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北門鎖鑰——宋代北京大名府史話

由 大名縣資訊港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宋真宗在大名府城內建了行宮,準備長期住下去,與遼兵決一死戰

北門鎖鑰是什麼生肖

2018年10月26日,大名縣組織召開了第二屆冀魯豫交界區域魏州(大名府)文化學術研討會,來自三省十縣和邯鄲市、濮陽市的史志界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認真研究探討。本頭條號近期將陸續刊發專家發言和論文。

北門鎖鑰——宋代北京大名府史話

作者簡介:趙明宇,1970年出生於大名縣後沙圪塔村。邯鄲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邯鄲市小小說藝委會主任,《當代小小說》《大名府》雜誌主編,大名縣人民政府史志研究員,魏州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在海內外報刊發表作品2000餘篇,獲26個國家、省級獎項,出版作品集19部。供職於大名縣府城文旅公司。

北門鎖鑰——宋代北京大名府史話

在宋朝時期,大名府東靠沙麓山,南臨黃河,西連太行,北抵契丹,是扼控中原的北大門。朝廷先後在這裡設定河北路、河北東路,把大名府作為治所。那時候,省會城市大名府高樓林立,一派繁華,是當時的洞天福地。

寇準抗遼

北方的契丹人建立遼國,覬覦中原。遼國有的是風沙高寒,相比之下,四季分明的中原物產豐饒,實在令人垂涎。1004年,遼國國主駕崩,蕭太后臨朝,要壯壯國威,來個以柔克剛,野心勃勃地率兵南下,鐵騎滾滾,直逼中原。

在冷兵器時代,跨馬射箭的騎兵因為速度快,很有殺傷力,威風凜凜,所向披靡。戰報傳到東京汴梁,嚇得宋真宗小腿肚子發軟,讓老太監擊鼓撞鐘,召叢集臣商議退兵之計。眾朝臣感覺危在旦夕,建議遷都南方,避開契丹鋒芒,從長計議。或者向遼國求和,大宋朝國土廣袤,不在乎一點土地,換得和平也值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宋真宗心裡明白,這是逃跑啊,還從長計議,計議個屁!可是契丹部隊太厲害了,茹毛飲血,冷酷無情,一個個長得虎背熊腰,看著就嚇人,一旦攻進汴梁,大宋朝山河破碎啊。

宋真宗猶豫之際,有人大喝一聲:萬萬不可!宋真宗側目一看,是宰相寇準。宋真宗問他,以愛卿之見,該當如何?寇老西兒從文官行列站出來,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地說:大名府是抵禦遼兵的一道雄關,守住大名府,遼兵不能渡過黃河,我們就不用擔憂;如果大名府失守,京城就危險了。我主萬歲不如讓副宰相王欽若去鎮守大名府,設定天雄軍,把虎狼之師攔截在黃河以北。

王欽若一聽讓自己上陣,心裡咯噔一下,恨死寇老西兒了,你他媽的關鍵時刻讓我幹這活兒。宋真宗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說好好好,就以寇愛卿之高見,王愛卿速速到大名府履任。

王欽若不敢抵抗皇命啊,帶了幾個親兵壯壯膽子,硬著頭皮來到大名。走一路,罵了一路寇老西兒。遼兵很快就兵臨城下了,王欽若站在大名府北城牆上,只見黑壓壓一片盔甲閃亮的遼兵,頭上戴著貂皮帽子,身上穿著虎皮袍子,餓狼一樣把大名府圍住了,刀槍的寒光刺得王欽若睜不開眼睛。王欽若覺著褲襠裡溼乎乎的,一摸,原來是自己尿了褲子。他哪敢出城迎敵啊,就想了個“兵不血刃”的妙計,找來大名府的幾個大仙,擺出香案,焚香禱告,舞劍做法,靠唸咒來祈求神仙退兵,保佑大名府安然無恙。

訊息傳到東京汴梁,大宋朝的“精英”們亂作一團。他們知道王欽若的咒語根本就不管用,又開始搖唇鼓腮地勸說宋真宗放棄開封汴梁,把金鑾殿遷到花紅柳綠的江南。江南多好玩啊,空氣溼潤,魚米之鄉。宋真宗又拿不定主意了,看了看寇準。寇老西兒把鬍子都氣歪了,挺身而出,建議宋真宗御駕親征,駐蹕大名,到一線抵抗遼兵。

宋真宗愣住了,心說你把我送上戰場啊?寇老西兒看出宋真宗的心思,分析利弊,慷慨陳詞:敵人強,我們要比敵人更強。我主萬歲親自領兵出征,三軍將士定會受到鼓舞,戰鬥力增強。而敵人遠道而來,睏乏疲憊,不堪一擊。另一個辦法,就是出奇兵,打亂敵人的計劃,堅守陣地,而敵人的供給跟不上,是拖不起的。從疲勞和安逸的敵我形勢來看,我們有必勝的把握。如果失敗了,請萬歲爺先砍了我的腦袋當泡兒踩,割下我的舌頭餵狗。

