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由 國學新知堂 發表于 人文2021-05-18
簡介射禮行於堂上,比賽升堂時,賽完下堂時,都要相互揖讓行禮

射有似乎君子怎麼讀

【原文】

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1)乎!揖讓而升(2),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註釋】

(1)射:本義為射箭。此指古代的射禮。射為六藝之一,有大射、鄉射等名目。統治階層透過射箭比賽選士或會民。其過程有固定的儀式程式。楊伯峻先生講,這裡講古代射禮,可參見《儀禮 鄉射禮》和《大射禮》。登堂而射,射後計算誰中靶多,中靶少的被罰飲酒。

錢穆先生講,古代射禮有四:一曰大射,天子諸侯卿大夫,當時之貴族階層,用於選擇其治下善射之士而升進使用之之禮也。二曰賓射,貴族相互間,朝見聘會行之。三曰燕射,貴族於平常娛樂中行之。四曰鄉射,行於平民社會,以習射藝。此章所講應當指大射。

(2)揖讓:賓主相見的禮節。互相拱手行禮,向對方表示的尊敬。射禮行於堂上,比賽升堂時,賽完下堂時,都要相互揖讓行禮。不論勝負,下堂後都要飲酒相祝。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譯文】

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事情。如果有所爭,一定是比箭吧![但是當射箭的時候,]相互作揖然後登堂;[射箭完畢,]走下堂來,然後[作揖]喝酒。那一種競賽是很有禮貌的。”

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君子對人沒有什麼爭,除卻和人比射時。但先必相互作揖,才升到堂上去。比射後,又相互作揖才退下。勝者敗者又必樸素作揖了再升堂,舉杯對飲。這樣的爭,還是君子之爭呀。”

陳曉芬譯文: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爭的事。如果有爭則一定是在射禮上吧!但他們首先相互行禮,然後登堂進行比賽,賽畢則下堂共同飲酒。這樣的爭才是君子之爭。”

孔子說:“君子與人無爭。如果說有爭,那一定是在射禮上了。先相互揖讓,然後才登堂比射藝。箭射完畢,又相互揖讓著退下。下堂後還要飲酒相祝,不論勝負。這才是君子之爭啊!”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求知】

君子以無爭為德,爭也依禮。在這段文字中孔子描述了古代射禮上,壯士們彬彬有禮的射藝比賽。比賽前,互相作揖表示尊敬,謙恭,然後才登堂進行比賽。賽畢,又相互揖讓著下堂對飲。勝者沒有絲毫嬌氣,敗者也不氣餒。勝者不欺人,敗者不諂媚。這就叫君子之爭。

這段文字讀起來很有趣味,古人這種謙遜禮讓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很欣賞這裡所描寫的君子之爭。但也有一種反對觀點認為,如果過分強調謙遜禮讓,就容易將它與正當競爭對立起來,反而會抑制人們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精神。這樣,“君子之爭”就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了。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自謂,但是我們的日常禮儀並不多於日韓等國家。望京那邊有很多韓國居民區,在那裡經常看到,晚輩見到上長輩一定是鞠躬問好的。像這樣的禮儀在我們中間是絕少的,我們也很少給孩子們教育此類禮節。禮儀一定是從小培養的,而我們由於孩子少,嬌生慣養往往多於嚴格的約束,就容易忽略這些教育。

現在有些作國學教育的,往往將古代禮儀作教育學生的物件,美其名曰禮儀教育,但那些東西與現代人的生活不接軌,所以起到的實際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定的禮儀教育還是有必要的。只是做禮儀教育不能一味復古,不能搞成繁文縟節,不能搞成形式主義。一定要聯絡生活實際,禮儀簡潔便於操作,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順應時代潮流,能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有益於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其爭也君子”

【參考文獻】

楊伯峻 《論語譯註》

錢 穆 《論語新解》

陳曉芬 《論語譯註》

推薦文章