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清朝真的“閉關鎖國”嗎?

由 折緣Ive 發表于 人文2021-12-16
簡介而之所以出現這樣,其原因是滿清是異族統治,且大力推行全方位的“首崇滿洲”不平等政策,而這種不平等需要建立在一個相對靜止的社會環境之中,在缺乏與外界交流刺激的情形下,暴力與壓迫才會讓人的思想意識形態趨於麻木和習慣

閉關鎖國多少年

政治上的“閉關鎖國”

所謂政治上的“閉關鎖國”,就是無論你外面的世界如何發展,我的地盤就是要按照我的遊戲規則來玩,哪怕你把別人家的玩法說得天花亂墜,我也聽不見!

清朝真的“閉關鎖國”嗎?

大清的政治,是中國封建制度的一貫延續,所謂“閉關鎖國”,事實上一開始只是一種大陸保護主義,比如一戰到二戰全面爆發之間美國奉行的孤立主義一樣,你世界打個稀爛,只要不來打我,關我屁事。

清代的海禁政策,或者遷界令也好,本質上是為了鞏固自身統治,最大限度打擊“刁民”勾結海外“復國勢力”搞秘密顛覆活動,這種政策,如果站在統治階級而言,手段雖然粗暴,但效果卻是很好。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其原因是滿清是異族統治,且大力推行全方位的“首崇滿洲”不平等政策,而這種不平等需要建立在一個相對靜止的社會環境之中,在缺乏與外界交流刺激的情形下,暴力與壓迫才會讓人的思想意識形態趨於麻木和習慣。人生來本沒有高下尊卑之分別,可人類花了幾千年才弄清楚這個問題,可見聰明的人類,其實有時候又真的很愚蠢。

清朝真的“閉關鎖國”嗎?

就清代政治而言,“閉關鎖國”,是一個政治意識,而並非真正的“閉關鎖國”,或者更具體點來說,海路上確實只有廣州還開放,但其實陸路上的貿易卻並沒有被徹底禁止,比如與沙俄長達100多年的貿易,不知道養肥了多少奸商。

經濟上的“閉關鎖國”

大抵我們提到“閉關鎖國”,一般也只會傾向於海上的禁絕,沒有通商口岸。可大清其實還保留著廣州這個對外開放城市,並非完全不跟外國人做生意,畢竟外貿生意到如今都是紅利生意,更何況是交通不發達的清代。

滿清對與洋人做生意這件事情,顯然很有一手,國家並不插手,但卻只發放十三張牌照,即廣東十三行,專門和洋人做生意。但同時又有海禁政策,這就意味著,這些商人們只能做中間商,而不能自己繞過洋人,直接去西洋或者南洋販賣。如此一來,商人的流動性就降低了,容易把控,不至於大批財貨流落海外。

清朝真的“閉關鎖國”嗎?

同時這種制度,十分好把握,可以極大地增加收入,卻又不必擔心白銀外流,畢竟白銀是大清的主要結算貨幣,但對於西方諸國來說,白銀都不是主要結算體系,只要保證貿易順差,白銀就不會出現問題。

這種經濟上的“閉關鎖國”,其實一定程度上而言,有助於保護脆弱的自然經濟受到資本主義的毀滅,只是自由市場經濟必定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不投入這個行列,只會死得更難看而已。

思想上的“閉關鎖國”

清代統治者們對國民的改造是不遺餘力的,一手屠刀,一本經典。屠刀即文字獄,剃髮易服等對恐怖文化手段,以人性命相脅迫的高壓統治;經典即對儒家的換血大改造,屠刀之下,孔老二沒節操的後代們都低頭了,何況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漢族士人們,他們為了獲取官位,可以肆無忌憚地解讀經典來迎合統治者們的統治需要,如此經過一代一代的教育,使得整個社會的思想狀態,停留在一種麻木不仁,萬馬齊喑的狀態。

清朝真的“閉關鎖國”嗎?

當一個人的思想趨於麻木,缺乏思辨之後,他對這個社會的認知也會逐漸固化,或以為世道本就如此的無語,或悲嘆世道不該如此的無奈。這時候,無論西方的思想如何先進,人本主義如何令人嚮往,大部分人都是選擇不信的,即便信的一小撥人,也無力去抗爭什麼,拯救一個世道,那必定不是朝夕之功,一人之力,是需要更多的刺激來顛覆大家的固有認知,才會逐漸從昏暗之中甦醒過來的。

思想停止了交流,社會的進步思維被扼殺,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閉關鎖國”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