大臣中的“逃跑派”還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寇老西兒有些惱怒了:你們豬腦子啊?為什麼要拋棄太廟太社,到邊遠的地方去呢?問題在於人心崩潰了,敵人乘勢而入,天下還能夠保住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吃的是朝廷的俸祿,關鍵時候怎麼能一跑了之呢?大敵壓境,四方危機,我大宋只可進尺、不可退寸。進則士氣備增,退則萬眾瓦解。

宋真宗還算有血性,聽了寇準血氣賁張的一席話,拍了一下龍椅,奶奶的,怕他個球!

宋真宗豁出去了,號令三軍,兵發大名府。

遼兵是紙老虎。大宋官兵有皇帝助威,頓時英勇無比,一場惡仗打下來,大名府城北到處是遼兵的屍體,逃得性命的,丟盔卸甲,缺胳膊少腿兒。宋真宗在大名府城內建了行宮,準備長期住下去,與遼兵決一死戰。

蕭太后一看傻了眼,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就主動向宋真宗求和服輸。寇準遞話給蕭太后,咱們和好也行,但是你們必須歸還燕雲十六州。蕭太后哪敢不答應啊,說好好好,依你。

可是關鍵時候宋真宗軟蛋了一回,雖然勝了,感覺是自己幸運,聽信王欽若的讒言,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向遼國每年送銀10萬兩,絹20萬匹,大家相安無事。

打勝仗了還得給人家進貢!這叫啥事兒。王欽若洋洋自得地安慰宋真宗說,這是咱大宋朝心胸弘厚,高姿態。

擔心遼兵再來騷擾,宋真宗又把關鍵的球踢給寇老西兒,讓寇老西兒能者多勞,替他擋刀槍。寇愛卿,你乾脆駐守在大名府吧,把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別人,朕不放心。

寇老西兒留在了大名府,摩拳擦掌地訓練士兵,時刻提高警惕,保衛祖國。他把農民中的棒小夥組織起來,發展民兵預備隊。他規定,河北民兵殺敵,官軍要一呼百應,殺敵立功者,同樣給予獎賞。他還攜帶錢物犒勞三軍,出銀30萬兩交給地方官,用來收購軍糧,充實軍資,打造了一支英勇無比的鋼鐵軍團,誓死堅守大宋朝的北大門。

1006年,遼國使者到東京汴梁做國事訪問,途徑大名府,譏諷寇準,你這麼大的才幹,為何不在朝廷,卻在地方供職?

寇老西兒不假思索地朗然大笑,神色自豪地說,大名府乃“北門鎖鑰”,非我鎮守不可。意思是說,大名府這地方太重要了,是朝廷的北大門,不是一般人能守得住的,離不了我這把定海神針磨成的鑰匙。

遼國使者聽了,啞口無言。

寇老西兒覺著不解氣,親自書寫“東郡股肱今右輔,北門鎖鑰古天雄”的對聯,掛在大門口。

從此,大名有了“北門鎖鑰”之稱。

後來,大名府百姓懷念寇準的功德,把他和韓琦、文彥博、歐陽修,連同唐代的狄仁傑一起,列為曾經在大名工作過的“五賢”,修建五賢祠,塑造五賢神像,享受大名人民的香火供奉。

北京大名府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遼國想再啃啃大宋這塊肥肉。遼國雖是蠻荒之地,沒有多少文化,卻有鋒利的刀箭和剽悍的戰馬。遼國爺們兒吃肉喝奶,膀大腰圓,耍心眼兒玩不過吃大米白麵的漢人,打起仗來卻毫不示弱。他們羨慕中原一帶肥美的牛羊和漂亮的女人,擂響戰鼓,再次南侵。

再說大宋朝廷,頭戴烏紗帽的官員們,平日裡蓄精養銳、爭權奪利個個是行家裡手,一聽說打仗就想去WC。大家頭抵頭地嘀咕一番,惹不起,躲得起,要麼講和,要麼西遷洛陽。“死”這個字眼挺可怕的,打仗就得死人,說不定哪一天輪到自己。家裡剛納了一個小妾,金錢美女、肥馬輕裘的小日子過得正上癮呢,可不能早早掛了。

