(影,下同),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十三經注疏》上冊,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927頁)日影是可以計量長度的,而光陰之“陰”,即日影也,因此古人就用表示長度單位的寸、分等來計量光陰的長短,以致出現了“寸陰”“寸晷”“分陰”等詞彙。

文章中,最早把長度“寸”和光陰聯絡在一起的是西漢劉安及其門客所著的《淮南子·原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其後在一些文章中,“寸陰”也經常被引用。如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卷四《勾踐入臣外傳》:“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在韻文中,“寸陰”最早見於魏晉人向秀的《思舊賦》:“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文選》卷一六)

“一寸光陰一寸金”探源——珍惜時光,春宵一刻值千金

西漢匡衡像。他的“鑿壁偷光”故事為人們所熟知

在詩歌中,“寸晷”(意同“寸陰”)最早見於晉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寸晷惟寶,豈無璵璠。”(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764頁)“寸陰”最早見於南朝宋鮑照《擬古詩八首》其四:“幼壯重寸陰,衰暮反輕年。”(《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持》,1296頁)之後以“寸陰”或以寸、分度光陰的詞語入詩就屢見不鮮了。如唐鄭谷七律《贈咸陽王主簿》:“登科未足酬多學,執卷猶聞惜寸陰。”(《全唐詩》卷六七七)杜荀鶴七律《題弟侄書堂》:“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全唐詩》卷六九二)

這裡還要指出,上面所引詩文中,人們往往把光陰與珍貴的璧、珠玉、璵璠等進行比較,可以說,這是啟唐王貞白把“一寸光陰”與“一寸金”相比較的先河。自王貞白把光陰的寶貴與金相比之後,到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寫了一首題為《春夜》(一作《春宵》)的著名七絕: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也是傳誦千古的名句。眾所周知的成語“一刻千金”就源於此詩。

——本文刊於《文史知識》1985年第6期“語言知識”欄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