這時候寇老西兒已經退休了,但是朝廷還有不怕死的人。曾經擔任過大名知府的宰相呂夷簡,提出了不同意見,主張以牙還牙。他說,大敵當前,不是躲的問題,咱們如果不抵抗就退到洛陽,遼兵不費刀槍渡過黃河,還會追擊到洛陽。到那時候,城再高、水再深,也抵擋不住遼兵。這些年我在大名府沒少跟遼兵打交道,發現遼兵骨子裡欺軟怕硬。如果我主萬歲退守洛陽,無疑是向敵人示弱,不能彰顯我大宋的國威。我的意見是,他敢來,咱就敢打,誰怕誰啊。

宋仁宗心說,滾一邊去吧,你小子說得輕巧,那可是真刀真槍啊,遼兵多麼殘忍啊,打起仗來死拤,不跟咱講客氣。

看到宋仁宗趙禎左右不定,呂夷簡又說,大名府是個要害地位,只要守住大名府,遼兵就過不了黃河,我大宋的江山、百姓無憂。現在有西京、東京、南京,如果把大名府建做北京,作為陪都,我主萬歲移駕北京大名府,扼守這座鐵打的雄關,一定能威震遼兵,打消侵犯中原的邪念。

聯想到爹爹宋真宗,當年聽了寇準的建議,打敗了遼兵,宋仁宗就像打了雞血,油然生出一腔豪氣。呂愛卿,你真是太有才了,我堂堂大宋不能總是做夾尾巴狗啊。就以愛卿之見,來人啊,擺駕大名府。

一路南侵的遼兵聞聽宋仁宗把大名府建為陪都,改名為北京,並且駐蹕在那裡,親自為新組建的“北京大名府”揭牌兒,做好了迎敵準備,還效仿老皇帝的樣子親自上陣督戰,就悄悄退兵了。

遼兵一退,呂夷簡說,咋樣,他們不敢來了吧?

宋仁宗樂了,呂夷簡,你小子的主意不錯,虧得我沒聽那幫王八蛋的混賬話。哎,呂愛卿啊,大名府既然是陪都,就要按照京城的規制來建設吧,我看得把大名府建得威風一點兒,省得遼國再來騷擾。

宋仁宗一句話,財政撥款,大興土木,10萬兩庫銀用於大名府的裝修改造。那時候的四京,東京汴梁開封府,西京洛陽河南府,南京商丘應天府,北京大名府。而北京大名府的位置關乎朝廷安危,是軍事重鎮,又有淌金流銀的大運河,還是經濟重鎮,在四京之中最為重要。

這一改造,固若金湯的大名府城可就熱鬧了。首先把宋太宗、宋真宗住過的行宮建成皇城,周長3裡198步(1。83公里),再改建羅城,周長48華里206步。外城形狀不規則,從空中俯瞰,像一個臥在地上的牛,所以又叫臥牛城。皇城佈局仿照正都東京汴梁,共6門。羅城9個門,2個水關。皇城內有富麗堂皇的大殿、寢宮,外有鳥語花香的桃花塢,是一處風景旖旎的皇家公園。皇城南門外是駐紮御林軍的軍營,捍衛著巍巍皇城。皇城之外,商鋪林立,樓宇對峙,商幌飄揚,叫賣聲此起彼伏,一派繁華。

北京大名府有多繁華?《水滸傳》中有“時遷火燒翠雲樓”一折,描寫了正月十五上元節之夜的熱鬧景象。那簡直是不夜城,到處是酒樓和勾欄,把李逵看呆了。勾欄就是妓院,是達官貴人多、經濟繁榮的象徵。北宋時期取消宵禁,晚上可以出門玩耍,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摩肩接踵,流光溢彩,煙火閃爍,端的是歌舞昇平的人間仙境。

北京大名府城雖然沒有唐朝時期的魏州城龐大,卻在平原上突兀屹立,東靠沙麓山、黃河,西有大運河永濟渠,交通條件優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路、旱路都有,是扼控河朔、中原的咽喉地帶。

這座城在北宋時期作為陪都70多年,雄踞黃河北岸,成為抵禦遼兵南侵的橋頭堡。城池規模宏大,氣勢巍峨,後來的河北路、河北東路等省級機關和大軍區在這裡駐紮,管轄3府、11州、5軍、57個縣。先後有寇準、文彥博、呂夷簡、韓琦、蔡京五大名相在這裡為官,蘇轍、黃庭堅在這裡工作,《水滸傳》中的108條好漢,有6條好漢是大名人。這座城是梁山好漢最多的城,和宋江老家鄆城縣並列第一。

到了南宋初期,兒皇帝劉豫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把都城建在了這裡。雖然說劉豫名聲很臭,讓人捂鼻子,但是足以說明大名府在當時的經濟地位和軍事戰略地位。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大名府,才能入主中原。想在江湖上稱霸,當老大,甭想繞過大名府。就像現在,想發大財開眼界,就得去北上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